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是漢族傳統節日,流行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一般于農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舉行。據了解,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是紀念百花的生日。
2、花朝節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至于“花神”,相傳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傳說她善于種花養花,被後人尊為“花神”,并把花朝節附會成她的節日。唐宋時已在宮廷、民間流傳甚廣,在花朝節裡,人們紛紛相邀出城踏青,一邊談笑風生,一邊欣賞百花。祭拜花神,種花、栽樹、挑菜(指采摘野菜),親朋好友郊遊雅宴,文人雅士飲酒賦詩,好不熱鬧。江南一帶,花朝節還有“賞紅”活動。人們将紅布或紅紙制成小旗或條條,纏系在花木樹枝上或插在盆中,為花慶賀生日。
3、1368年朱元璋建都南京後,于聚寶門(今中華門)外設禦花園育植百花。幾百年來此地居民多為花農,花農為了保平安、保收成,在這裡建了一座廟,占地約5畝,供奉百花仙子,花神廟因此而得名。康熙乾隆年間是花神廟的鼎盛時期。每年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和九月十六的菊花生日,花神廟地區都舉辦花朝節廟會,遊人如潮。達官顯貴、平民百姓都來賞花消遣。文人雅士紛紛吟詩潑墨、刻碑留念,有名之士的碑刻達數十塊。
4、白蘭、茉莉、珠蘭、栀子等都是花神廟的傳統花卉,改革開放前,花神廟有8個生産隊,其中7個隊的村民以種花為生。太平天國時,花神廟毀于戰火,但人們十分信奉百花仙子,将花神廟與善司廟合并,定為花神廟,有二進大殿,十九間廂房。
5、從成為皇家禦花園那天起,花神廟就與花結下了不解之緣。五顔六色争奇鬥豔的鮮花除了為花農們換來收入,也使得這一帶成了遠近聞名的景點。1983年,南京市園林局聯合南京多家媒體共同舉行了一次大投票,選出來“新金陵四十八景”,花神廟以“花神競豔”被列為其中一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