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偏嗜五味對身體的影響

偏嗜五味對身體的影響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18:13:43

偏嗜五味對身體的影響?【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九十七(更多精彩持續更新中……)】,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偏嗜五味對身體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偏嗜五味對身體的影響(飲食偏嗜有哪些危害)1

偏嗜五味對身體的影響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九十七。(更多精彩持續更新中……)】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馳,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

(接前文)“陰之五宮,傷在五味”。“宮”就是宮殿、房屋,身體的五髒其實就是“宮殿“,就是藏精的地方。“心、肝、脾、肺、腎”藏“金、木、水、火、土”五種精氣。所以,“陰之五宮,傷在五味”,藏精的五髒,飲食五味太過就會受傷。聯系一下臨床,現在臨床有好多人有非常多的病,都是内髒的病,比如說心髒病。心髒病是吃什麼吃太多?吃鹹!吃鹹吃太多了以後,因為食鹽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鈉,血液中的鈉離子就會增高,這樣就會增加血管的負擔。第一是導緻血壓增高,第二是心肌會因為血壓增高而負擔增大,容易受損。第一是高血壓會增高。第二是心肌會受損,因為血壓一高了之後,心髒就被迫工作強度增大,所以,傷了心肌。(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吃辣太多增加濕熱,傷在脾胃。現在吃“苦”的人不多,吃“苦”很少。吃甜的人太多,味甘的食物尤其是小朋友喜歡吃,喜歡吃甜味的食物,小孩吃甜太多就不愛吃飯。《黃帝内經》後面有句話叫做:“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就說明胃氣淤滞了,化不動了。它就滞住,一旦滞住之後,小孩就就容易不愛吃飯、厭食、小臉兒蠟黃、不長個。

大人就會出現飲食過甜,吃甜味的食物過多。昨天我治的一個患者特别喜歡喝甜味飲料,喝了大概也就是半年不到,結果去醫院一檢查,空腹血糖10點多了。什麼原因呢?就是 “味過于甘”就傷脾胃。脾胃主運化,運化不好了之後,身體的糖分的代謝不掉,就會變成糖尿病,這是糖尿病發病的一個病機。糖尿病的發病中醫認為有很多種可能,有的是腎虛,有的是脾氣不濡,一會兒會講到。

我剛才講的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現在人喜歡吃辣的食物,喜歡吃甜的食物,還有的人喜歡吃鹹的食物,這三種味道,傷人比較厲害。《黃帝内經》中說“是故味過于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這裡面就涉及到深刻的五行關系,以後我會有專門的主題來講,在這裡簡單的講一下。五行是:“木、火、土、金、水”。木對應肝,火對應心,土對應脾胃,金對應肺,水對應腎,這是五髒之間的對應關系。(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所以,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味過于酸”,正常的酸是對肝髒有好處的,要是過于酸叫做“肝氣以津,脾氣乃絕”。“津”是津液的“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溢的意思,就是太多了,溢出來了,有過剩的意思。這段話意思就是味道過于酸了之後,肝氣過盛,肝代表“木”,木克犯脾土,所以“脾氣乃絕”,所以脾氣就衰竭。

“味過于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這段話聯系臨床很好理解,吃味道過于鹹的食物,剛才講了喝淡鹽水送服六味地黃丸,是正确的服法,是滋腎的,引精入腎。“味過于鹹”,食物太鹹了之後傷腎。适度補腎,過鹹傷腎。傷了腎之後,就會表現腎氣不好。傷了腎氣之後,就會出現“大骨氣勞”,什麼叫“大骨”?我們前面也講過大骨指的是腰之高骨,腰命門穴上面那個凸起的部位就是高骨,這是汪昂注解的。“勞”指的是困倦的意思。“大骨氣勞”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大骨就要受傷,腎氣就勞損。(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所以,“短肌”理解為肌肉萎縮。“心氣抑”,因為鹹是入腎,腎屬水,水克火,所以說心火就會受到壓抑。心氣一壓抑了之後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等心髒的一系列病症。所以說,我們看到很有意思一點就是,北方人喜歡吃鹹的,這種人年老了之後,到了冬天,特别容易出現心髒的問題,主要的表現就是心慌氣短,心裡感覺空,沒有勁,再往下發展有點類似現代醫學所說的心衰這種情況就會出現。

每個人的病都是自己造成的,是自己的思維、行為舉止包括飲食睡眠、生活習慣導緻的。以前北方人喜歡吃味道重的,鹹的食物。吃鹹過多就會導緻我剛才所說的血液鈉離子高,高血壓就會産生。同時心髒就會被迫的壓強太大,心髒的做功就會太多,時間一久了,它就勞損。比如别人的心髒,因為血液很流通,不用使很大的勁,就能把血泵到全身,但是血壓高的人,他的心髒就得比别人的心髒更加使勁,往外壓血液壓到全身,所以他的心髒就會強度很大,就會很累。(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人體不是一個永動機,人體也有保養期和使用壽命,别人的心髒用八、九十年,他的心髒可能用五、六十年,心髒承受不住了,就會告急,就會出現我剛才所說的心慌、氣短。去醫院做心電圖,有的人會出現ST段的低頻或者擡高等等,出現心肌缺血的表現。這就是我剛才講的 “心氣抑”,傷腎的這種邪給壓抑了,叫“心氣抑”。抑就是不舒暢的意思,就是感覺心氣不舒暢,壓抑、胸悶、氣短。

“味過于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這段話有争議,《黃帝内經》因為成書時間比較早,現在的很多學者認為它是成書于漢代,但是裡面的文字,據文字學家考證——像我們讀過的錢超塵老師的考證,他認為有的文字是處于春秋戰國時代,有的文字出自于西漢。所以,這樣一來,這些時間流傳太久的文章、文獻材料,可能會錯簡。什麼叫錯簡呢?就是古代的那些文字都是寫在竹簡上,竹簡保存時間一久了之後,它可能搞錯了,就是散開了或者是前後順序打亂,或是有的字沒寫清楚,時間一久了就模糊了,叫“錯簡”。一旦錯簡之後有些文字尤其是《黃帝内經》有很多地方前前後後對不上号,就容易出現問題。

這段話明顯的說的是心氣受了傷,心氣受了傷之後影響了腎水。心對應的是苦,本來這地方應該是味過于苦才對,但寫的是味過于甘。後代的很多學者的考證,尤其是參考《太素》——隋代楊上善有一本書叫《太素》,現在學者認為《太素》可能是比較原始的《黃帝内經》的版本,但是《太素》在這一段話上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和《黃帝内經》都是重合的。(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所以有很多後人認為《太素》實際上是最原始的《黃帝内經》。咱們現在看到《黃帝内經》,實際上是唐代王冰整理出來的。《太素》更久遠,《太素》對于這段原文描述不是“甘”,而是“苦”,所以,我也認為《太素》的認識是對的。這地方可能在王冰整理的時候搞錯了。所以,這段話應該是這麼說:“味過于苦,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就是味道太苦了之後會“心氣喘滿”,“喘”指的心跳急,“滿”是煩悶的意思,“心氣喘滿”指的是胸悶、氣短、心跳急促、胸中煩悶。

苦過于心,傷心之後,心火就會不足,腎水乘之。水是克火,火不足了之後,水就來乘,水一乘于心之後,臉色就發黑,“腎氣不衡”,腎氣就不平衡了。所以,這段話是這樣理解的:味過于苦,一苦了之後就傷心,心氣虛了之後,腎氣又來乘,就“水氣淩心“,中醫有句話叫做“水氣淩心”,水氣就指的腎氣,上淩就會出現心氣喘滿。(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臨床經常見到這種情況,可能不是因為過于苦,吃苦味而引起的這種“水氣淩心”,而是因為年老體衰之後,心的陽氣不足了,心氣虛了之後就出現類似哮喘、喘滿、胸悶、氣短、喘促。有的老年人甚至都躺不下去,必須得坐着睡覺,這種情況中醫認為“水氣淩心”,用苓桂術甘湯來治療,這是在《傷寒論》裡邊的一些治療經驗。

“味過于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這段話在《太素》裡面認為這地方不是“苦”,而是“甘”。因為這段話明顯講的就是脾氣的問題,“脾”對應是甘,甘甜的“甘”,所以,這段話應該是“味過于甘,脾氣不濡,胃氣乃厚。”“濡“指的是濡潤、濕潤,“厚”指的是壅滞而脹滿。因為甘味入脾胃,味道太甜之後,傷脾胃。因為脾氣一傷,則濕盛,濕氣一盛之後,胃氣就會脹滿、壅滞,這段話是這樣理解的。

“味過于辛,筋脈沮馳,精神乃央。”“沮”指的是壞的意思,“馳“是指的是縱,“筋脈沮馳”是筋脈松弛,消耗了。“精神乃央”,“央”是遭殃的意思。因為辛味入肺則肺氣盛,肺屬金,肝屬木,金克木,肺氣乘肝,甘主筋,所以“筋脈沮馳”。心散氣,一旦散氣之後精神就消耗,所以叫“精神乃央”。精神就遭殃,是這樣一個理解。(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内經》系列-精華篇-之九十七。(更多精彩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産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