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沒有目标的是不會成功的

沒有目标的是不會成功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8 21:16:03

文:夏濱|壹心理專欄作者

據說,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經常問别人一個問題:『你是誰?』

那麼,「我是誰?」

「誰」是個疑問詞,它是用來幹嘛的?用來區别不同的人嗎,還是用于區别有很多共同點但又是不同個體的人。那麼「我」需要區别麼?對于發問者而言,「我」,需要與其他人區别開麼?而我真的認識「我」嗎。

沒有目标的是不會成功的(沒有目标的根本原因是你不了解自己)1

這個蘇格拉底是蘋果公司的喬布斯最欣賞的史上最智慧的人,他曾經說過如果要用他一生全部的财富來換取和一個人一個下午的對話,那個人就是蘇格拉底。

我曾經在一個團體課堂上做過一個體驗遊戲,遊戲參與者在自己的胸牌的背面寫上一個自己最欣賞的名人的名字,然後交換給其他人并戴到他的背上。接下來,就是走到全場任何一個人的面前,讓他看一看你背後名人的名字,然後你可以問對方任何問題,對方隻需回答你「是」或「不是」。你覺得,你用多少時間可以精确地定位到自己背上的名人?

到最後的時間,有些人定位到了自己背後的名人,有些人還是沒辦法說出來。要想通過一個人身份上的特征、關系去确定「我是誰」,似乎是我們人類社會比較常用的一個方法。我們定義着自己,我們也被别人定義着。

沒有目标的是不會成功的(沒有目标的根本原因是你不了解自己)2

如果把和「我」有關系的人按關系在圖上畫成一個個的點,再把這些點用線連起來,很可能就構成了一個網絡,這個人際關系的網絡可能最後就定義了我,并定義了我是誰,它成為了我的「身份證」,甚至也造就了我的思想和靈魂。每一個人都有這麼一個「身份證」,這個關系網就像他的指紋一樣,各不相同。每個人的一生可能就是在建設和延伸自己的關系網。這個網造就了我們,定義了我們,其實也約束了我們。那個「我」真的就是我嗎?

伊利莎白女王有一次因事外出,回來時已經半夜,到家後她的丈夫早把房門鎖上了,于是伊利莎白女王就是外面敲門。菲利普親王被吵醒後,就在裡面問:「你是誰?」伊利莎白女王說我是伊利莎白女王,菲利普親王還是繼續問「你是誰」,伊利莎白女王就說了十幾個身份,不過似乎都是和她對外的公職或者國家有關,直到她說:「我是你美麗溫柔的妻子」,菲利普親王才把房門打開。因為,那才是可以讓一個丈夫半夜打開房門的人。

你會常用什麼樣的身份定位呈現在你的親密關系中呢?

有一個關系理論叫「六度空間理論」(SixDegreesofSeparation),說的是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問題的關鍵在于,你常用的關系裡,會将自己定義在親密愛人的位置上嗎?你是否會經常忽略掉,你其實也是一個貼心的丈夫,一個溫柔的妻子,一個可親的父母,一個呆萌的孩子?當你在尋找「我」是誰的時候,當心過度關注了你的社會身份、職業身份,卻獨獨忘記了家庭身份,要知道這個關系恰恰是清晰定位你的關鍵要素。

「我們在關系中誕生,在關系中受傷,也最終在關系中得到治愈。」隻有當我們勇敢地投入到關系中去,我們才有可能從關系中得到重新成長的力量,這個關系其實通常指的是我們的家庭關系或者說親密關系。

沒有目标的是不會成功的(沒有目标的根本原因是你不了解自己)3

人是各種關系的總和。比如:在父母面前你是孩子,在老公面前你是老婆,在妻子面前你是丈夫,沒有一樣可以完全代表你,但每一樣又都是你,這些不同的角色交織在一起,有時候柔順,有時候糾纏,而且麻煩的是,各部分之間有時還常發生沖撞。比如:當你在某些人面前是好人的時候,在另一些人心裡就是壞人;你在愛人眼裡是一個極度無愛的人,可在情人眼裡卻又成了柔情蜜意的人;一部分的你認為自己已經做的不錯了是個成功的人,另一部分的你卻極其地不滿意自己覺得自己是個垃圾。

希臘達爾斐神廟上镌刻着的一句話:「了解你自己」

這真的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我們終其一生,其實既是在尋求「我是誰」的解答,也是在完成「我是誰」的構造,有趣的是,很多時候在心理咨詢室裡,我和來訪者共同努力完成的一項工作,其實也是在探尋「我是誰」。或許我們還可嘗試一下這些方法:

1、了解「物理性」的自己:比如姓名,年齡,身高,體重,脂肪含量超标嗎?能喝多少酒,能吃多少飯?能爬多高的山,能跳多少的遠?

2、了解「關系裡」的自己:各種關系賦予我們身份标識,讓我們能夠不是靜止、孤立、絕對化的一個個體。關系中的責任、義務、權利、生活狀态、行為表現及其目的等讓存在着的自己産生多維的意義。

3、了解「情感中」的自己:覺察某些當下自己的情緒、沖動、渴望、情感體驗,及其原由。比如,我此時此刻内心生氣嗎?為什麼這麼生氣呢?對方什麼行為讓我有這樣的情緒?什麼情況會讓我産生這樣的情緒?

4、了解「信念下」的自己:思考自己常見的思想、觀念,及其原由。比如,我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呢?是什麼讓我有了這樣的信念?我的這個信念是從哪裡來的?可能和什麼人有關?或者何時發生了何事讓我有了這樣的信念?

5、了解「理想化」的自己:你希望将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也就是你的理想化自我是怎樣的?在什麼樣的情景下,你大概會有怎樣的反應?你通常會怎麼做?

沒有目标的是不會成功的(沒有目标的根本原因是你不了解自己)4

此外,這個「我」其實也是不斷在變化的,而且會是連續和反複的。

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國國教主教的墓志銘是這樣寫的:

『我年少時,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當時曾夢想要改變世界,但當我年事漸長,閱曆增多,我發覺自己無力改變世界,于是我縮小了範圍,決定改變我的國家。但這個目标還是太大了。接著我步入了中年,無奈之餘,我将試圖改變的對象鎖定在最親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從人願,他們個個還是維持原樣。當我垂垂老矣,我終于頓悟了一些事:我應該先改變自己,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影響家人。若我能先當家人的榜樣,也許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國家,再後來我甚至可能改造整個世界,誰知道呢?』

最後,再教你一個終極大招:找一個你的朋友,和他面對面坐着,他隻要做一件事,就是不停地問你一個問題:「你是誰?」,然後你在第一時間回答每次的提問,當你們進行了互問互答5分鐘以後,你感受一下,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你對自己是誰又會不會多了一些想法,如果你願意的話,你也可以自問自答,甚至将它們錄下來、寫下來,發給我分享一下,也可以噢。

你,真的能搞清楚「我是誰」嗎?

聯系作者

微信ID:psyxiabin

新浪微博:@莅臨現場

責編:王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