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正心正舉公衆号
文丨南鸢
現代人說到“匠人”,通常率先想到的是日本和德國。
日本有許多知名的企業家或者小手工業者都是可以稱得上“匠人”的,他們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并将它們做到高精尖,從小做到大,從優秀做到卓越,從專業做到一流。
為人熟知的有“秋山木工”的創始人秋山利輝、“壽司之神”小野二郎、茶道大師木村宗慎……除了這些頂級的“大匠人”,在日本民間的一些手工坊中也潛藏着日本的“人間國寶”。
即便隻是一家豆腐坊,每日起來做豆腐,老闆都要帶領員工虔誠禱告。正因為他們将做豆腐這件事看得如此神聖,所以他們的用心和一流的技術,人們在品嘗豆腐的時候都能感受得到。
所謂的“匠人”,是将一份工作做到極緻,”匠人精神“就是這背後的堅持。
内觀己心 外察世界
日本自古等級森嚴,與傳統中國一樣分為士、農、工、商這樣的不同階層。由于階級固化,所謂的“匠人”亦是“職人”,他們是在做屬于他們這個階級應該負責的一個工種而已。
作為木匠、茶道師、壽司老闆等等,這些也許是他們祖輩傳下來的手藝,隻是剛好接到他手上,他的天賦使命就是不能砸了招牌。“匠人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是家族命運的沉重感。
比如秋山利輝十幾歲學習了木工手藝,27歲出來創業,他想做的是利國利民的世代産業,他想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他創立的《匠人須知30條》為社會各大行業的職業人所敬佩和學習。“匠人精神”在他身上就是一份社會責任感。
啟迪多元思維
千年匠心看日本。
日本的文化絕大部分來源于中國,而日本在學習我們的技藝之後深入地縱向發展,并不斷創新,才有了今日聞名于世的技術和精神。
而德國的工業化也不過百來年的曆史,所謂“百年匠心看德國”正源于此。
在1830年前,德國還隻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進入工業社會前期也是假貨盛行,1887年與英國簽下了帶有屈辱性的《商标法》,所有德國出口的商品必須印上“Made in Germany”的商标,以此區分優劣。從此,德國不斷在技術上鑽研以雪恥,才有了今天聞名世界的高品質成績。
中國古代文化并不乏值得我們借鑒的案例。
如《莊子》裡有着鬼斧神工解牛之法的“庖丁”,還有“惟手熟爾”堪稱經典的“賣油翁”。
有先秦的墨子、公輸班,還有《夢溪筆談》、《天工開物》和《百工圖》。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豐富的文化遺産和文化精神,後人卻徒有之而不知用。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這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論斷是否适用于各行各業?或者說,高等教育是否一定優于職業性教育?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中國依然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我們也會出現一些前人出現的問題。比如假冒僞劣,比如人心浮躁,比如锱铢必較、利字當頭。但我們也看到了那些成功的例子,或許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必經之路。
正心正舉
越呼籲什麼,就越缺乏什麼。
現代中國社會呼籲匠人精神的同時其實是一種内在的缺失,同時也是一種渴求。
匠人精神首先需要端正從業心态,要耐得住寂寞,因為成功的背後總是堆積着不為人知的寂寞。所謂世界越快,内心就應該越慢。
我們能不能做到:即使過了車馬送信的年代,我們還可以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有寫信的心情。即便用上了冷氣,但依然可以做到心靜自然涼。
慢一點,讓技術更精熟一點,讓思想再沉澱一些,或許我們可以走得更遠。
撥迷見智
高曉松在對木村宗慎的采訪中說過,所謂的匠心精神就是:“道在我心,一以貫之”。
開啟自在之門
無論你的工作多麼低微普通,隻要你拼盡全力去做,總會被人看到你的努力,因為你的成果上都寫滿了你的付出。
對于一件事的專注的過程,即是求道的過程,所有的“術”層面的努力都是對更為上層的“道”的追求,心有操守并一以貫之,在成就作品的同時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end·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文章版權歸本平台所有 轉載請聯系“正心正舉”
本文由正心正舉研究院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