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九百六十三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秦嶺淮河以南,除了有柔情似水的江南,還有神奇的嶺南。傳統意義上的嶺南,并不單單是指廣東一帶,從曆史上劃分大緻包括廣東、廣西和雲南省東部、福建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區,其中還包含海南、香港、澳門三地。當然,在不同的朝代,對于嶺南的邊界劃分也是不同。
不知道你是否有聽說過這一個玩笑,如果你在廣東,千萬不要問廣東人:你知道北方怎麼劃分嗎?也許你問十個人,九個會跟你說廣東以外都叫北方。在嶺南文化圈中,廣府文化最為有名,所謂廣府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分布于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等地區,多使用母語粵語。因地理位置遙遠,在那個信息技術傳播速度落後的古代,廣府文化所使用的粵語依舊保留先秦時期的語言聲調。
嶺南地區示意圖
一、白話系邊度來噶?(白話從哪裡來)白話,此處的白話并非是古文翻譯成現代文時所用的稱呼,這裡的白話是對廣府語言即粵語的别稱。最早的白話并非由嶺南一帶衍生出的本土方言,當年的嶺南被稱為“南蠻”之地,文化與北方相比落後許多。
而有史料記載,粵語的起源與先秦時期有關,北方中原雅語元素和楚國楚語元素就包含在其中。但因北方與南方距離極遠,北方不斷發展的現今文化傳播至南方曆經漫長,正因如此,原始的粵語才得到長時間的保留。又随時間推移,自漢代起一直到唐宋時期,随着北方中原人不斷往嶺南遷徙,粵語在這時才得到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但到這一時期,粵語在嶺南内已是廣泛傳播深深紮根在這一群本土人身上。
廣府古城
在粵語中保留着完好的中古漢語因素,也有人認為粵語中大部分引用的是周朝時期的雅言,這與儒學誕生有關。孔子以雅言講學,強調“詩書執禮”均使用雅言。在秦統一嶺南以後,大量北方人南遷,移民帶來的雅言成為粵語最早的源頭。而最早的可考證的粵語中心就在封開一帶。
簡而言之,白話的來源與最早先秦時期有關,因地理位置遙遠,語言傳播與文化更新叠代速度極為緩慢,這才造就了白話中至今保留有完好的古語可供考證。
二、粵語中的發音系統與語法使用
與現代漢語的發音系統不同,粵語中所使用的發音系統較為複雜,光是聲母就有19個,韻母共56個,講究九聲六調,這與現代漢語發音系統簡化剩下的四聲調有着極大差别。
首先了解現代漢語發音系統中的四聲調,以普通話為例分四個音調類别,分别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舉例可參考“à、á、ǎ、à”。
再重回粵語的發音系統,“九聲六調”分别指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陰入、中入、陽入。聲調與發聲之間又是相互對應,即一個聲調對應着一種發聲,六個聲調對應六個發聲,那麼剩餘三個就成了我們常說的入聲(可理解為平仄中的三個仄調之一),入聲發音最大特點便是極為短促,一發即收。關于入聲有記載在南宋時期就已完全消亡,唯獨在粵語中。當然,這些都隻是關于粵語發音系統的淺談,當你深入研究,又會發現許多我們所不了解的語言認知。
粵語拼音表
除了發音系統,日常語言組織還涉及到語法的使用問題。平常的交流也許我們并不會真正在意語法的使用,也不會深入研究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主謂賓構造如何,但若是研究過古文的人便知道,古人在文章與說話時所使用的語法構造與現代漢語是具有差異性的。
簡單一句粵語詞語舉例,普通話中的“夜宵”,放在粵語中被叫作“宵夜”,此處形容詞“夜”被放在了中心詞“宵”之後,而類似的詞語還有許多,諸如普通話中的“底下”,粵語中倒裝成“下底”。
從詞語到句子,粵語使用倒裝的頻率之高超乎你的想象,如:普通話中的“怪不得”,粵語翻譯為“唔怪得之”,普通話中的“你先走”,粵語翻譯為“你行先”等均使用了倒裝句式,與古文句式使用十分類似。
除了倒裝,還有語氣助詞的使用也是十分廣泛,所以如果當你和一位廣東人聊天,他的話語中時常帶有語氣助詞,請理解,對方并非要對你進行挑釁,而是這實在是一種語言習慣。
九聲六調
三、粵語的變遷簡史從白話的起源到其發音系統的了解,粵語的變遷史也不簡單。先秦時期,嶺南地區人口極為稀少,又與北方政權極為遙遠,因此當時政治體系極為松散。也正是這個時期,當時衆多文化在這一時期在這一帶融合發展,其中最為突出的要數當時吳、越、楚三國。
到秦漢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一路南下,并一舉拿下嶺南地區,北方文化随後開始随着北方遷徙隊伍南下,中原人民大規模的遷入不僅僅推動了嶺南文化的傳播發展,更是率先開發了嶺南一帶經濟。秦滅亡後,原本由秦朝統治的嶺南短暫獨立,這就是曆史上曾出現的南越國。但這時所使用的語言依舊沿用秦時使用的雅言,未曾更改。
秦始皇
一直到唐宋時期,南方的富庶吸引了曆朝統治者在嶺南周邊建立政權,這一階段的粵語仍受中原語言影響,發展到了宋朝時期粵語基本定型與現代粵語無異。
發展到元朝,北方官話與粵語之間的差距被拉得更大,北方官話入聲消失,而粵語未受影響依舊保留。
而在随後幾百年的變遷中,粵語并未受太大影響,甚至于在殖民統治時期外國列強亦是以先掌握粵語為主。
結語
時間的流轉帶走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古韻的流傳不僅僅是時間遺留下來的痕迹,更多的還有先祖的智慧。從牙牙學語說出第一句“雷猴”,到不同場合不同情景切換着不同的話語,同一字眼不同的語調所表達的内容更是不盡相同,白話展現着它的魅力,也讓人恍惚回到了千年前。
盡管生活在廣東多年,但對于廣府文化的博大精深哪裡是一朝一夕就能了解完全,隻是簡單的一條街道,也許就是兩種鄉音的白話說法。而近年來,中國文化的傳播,同時也在吸引着更多海内外專家學者對粵語進行更系統深入的研究,甚至有高校開設專門粵語專業,對本語言體系進行系統研究學習。
但随着普通話的普及,粵語母語的使用頻率正不斷下降,一些專門的粵語語法用法也正在被遺忘,如何繼續傳承發展粵語成了新生一代所應面對的新問題新挑戰,但相信時間會讓粵語繼續世代傳承下去,生生不息。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親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