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對孝悌之道的理解

對孝悌之道的理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4 20:26:00

對孝悌之道的理解?摘自《修德》——天一村人 編著,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對孝悌之道的理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對孝悌之道的理解(孝悌忠信禮義廉恥)1

對孝悌之道的理解

摘自《修德》——天一村人 編著

第 二 節 悌

仁人之于弟也 不藏怒焉 不宿怨焉 親愛之而已矣

何為悌?悌,就是尊敬兄長,愛護幼弟。

仁者愛人,先愛其兄弟,推及他人。

行仁自孝弟始。孝弟,仁之事也。仁,性也;孝弟,用也。謂孝弟為行仁之本則可,直曰仁之本則不可。《二程粹言》

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論語》

教民禮順,莫善于悌。《孝經》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孟子》

推行仁愛從孝悌開始。孝悌是仁的具體體現。仁隻是人性,孝悌才是仁的施行。孔子說:“少年時不尊敬兄長,不愛護幼弟;長大了還沒有值得稱道的德行,人老了邪惡之心還沒死,那就是賊!”教育民衆遵循禮法,上下和順,最好的就是悌。孟子認為,仁人親愛自己的弟弟,不隐藏憤怒,不積累怨恨。

不愛自己兄弟,而能愛他人,世上沒有這樣的人。兄弟逐漸演變成争權奪利的對手。與兄弟争财,争位,争權,殘忍無比,要他能對他人仁慈,恐怕很難。兄弟不能互敬互愛,與他人更不能和睦相處。人必有仁,有仁必有孝悌;有孝悌,人際關系才能和順;人際關系和順,社會才能和諧穩定。四海之内皆兄弟。

“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盡管兄弟會因錢财發生矛盾,産生争鬥,但一有外侮,就會一緻對外。兄弟如手足,在孤立無援絕望時,上前的還是兄弟。

悌就是尊敬,尊敬的具體行為是尊行。

溫良恭儉讓,尊行也。有尊行於人,人親附之。人親附之,則人告語之矣。《論衡》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論語》

尊行的實際内涵是溫良恭儉讓五種美德,即溫和,善良,恭敬,節制,謙讓。以這五種美德與人相處,别人就會喜歡你,就會親附你,與你無話不談。想要知道什麼事情,人家會主動告訴你。孔子就是這樣獲得該國政務信息的,

恭則物服,悫則有成,平則物化。《中說》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孟子》

恭敬謙遜,不欺侮他人,人家就佩服你;樸實厚道,事業就容易成功;公平待人就能感化他人。

顔回将西遊,問于孔子曰:“何以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為身。恭則免于衆,敬則人愛之,忠則人與之,信則人恃之;人所愛,人所與,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以臨國家,何況于身乎?”《說苑》

孔子認為,對人謙遜有禮,就能免于衆人的怨恨;尊敬他人,别人就會喜歡你;對人忠誠,别人就樂意和你相處;堅守信諾,别人就能依靠你。大家都喜歡你,結交你,依靠你,一定會免除災難,有此美德可以治理國家,何況以此立身于世呢?

人在幼小時,哥哥特别愛護弟弟,攙着弟弟一起上學,放學歸來,哥哥緊緊拉住弟弟的衣袖,生怕弟弟在馬路上亂跑。弟弟也愛哥哥,和哥哥在一起玩,從不翻臉。長大了,兄弟的感情反而不如小時候。結了婚,成了家,因家産有了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大罵出口,成了仇人,互不來往。究其原因,矛盾皆由利益紛争引起,因小利而兄弟反目,就是把錢看得太重了。如果能有蔔式的精神,天下的兄弟都情同手足。漢朝蔔式愛護弟弟,父母死後,不與弟弟争财,田宅财物全留給弟弟,自己隻留下一百多隻羊。進山養羊十幾年,增加到上千頭。弟弟幾次破産,蔔式将自己的财物全都分給弟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