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聚焦國際青年交流大會

聚焦國際青年交流大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3 14:19:20

來源:人民日報

聚焦國際青年交流大會(加強交流合作貢獻青春力量)1

圖①:潘妧紗在2021年7月舉行的國際青年英才對話論壇上同與會嘉賓交流。

圖②:在醫院身着工作服的費爾杜斯。

圖③:哈文在實驗室研究調研期間采集的水生物種。

圖④:瑞麗在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全球抗疫與國際傳播論壇上發言。

以上均為受訪者供圖

圖⑤:位于湖北省襄陽市的月亮灣濕地公園逐年添綠增景,實現了原生态濕地保護與遊覽休閑的融合。

楊 東攝(人民視覺)

開欄的話

青春與夢想相伴,願景和使命同行。青年在促進中外交流對話上發揮着重要的橋梁作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呼喚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即日起,本版與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聯合推出“外國青年走讀中國”專欄,采訪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職業背景的在華外國青年,聚焦他們在中國學習、工作、生活的體會感悟,加強交流合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

“人與人之間的真摯友誼”

本報記者 時元皓

在山東大學醫學院求學7年,取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後,來自孟加拉國的米斯巴·費爾杜斯成為北京阜外醫院的一名心内科醫師。當談及畢業後為何留在中國,費爾杜斯說,“我認為年輕人應該努力學習專業技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中國能夠為年輕人提供這樣一個實現自身價值的平台。”

他向記者回憶起初到中國的經曆,“那是在2009年9月的一個午後,我乘坐的航班降落在濟南遙牆國際機場。那時的我還不懂中文,周圍的新環境對我來說是陌生的。”從機場到山東大學,費爾杜斯得到一名年輕人的幫助。“他先是帶我坐上大巴,後來又幫我叫了出租車。我對中國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國人民特别友好,樂于助人。”

在中國的生活體驗不斷加深費爾杜斯對這片土地的感情。如今,他可以熟練使用各種網購平台,享受電子支付的便利。“無論是購物還是乘坐交通工具,電子支付快捷簡單。我去過很多國家,我認為中國在這個領域發展得最好。”交通方式的發展變化也令他印象深刻,“記得2009年我剛來中國讀書時,從濟南坐火車到北京需要6個小時左右。現在,坐高鐵最快隻用不到一個半小時!”

在采訪中,費爾杜斯不止一次表達了對中國的感激之情。“感謝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我完成學業,也感謝許許多多中國的老師、同學和朋友都不求回報地幫助和支持我。”這份感情,讓他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毅然回到中國并竭盡全力提供幫助。

在中國抗擊疫情過程中,費爾杜斯陸續籌集到約6萬個口罩捐贈給武漢、上海等地。費爾杜斯獲得了由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等機構聯合頒發的“2020年‘一帶一路’友誼獎”。

“在中國,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摯友誼。”醫者仁心,費爾杜斯希望利用所學讓更多人受益。他參與了導師吳永健發起的“慢性完全性閉塞病變防治周”活動,并邀請該領域的各國專家讨論複雜手術案例,促進學術交流。在導師的帶領下,費爾杜斯曾前往孟加拉國、尼泊爾、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與當地同行進行學術交流。“疫情防控期間,我們仍保持着密切和頻繁的線上往來。過去兩年裡,我們與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同行們舉行了超過15次線上會議和兩次現場手術操作培訓。”

“曾經我以為‘一帶一路’更多地側重于基礎設施合作,後來我逐漸意識到,它的内涵遠遠不止于此。”近年來,作為亞洲心髒病學會副會長,費爾杜斯參與舉辦了很多活動,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積極關注與心腦血管相關的健康問題。“這些活動幫助了許多年輕醫生了解最新醫療技術發展動向,相信也會惠及更多病患。共建‘一帶一路’打開了相互學習的大門。”

當被問及對未來的憧憬,費爾杜斯動情地說:“共建‘一帶一路’讓各國人民心連心。希望先進的技術和手術方法能夠在更多醫院得到普及,讓大家遠離心髒疾病,擁有健康生活。”

“我打算将來繼續留在中國”

本報記者 王骁波

“事實證明我來中國留學的選擇是正确的。”厄瓜多爾留學生哈維·蘇佩說,在中國學習和生活的這幾年讓他受益匪淺,不僅學到了更加前沿的專業知識,也讓他對中國環境治理的成果和經驗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哈維·蘇佩今年28歲,來自厄瓜多爾中部城市安巴托,在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水環境模拟國家重點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在這裡,大家都稱呼他的中文名——哈文。目前,他正在研究海洋生态系統中的釩污染和健康風險等課題。“中國的環境科學研究水平在世界範圍内得到廣泛認可,許多研究資源和科研成果,也推動了其他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

哈文曾在前往山東采集研究樣本的途中,被位于東營的“水城米倉”稻田中巨大的畫作深深吸引,“中國生态旅遊發展迅速,充分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科學性。這一理念深入人心,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推動中國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世界上每個地方的生态系統都是獨一無二的,當面對發展需要時,如何同時保護原有生态環境是個挑戰。中國的許多地方很好地實現了開發與保護的平衡。”哈文說,中國生态系統種類繁多,從南到北,地貌和物種差異很大。“我正計劃着去更多的自然保護區看看當地如何保護生态環境,比如四川九寨溝、貴州梵淨山、雲南白馬雪山等衆多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哈文注意到,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強宣傳引導和出台支持新能源産業發展政策,鼓勵人們選擇環保出行方式;各部門協調一緻,高效推進生态治理。“走在北京的街頭,可以看到很多人騎着共享單車出行,馬路上也有許多綠色車牌的新能源汽車。”哈文說,學習之餘,他還時常去北京周邊的湖泊、公園和森林等地考察,見證了這些地方的生态環境不斷改善。“比如,我每次去官廳水庫都能感覺到水域面積在擴大。有一次,我隻在那裡待了一會兒,就看到了四五種不同的鳥類。這正說明當地政府為環境保護付出的努力獲得了回報。”

“中國環境治理的理念、政策和實踐不僅造福本國,也有利于全世界。”哈文表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設的成果有目共睹。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中國不但注重自身發展,還通過國際合作積極幫助其他國家共同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由中企承建的辛克雷水電站徹底改變了厄瓜多爾電力短缺的曆史,幫助該國從電力進口國變成電力出口國。此外,兩國在能源、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保持密切合作,對厄瓜多爾的環境治理産生了巨大促進作用。“我打算将來繼續留在中國,進一步學習環境治理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希望未來能利用所學為厄瓜多爾以及全球環境治理作出貢獻。”哈文說。

“用我的鏡頭記錄、探索中國”

本報記者 戴楷然

“我會一直用我的鏡頭記錄、探索中國,通過互聯網繼續講好我和中國的故事,向世界展現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去年9月,在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全球抗疫與國際傳播論壇上,意大利視頻博主瑞麗·隆吉的一席發言收獲了台下的陣陣掌聲。

瑞麗來自意大利羅馬,在中國學習工作6年多,如今已在浙江杭州成家立業。她和丈夫何俊傑在社交網絡平台發布生活類、旅行類視頻,目前擁有超過140萬的粉絲。在她看來,中國互聯網迅速發展,為許多人實現自我價值提供了機會和平台,“它讓我接觸了一個新興行業,并由此改變了我的生活”。瑞麗也發現,許多外國年輕人選擇留在中國,用不同方式向世界講述中國的發展變化,分享中國民衆的日常生活,體現了中國文化吸引力的不斷提升。

在昆明逛早市,在長沙品嘗特色美食,在杭州記錄乘坐高鐵出行的經曆……打開瑞麗的社交網絡主頁,可以發現,她非常喜歡展現在中國不同地方的體驗。“中國各地都有着獨特的‘味道’,不僅是飲食方面,各地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瑞麗表示,在中國生活的經曆讓她親身感受到中國的豐富多元,從杭州的細膩到成都的熱辣,從三亞的熱帶風情到南疆的淳樸民風,她希望透過鏡頭讓更多人感受中國、了解中國,“讓全世界發現中國的美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瑞麗拍攝了許多介紹中國疫情防控舉措的視頻,在海外社交平台引發廣泛關注。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控理念給瑞麗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國政府既重視疫情防控,也重視經濟發展,動用一切可用資源抗擊疫情,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瑞麗認為,中國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績對于一個14億多人口的國家來說殊為不易,這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前不久,瑞麗到訪陝西西安,探訪正在建設中的絲路歡樂世界。園中有7個主題文化街區,彙聚各國特色,展現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曆史文化和發展脈絡,别具風情。瑞麗曾在西安留學,這次參觀令她頗有感觸。她表示,西安和她的家鄉羅馬都是曆史古城,都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現在,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不僅讓古老絲路煥發新光,更将世界各國聯系在一起,為全球發展事業注入了新的動力。“我們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與世界各國分享發展經驗,提供發展機遇,将給各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瑞麗說。

“每個轉角處都有着令我為之着迷的東西”

本報記者 白紫微

“對我而言,在中國生活和工作如同一段無盡的探索之旅,每個轉角處都有着令我為之着迷的東西。”來自荷蘭的埃爾斯貝斯·範·帕裡頓如此形容她對中國的感受,她有一個好聽的中文名叫做潘妧紗。“中國一直在發展變化,而我享受其中。”

潘妧紗是一位青年漢學家,她曾先後在荷蘭萊頓大學和中國北京語言大學學習,目前是《北京周報》的一名英文編輯顧問。在她的稿件中,能看到來自中國各地帶有人文關懷的故事。無論是65歲老人開始學習芭蕾舞,還是“Z世代”青年探索将沉浸式戲劇元素與京劇相結合,抑或是記錄珍稀動物保護工作背後的點滴……潘妧紗認為,這些講述普通中國人生活的故事能夠引起其他國家讀者的共鳴,為他們了解中國社會發展現狀提供新的視角。

她與記者分享了采寫“時尚奶奶”一文的感受。4位平均年齡70歲的北京奶奶在社交平台發布了許多記錄日常生活的短視頻。視頻中,她們造型百變、氣質優雅,積極自信的生活态度吸引了大量粉絲。“時尚奶奶熱情地擁抱數字時代,正體現了隻要熱愛美麗和健康,老年仍然可以成為人生的黃金時段。”潘妧紗說。

工作之餘,潘妧紗還對探究當今中國的時尚産業和城市文化情有獨鐘,她創辦了雙語時尚電子雜志“China Temper(意為中國範兒)”。“在中國年輕一代的個性風格及表達的強烈影響下,中國時尚的發展觸及社會各個層面,其深度、規模及影響力早已超出我們的所見範圍。中國文化軟實力深厚,我希望通過我的雜志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不同側面。”從探讨時裝技術的未來,到推介新生代中國攝影師,該雜志向讀者介紹有關中國時尚産業的最新前沿動态,展現其中的文化内涵。

最近,潘妧紗正在研究中國在時尚領域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在推廣綠色生活方式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她注意到,在6月舉行的上海時裝周上,許多中國設計師在選擇面料制造商和制衣廠時都遵循了綠色環保理念。“設計師們或是使用前幾季的回收材料,或是與本土手工藝團體合作,以實現從編織到染色的全手工生産,用可持續理念将傳統元素與現代中國聯系起來。”

去年5月,潘妧紗參與了“國際青年中國行”廣東站的調研活動,與其他來自16個國家的22位青年一道先後前往廣州、東莞、深圳等地,深度感知大灣區改革開放活力,領略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變化。調研中幾家來自智慧出行、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科技企業的産品給了我極大的震撼,這些前沿的技術變革很吸引我。”潘妧紗回憶道。

“世界進入加速變革和不确定性增多的時代,我們應當理智思考如何溝通,克服分歧找到共同點。”潘妧紗認為,國際青年應加強對話、相互激勵、共同進步,其中,增進不同文明間的包容互鑒尤為重要。“當下,全球多元化和文化開放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交流為國際社會發展注入活力,更有助于推動世界和平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