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需要水、無機鹽、維生素、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而人類是動物,所有這些營養都需要從食物中獲取。人類在演化遷徙的曆程中,對某個地區的食物把握很強,我國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很可能就是上古時期流傳下來的,那時人們剛來到中華大地上,物種的特殊性使人們在中華大地上搜尋、嘗試所有可吃的東西。
人類吃得比較多的有肉蛋奶、米面等主食、蔬菜,在原始時代獲取食物主要靠野生的動植物,可是這樣的生産效率較低,随着人類的發展掌握了最合适的食物獲取方式,那就是直接占據大量的土地、陽光資源。萬物生長靠太陽,占據的土地、陽光資源可用于飼養、種植,可以提升能量轉移的效率。
肉蛋奶主要靠飼養,主要的蛋類是雞鴨鵝,這些家禽不僅可以直接當作肉食食用,還可以産蛋。而鳥類的卵其實是一顆卵細胞,擁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主要是蛋白質、磷脂等,一顆就頂得上幾倍米面的營養。文明發展的曆程中,人類馴化了一些鳥類,作為家禽飼養,為人類提供肉食和蛋。
如前所述,蛋其實是鳥的生殖細胞,而生殖細胞産生的作用就是繁衍。像人類沒有明顯的生育周期,每個月都可以産生至少一顆卵子,如果想要生育的話,最好就是在排卵周期内采取性活動。鳥類的蛋自不必說,本身也是為了繁衍才産生的,并不是為了給人類食用。可是在養雞場中,就算是沒有公雞母雞一樣可以下蛋,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雞下蛋這個事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的,不管是否在繁殖期内,雞可以産生一些卵細胞,雖然最終未必能發育成熟,但是也構築了鳥類繁衍的基礎。隻是鳥類的繁衍通常有一定的選擇性,·因為大多數鳥類算是機會主義物種,它們沒有強大的戰鬥力,靠的就是拼命地下蛋孵化,依次來喂飽天敵,少數部分在成長過程中夭折,少數成年步入繁衍的曆程。環境的殘酷使雞通常在春夏之交産卵孵化。
能孵化的雞蛋全部是受精的雞蛋,也就是雞群中有公雞的存在,到了繁殖季節,雞會交尾,公雞通過洩殖腔将生殖細胞注入母雞的體内給卵受精。其實雞蛋的形成頗為麻煩,顯示形成蛋黃,然後進入蛋白分泌部裹上蛋清,崽裹上一層透氣難透水的膜和透水透氣的蛋殼構成完整的雞蛋。受精需要發生在蛋白裹上但還沒有産生裹上膜的時候。
可是無論是否有公雞受精,母雞自身都需要先做好準備,必須在合适的時間産生卵,野生鳥類産下的卵也未必都能孵化,有一些就是未受精的卵,但是鳥類隻會機械地孵化,除非蛋提前破裂、變質它們才會放棄。就像高等哺乳動物一樣,不管是否做好了繁衍的準備,每個月固定的月經周期中都會有卵子的排出。
在野外,鳥類通常隻在合适的季節和環境中産卵,卵畢竟營養豐富,産卵太多對于能量保存來說是不合适的。因此,野生的鳥類每年産的卵有限,頂多十幾個,能孵化出來的還要少一些。可是家養的雞卻不一樣,最高的産蛋記錄是每年290天的産卵期。在野外這顯然是辦不到的,下蛋是為了繁衍,且耗費大量能量,不停産卵不利于生存。
如今我們飼養的蛋雞已經經曆了人類漫長的選種、繁育、優化品種,它們可以做到不停地吃喝,然後不停地産蛋。當然,雞産蛋也和情緒有關,若是雞受到驚吓,隔天可能就不再産蛋。總體上看,家養的蛋雞的産蛋能力遠遠高于野生的鳥類,這是由于人工環境足夠安全,并且食物非常充足,它們可以隻負責吃喝産卵。
母雞産蛋不需要公雞的存在,母雞産蛋并孵化小雞就需要公雞的存在,無論交配與否,生殖細胞會不斷地産生。而日常生活中,雞蛋是否受精也可以較為簡單地辨識,受精的蛋内部可能有發育,通過手電照射可以大體看到内部結構,可能和未受精的蛋有相當的區别,在受精的蛋中,接近蛋黃的蛋清中,或者蛋黃中有時會有一個白色的絮狀物,那就是公雞的精子進入雞蛋後産生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