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倡導綠色低碳文明生活方式

倡導綠色低碳文明生活方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19:46:36

倡導綠色低碳文明生活方式(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1

在安徽合肥市禦景灣幼兒園,參加“彩繪光盤倡勤儉”主題活動的孩子們在展示自己的盤繪作品。熊偉攝/光明圖片

倡導綠色低碳文明生活方式(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2

甯夏銀川市一家飯店推出小份菜,避免用餐浪費。新華社發

倡導綠色低碳文明生活方式(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3

河北邯鄲市叢台區一家自助餐廳使用提示牌提醒消費者“勤拿少取”。新華社發

【從《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看發展、強信心(之五)】

編者按

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盡管我國糧食生産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節約糧食,涉及糧食生産、儲備、流通、消費等各環節,關系到作為糧食消費者的每個人。愛惜糧食的古訓如何轉化為現代人的文明素養?“顆粒歸倉”“光盤行動”,種種倡導背後,是怎樣的國家戰略考量與生活方式升級?光明智庫邀請糧食産業一線工作者以及青年大學生等,講述厲行節約的心得體會,并請專家進行深入分析。

《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金句摘登

“确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綠色生活方式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要倡導簡約适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

——2018年5月18日,在全國生态環境保護大會的重要講話中指出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們要倡導簡約适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絕奢華和浪費,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

——2019年4月28日,在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

【一線講述】

依靠科技,實現穩定、安全、綠色儲糧

講述人:2019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央儲備糧長春直屬庫有限公司倉儲保管科科長 趙英韬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為國儲糧”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2003年,我來到中央儲備糧長春直屬庫工作。當時的我對保管糧食真是“兩眼一抹黑”,特别佩服那些老同志——他們用手指掐一掐就能判斷糧食水分,用牙齒咬一咬就能判斷糧食質量,光腳蹚一蹚就能判斷糧溫糧情。我下定決心要把這份工作幹好、幹精。于是,我揣着筆和本,整天追着老同志學管理、學技術、學經驗,空閑時候反複研究、實驗,業務能力和水平漸漸提高。

2004年,在糧食裝倉過程中,倉房内壁出現返潮現象,很容易壞糧。我和同事們邊實踐、邊改進、邊總結,探索出“倉房内壁實施薄膜四面封防止新倉吸濕返潮”“調節地上通風系統并設置輔助通風管道減少通風死角”“倉内過篩清雜防止雜質聚集影響儲糧安全”等一套适合新庫新倉裝新糧的辦法,為長春直屬庫高大平房倉低溫儲糧、綠色儲糧打下了基礎。這次實踐讓我意識到,依靠科技,是穩定、安全、綠色儲糧的最佳選擇。

此後,我參加了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和“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帶領班組開展了“内環流低溫儲糧技術在高大平房倉中的應用研究”“糧面壓蓋、密閉方法防治儲糧害蟲實驗”“倉房隔熱保溫改造”等科技攻關科研項目,掌握了多項同行業領先的綠色低溫儲糧新技術。但我深深明白,一個人的力量有限,隻有依靠團隊才能更好履行為國儲糧的光榮使命。于是,2016年、2019年,我先後兩次代表中儲糧集團公司參加全國糧食行業技能競賽保管崗位實操訓練任務,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和工作經驗拿出來與參賽選手交流分享。

“高大平房倉就像一個大冰箱,把糧食放在裡面儲存是最安全的。”我經常用“冰箱原理”來解釋内環流低溫儲糧技術和倉房隔熱保溫改造技術。溫度、濕度的升高和不均衡是導緻倉儲糧食品質下降的主要原因,這兩項儲糧科技就是針對這些問題研發的。内環流低溫儲糧技術為“冰箱”制造了冷源,在寒冷的冬季,利用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将冷空氣吸入倉房,降溫蓄冷;炎熱的夏季,利用小功率風機将糧堆内部的冷空氣循環輸送至倉内空間,有效抑制糧堆結露和蟲黴危害。

倉房隔熱保溫改造技術減緩了“冰箱”冷源流失,利用反光塗料、倉内吊頂減少倉頂熱量傳導,利用白色塗層減少牆體熱量傳導,利用保溫隔熱層減少門窗熱量傳導,這樣,即使在最炎熱的7、8月份,倉内平均糧溫也能保持在15℃左右。這樣儲糧既節能環保,又降低損耗。目前,這兩項儲糧技術已經普及,電子檢溫系統、智能化糧庫集成控制平台等多項儲糧科技也已成為現代化大國糧倉的“标配”。

在科技助力下,糧食儲存更加安全,但也不是高枕無憂。保管員必須每天進倉檢查,查看糧面有無鼠迹、雀害、蟲黴,查看倉房有無漏雨、返潮、裂痕,查看設備運轉是否正常。檢驗員每個月都要做一次質量指标和品質指标的全面檢測,以便及時掌握糧食儲存品質的變化情況。

如今,我已形成了每天走進糧堆仔細查看的習慣。我想,“甯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的精神一定要傳承下去。

用心用情用智慧,“顆粒歸倉”不浪費

講述人:浙江省糧食局直屬糧油儲備庫倉儲部高級技師 劉林生

一粒糧食,到底有多重要?随手扔掉一粒,乍一看不算什麼,但如果14億人每人丢棄一粒米,那将是多麼令人心驚的浪費!作為基層糧庫的一線倉儲管理人員,我深知杜絕糧食浪費對我們國家的重要意義,每次關于糧食安全、反對浪費的重要論述,都刻印在我心裡。

精細管理是節糧減損的重要保障。在糧食儲備工作中,我們基層保管員肩負着落實“五保”責任制的重任,即“保數量、保質量、保安全、保規範、保效能”。“用心保糧每一粒,創新發展每一天”,這樣的追求早已融入了我們的一言一行。在糧食出入庫過程中,我們堅持閉環式管理,真正實現“顆粒歸倉”。

在我們眼裡,糧食是一個活的生命體,儲存期間有正常的呼吸,也會滋生害蟲。為減少糧食損耗,一年四季,我們采取通風降溫、密閉隔熱、排除積熱、五面控溫、谷物冷卻等一系列技術手段,将糧堆平均溫度控制在20℃甚至15℃以内,實現準低溫、低溫儲糧,以減少糧食呼吸,延緩糧食品質變化,實現保鮮儲藏。我們還開展節約減排,在倉頂安裝太陽能光伏陶瓷瓦,建成“光電建築一體化項目”,年發電量40萬度,不僅基本滿足了倉儲耗能需求,還大大減少了屋頂熱量傳導,一舉多得。

感知糧食的溫度、水分、蟲害、氣體濃度等信息非常重要,隻有全程掌握糧食的變化情況,才能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為此,我們在一幢3700噸倉容的平房倉内,均勻布置了240個測溫點,它們就像一根根敏銳的“觸角”,實時感知糧食的各種變化。

一系列技術措施的實施讓節糧減損成效顯著,2014年以來,我們每年的糧食總保管損耗率均控制在1.2‰以下。我們還發揮自身技術專長,積極為社會提供節糧減損技術服務和節糧愛糧宣傳,提高全社會的節糧愛糧意識與水平。

帶頭節糧減損,守好天下糧倉。我将為此不懈努力,為祖國“倉廪實、天下安”貢獻儲糧人的智慧與力量。

推廣正确飲食觀,把節約的種子播入心田

講述人: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宋弋

在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到一句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雖簡、意卻真,跨越千年,仍字字千鈞。

7年前,我做博士後時,在團隊負責人胡小松教授的帶領下,參加了中國科學院武維華院士領銜的關于食物浪費的相關調研課題,通過對全國大、中、小城市2700桌不同規模餐桌剩餘飯菜的營養物質進行分析推演後發現,我國一年僅餐飲食物,就會浪費蛋白質800萬噸,相當于2.6億人1年所需蛋白質;浪費脂肪300萬噸,相當于1.3億人1年所需脂肪;如果把這些食物節約下來,可以養活至少3億人。

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呈現在眼前,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浪費糧食可恥”六個字的分量。2014年,我赴美國深造,對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和生活習慣有了一定了解。雖然國外的飲食與烹調方式比國内簡單很多,但由于普遍實行分餐制,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飯量和偏好進行選擇,食物浪費現象也相對較少。回國後,我成立了以知名學者和青年師生為骨幹的食品營養與安全科普團隊,走進街道、社區、學校,進行合理飲食、減少浪費的科普宣傳。

科普宣傳需要個性化,針對不同聽衆用不同的講授方法。這對于習慣了大班授課的教師來說并非易事,尤其是面對“一老一少”兩個群體時。例如,我們與中國農業大學附中開展科技課程共建工作,主要負責為初二學生講授科學課程。這一年齡段的青少年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表現欲,常常“不按套路出牌”,我們就把單向授課改為互動式教學和翻轉式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确飲食觀念,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厲行節約的種子。對大爺大媽們進行食品營養、食品安全的科普,關鍵在于“點對點的耐心”,用唠家常的方式分享知識。

幾年來,我們累計完成科普宣講百餘次,還開展餐廚垃圾和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研究,采用綠色環保型加工手段變廢為寶,為環境減輕壓力,為節約提供助力。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無論是一個家庭的小康,還是一個國家的強大,都離不開開源節流、勤儉節約。隻有把從我做起的“小事”拓展至全民奉行的“新時尚”,才能真正讓“浪費可恥、節儉為榮”深入人心。這條路雖然很長,但我們已經在路上。

踐行“光盤行動”,守護校園文明新風

講述人: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181班學生、南昌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 孫濤

曆年來多次就糧食安全和厲行節約作出重要指示。近日,更是直言“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這給我帶來很大觸動。作為青年大學生,我始終關注着國家的糧食安全、經濟發展,深知盡管我國糧食連年豐收,有能力“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但對糧食安全必須有憂患意識,自覺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正是出于自小對“愛惜糧食”的深刻認識,兩年前,我主動參加了學校的“餐桌禮儀伴我同行,校園文明你我共建”活動。記得第一次參加“光盤行動”時,我負責在食堂入口引導、在就餐區提醒,幫助同學們杜絕浪費。剛開始,發現一些不文明現象,我想及時提醒,卻怎麼也開不了口,臉漲得通紅。幾次嘗試下來,我終于鼓起勇氣,找到了合适的方式。被提醒的同學大多都很配合,對自己不經意間的浪費行為感到慚愧。一名同學還很小聲地對我說:“謝謝,辛苦啦!”她的善意給了我很大勇氣,引導工作越來越順暢。一周過去,大部分同學都養成了較好的就餐習慣,适度點餐、努力“光盤”,并主動将餐盤放入指定回收點。漸漸地,需要提醒的同學越來越少,就餐的同學也越來越多地對志願者們報以微笑。那一刻,我感到無比欣慰。

為了鞏固文明就餐意識,我們又在校團委支持下開展了一系列文明用餐專項特色活動,從氛圍營造、主題宣傳、定點引導、雙向互動等方面入手,号召全校師生積極參與。校團委和青年志願者協會還給每位志願者提供了活動專用的小紅帽、小馬甲、宣傳橫幅,很快,校園的很多角落都能看到志願者們舉牌、引導、提示、監督。在準備過程中,志願者們相互碰撞靈感,一起畫畫、創作,共同把勤儉節約的好風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餐廳不多點、食堂不多拿、後廚不多做。幾年來,在學校全體師生和食堂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文明用餐、“光盤行動”已經在校園中蔚然成風。拒絕舌尖上的浪費,需要我們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培養文明的生活方式。為“光盤行動”而努力,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張勝、李慧、任爽、胡曉軍、王斯敏 通訊員 景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