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的引用,不外乎兩種方式,直接引用原文獻的内容,并做好引注;間接引用,轉述原文獻的意思。那麼,當你在引用文獻的時候,你是選擇直接引用還是間接引用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來了解這兩種引用方式。
一、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指逐字逐句,一字不差,一字不漏地引用。直接引用可以證明觀點或文字的權威性,可以保留所引内容的原始文字,也可以強調所引内容的準确性。直接引用時,引文要盡可能簡短,如果引文過長,即超過半頁,要把引文放到附錄部分,并在文中說明。
直接引用注意事項:
1、雙引号表示直接引語,單引号隻用來标注引語中的引語。
2、引語不得使用斜體或粗體來表示。
3、引文出處使用括号夾注的方法(一般不使用腳注或者尾注)。
4、短于三行的一句或者短于一句的引語應該寫入正文,并且用雙引号标明。正文中,括号夾注放在句末标點以内,但不得放在引文的引号以内。
5、直接引用中的标點符号:直接放在論文之中的引用部分要括入雙引号,雙引号放在分号之前。感歎号和問号的位置分兩種情況:如果标點符号屬于引文,放在引号之前;如果标點符号屬于所寫論文,則放在引号之後。例如引文是疑問句則問号應放在引号之内,否則問号應放在引号之外。
6、正文中的中文引文應提供英文譯文。
7、三行或以上的引語作為獨立的引語段(block quotation),引語段的括号夾注不屬于單句,因而不得将其放在句末的标點以内。
8、為了行文的流暢,在引用時要采用恰當的導入引用方式。導入中應該包括原文的内容和引用的理由。引文的導入應該是論文語言和引文語言之間流暢自然的過渡。
二、間接引用
間接引用是不引用别人的原話,而用自己的話轉述别人的主要意思,也叫轉述。這種引用不能用引号标示。間接引用是用最恰當的詞句以釋義(paraphrase)和概括(summarize)的方式援引原作者的概念、觀點和表達。
釋義(paraphrase)是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闡釋原文含義,使之更加簡潔、明了。常用的方法有删除次要信息;使用同義詞、反義詞等;采用注釋性說明;改換說法,如改變陳述角度或順序等。
概括(summarize)是将整篇文獻概括為幾句話,甚至一兩句話。
1、引用整篇文獻的觀點
引用整篇文獻(即全書或全文)觀點時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作者的姓氏在正文中沒有出現。不引用原話,就不用引号,如果在正文中沒有提到要引用的作者,則需在引用結束時用括号标明作者和出版年。
另一種情況是作者的姓氏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現,按APA的規範則沒有必要在括号夾注中重複作者的姓,隻需标明出版年,要緊随其姓氏後用括号标明。如:Gould (1989) attributes Darwin‘s success to his gift for making the appropriate metaphor.如果作者的姓氏和文獻出版年份均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現,按APA的規範不需使用括号夾注。
2、引用多位作者寫作的同一文獻
如果你要引用有兩個作者的著作,要标明兩個作者的姓氏。在括号中出現,可以用&符号。在正文中出現,則必須用and。
如果你要引用有3-5個作者的著作,第一次引用時,列出所有的姓氏,以後引用時,隻列出第一位作者的姓氏,後面就不用都列了,用et al.(拉丁文―and others‖)表示就可以了。
3、引用同樣姓氏的不同作者。假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作者有同樣的姓氏,則括号夾注中應同時使用他們名字的首字母。
4、引用團體作者。引用團體作者的作品,括号夾注中應使用團體的名稱。
5、引用無作者文獻。引用無作者文獻,如果文獻标題沒有出現在正文裡,則括号夾注中應使用該标題或者(如果标題過長的話)使用該标題中的關鍵詞組。
6、引用非英語詞句用英語寫作的論文必須使得母語為英語的讀者能夠看懂,因此論文中引用的漢語或其它語言的詞句都應該加以解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