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西望長安不見家全詩

西望長安不見家全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05:11:59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辛棄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鹧鸪。

西望長安不見家全詩(人間詞話西北望長安)1

西望長安不見家全詩(人間詞話西北望長安)2

辛棄疾此首《菩薩蠻》,用極高明之比興藝術,寫極深沉之愛國情思,無愧為詞中瑰寶。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筆橫絕。由于漢字形、聲、義具體可感之特質,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獨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詞人調動此三字打頭陣,顯然有滿腔磅礴之激憤 ,勢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筆也。進而寫出台下之清江水。

《萬安縣志》雲:“贛水入萬安境,初落平廣,奔激響溜 。”寫出此一江激流,詞境遂從百餘裡外之郁孤台,順勢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詞境之核心也。

“中間多少行人淚。”行人淚三字,直點造口當年事。詞人身臨隆祐太後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國脈如縷之危,憤金兵之猖狂,羞國恥之未雪,乃将滿懷之悲憤,化為此悲涼之句。

在詞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為行人流不盡之傷心淚。

西望長安不見家全詩(人間詞話西北望長安)3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長安指汴京。本句是詩人因記起朋友被追而向汴京望去,然而卻有無數的青山擋住了詩人。

境界就變為具有封閉式之意味,頓與挫級有力。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滿懷忠憤的情感。

西望長安不見家全詩(人間詞話西北望長安)4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贛江北流,此言東流,詞人寫胸懷,正不必拘泥。

無數青山雖可遮住長安,但終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東流。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鹧鸪。”

詞情詞景又做一大頓挫。

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蒼茫,無疑為詞人沉郁苦悶之孤懷寫照,而暗應上阕開頭之郁孤台景象。

西望長安不見家全詩(人間詞話西北望長安)5

西望長安不見家全詩(人間詞話西北望長安)2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别号稼軒居士。

南宋官員、将領,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

與蘇轼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于金國,早年與黨懷英齊名北方,号稱“辛黨”。

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擒殺叛徒張安國,回歸南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

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荊南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力排衆議,創制飛虎軍,以穩定湖湘地區。

由于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次起落,最終退隐山居。

開禧北伐前後,宰臣韓侂胄接連起用辛棄疾知紹興、鎮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

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谥号“忠敏”。

西望長安不見家全詩(人間詞話西北望長安)7

辛棄疾一生以恢複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複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

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西望長安不見家全詩(人間詞話西北望長安)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