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為什麼杜甫的地位應高于李白

為什麼杜甫的地位應高于李白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3 07:48:08

  1、杜甫堅持現實主義傳統為方向,在古典詩歌的題材内容、藝術技巧和風格流派方面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蘇轼評價他:“故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書至顔魯公,畫至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用詩歌來議論,在杜甫那裡得到了成功地嘗試。

  2、杜甫和李白時刻關心着祖國和人民的命運,但杜詩中對于政治形勢變化的敏感程度則是旁人所不及的。在安史之亂前,杜甫就寫出了《兵車行》和《麗人行》感時傷時的作品,對于朝廷窮兵黩武的政策和統治集團奢侈糜爛的生活進行無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在安史之亂前夕,當杜甫探親回家途經骊山華清宮,耳聞唐玄宗和寵妃楊玉環沉醉于仙樂陣陣時,他表示出對形勢的深度憂慮和對危機的敏銳預感,寫下了《奉先詠懷》,詩中發出了“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的嚴正警示,使千餘年後的讀者讀後仍然受到心靈的震撼。這是同時代的其他詩人所望塵莫及的。

  3、杜詩反映的社會生活之豐富廣闊,抒寫的人民群衆哀樂之真切動人是其他詩人所無可比拟的。杜甫在安史之亂前後三十年緻力于社會生活的深刻觀察與思考,許多重大的題材都進入他的視野,藝術地反映在他的詩歌中。“三吏”和“三别”等優秀作品把自己的命運和祖國、人民的命運連在一起,是對安史之亂後萬方多難的社會生活的真實記錄。直到杜甫臨終前,還寫出“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的關懷時局與民生的沉痛詩句。因此,杜詩被譽為“詩史”,實至名歸。

  4、杜甫詩歌中人民性的體現是最為豐富深厚的。仕途的坎坷和流離的生活使杜甫比較接近下層社會和人民群衆,在社會的大動蕩中培育了對人民群衆的深厚感情。“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鮮明揭示階級對立,表達杜甫對人民群衆深切的同情。《石壕吏》中一對老夫婦遭受的戰争苦難,生動地顯露在讀者的面前。在被猛烈的秋風吹破了的自家茅屋前,他感受到了全家人日子的艱辛,但杜甫還惦念着天下“居無屋”的無數寒士,希望有朝一日能突現“廣廈萬間”。對一個生活貧困的婦女來他家門前“撲棗”,杜甫表示出可貴的寬容與諒解,并告誡他的親戚要“堂前撲棗任西鄰”。杜甫被譽為“人民詩人”是當之無愧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