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字中,凡是由“貝”所組成的字,大多與錢财、價值有關,“賤”字也不例外。
目前可見最早的“賤”字是戰國時期的文字,由兩個“戈”和一個“貝”組成,見下圖:
“貝”在遠古時代是可以流通的貨币,“戈”是武器,表示破壞的力量,兩把“戈”是程度加重的意思——它們結合在一起所構成的“賤”字,即表示“貝”被損壞,失去了貨币價值。
這種造字思路和“賊”是一緻的,其差别就在于:“賊”是刀戈相加去毀壞貝殼,表毀壞的動作,是動詞;“賤”是表毀壞的結果,是形容詞。
秦國小篆調整了“戈”的位置,将其置于“貝”的右側,寫作“賤”,與現在的繁體字完全一緻,曆經兩千餘年而未有改變。
漢代《說文解字》:“賤,賈少也。”這裡的“賈”(gǔ)是“賣”的意思,“賈少”是說價格賣得低,這和“賤”的造字本義是相符的。
後面又說“從貝戋(jiān)聲”,認為它是一個單純的形聲字,這個觀點就不準确了,“賤”應該是會意兼形聲的字,即“從貝從戋,戋亦聲。”
經濟學有一個經典問題,叫作“谷賤傷農”,是指在農業生産活動中,豐收的年份反而使農民的收入減少。葉聖陶先生的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鬥》,就是講述了舊中國農民豐收成災的現實。
這個問題在戰國時代就已經被關注,魏國國相李悝(kuī)針對“谷賤傷農,谷貴傷民”的現象,推出“平籴(dí,買進糧食)法”,由國家控制糧食的購銷和價格:政府在豐年以平價收購農民餘糧,防止商人壓價傷農;在災年則平價出售儲備糧,防止商人擡價傷民。“平籴法”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行之魏國,國以富強”。
貴賤的本義都和價值有關,又都從本義引申出了社會階層的含義。
在《論語》中,孔子說:“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這裡的“賤”是指地位卑下,即相對于貴族階層的庶民和奴隸。
孔子又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意思是說:我年輕時貧困卑微,所以學會了一些瑣碎的技藝。他緊接着又說:“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在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中,“多乎哉?不多也”和“竊書不能算偷”共同塑造了一位新舊社會過渡時期的悲劇人物——意思是說:做為士,需要具備這麼多才幹嗎?我想是不需要的。即士階層不需要以“多能”為表率,平民才會學習多種技能以謀生,而士應該發揮的作用就是“以德服人”。
《孟子》中曾提及孔子年輕時擔任過基層公務員,如“委吏”(管理倉庫)與“乘田”(管理牲畜),表現不凡,這也同時确證了孔子的社會地位“起于微賤”,說他曾經是“賤人”,也不算說錯。
孔子以其低微的出身,在一個平民難以接受教育的時代,而成為諸侯國公認的頂級教育家,足見其偉大。
前幾年甚火的《甄嬛傳》有名言曰:“賤人就是矯情。”
其實,“賤人”最初并不含有貶義意味,而是和“吾少也賤”一樣,僅指社會地位。
《禮記》中說:“君命召,雖賤人,大夫士必自禦之。”意思是說:國君命人召喚,即使來人的地位低賤,大夫、士也必須親自出迎,以示尊重君命。
後來,“賤人”又成為“賤軀”“賤内”一樣的謙稱,如《南史·袁湛傳》:“臣東國賤人,學行何取。”又如《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這是朝廷頒與老爺們的俸銀,小的乃是賤人,怎敢用朝廷的銀子?”
到宋元時期,“賤人”開始成為辱罵女性的語彙。
宋朝人洪邁所著《夷堅丁志·汪澄憑語》:“俄頃,作澄語罵其妻曰:‘賤人來!吾死能幾時,汝已萌改适他人意。’”
《三國演義》第八回寫貂蟬的一段:“允曰:‘賤人将有私情耶?’蟬曰:‘賤妾安敢有私?’”
上文中的“賤”是由“地位卑微”而引申出“人格卑鄙”的含義。
其實,古代也有專門以“賤”來辱罵男性的詞彙,叫作“賤丈夫”。《孟子》中有記載:“有賤丈夫焉,必求龍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賤丈夫”是指貪圖私利、行為卑鄙的人。這個詞和“渣男”是不是等義?有興趣的人可以讨論之。
本文作者是生姜烏梅,圖片來源于網絡。
轉載使用,請獲取授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