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語文老師經常在課堂上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那麼批注就是讀書時的動筆墨。
批注式閱讀曆史悠久,它也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重要的與文本對話的讀書方法。在閱讀課中都會有這樣一個環節: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批注式閱讀。當要求學生閱讀時,學生不會批注,該怎麼辦呢?
在有些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批注的效果卻遠遠沒有達到我們期望的要求。有的學生隻是圈畫出幾個生字,幾個句子而已,甚至有的學生茫茫然無從下手,隻能無奈地等待老師講解課文。
那麼如何教學生進行有效的批注呢?
一、做好批注的準備工作。
1.準備一隻削得細細的鉛筆,做批注的字不能太大。
2.要把課文多讀幾遍,讀通順甚至讀透徹。
3.看看課文頁碼空白處的位置大小,以供我們批注的時候書寫方便,這樣才能保持書面的整潔。
4.要了解批注的相關符号。
如:波浪線,要畫在好詞佳句的下面。
圈,要圈在文章的難詞下面。
直線,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領會加深記憶理解的詞語詞句下面。
問号要用在有疑問的語句末尾。
二、要明白批注時,要批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1.對課文内容的理解。
如《草原》的最後一段的旁邊,可以這樣批注,寫道:草原蒙族人民熱情招待漢族客人,情誼深厚不忍分别,大家在無邊無際碧綠的草原上一直述說真情,一直到太陽西下還依依不舍。這個句子點明了文章的中心;
又如對《半截蠟燭》中的批注是:小女孩叫上校為司令官先生,極大的滿足了德國上校的虛榮心,順利的拿到蠟燭。這樣的内容理解的批注,包括主要内容的概括;含義深刻的詞句的理解、體會;重點句子的理解;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詞句的領會等等。
2.第二,對寫作方法的感悟。
如學習秋天的雨發現五彩缤紛這個詞語用的好就可以這樣批注五彩缤紛不僅寫出了秋天色彩多還寫出了這些色彩疊加在一起,在閃着美麗。
如發現一個過渡段,可以這樣做批注:這是一個過渡段,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讓文章前後銜接自然。
3.第三,對文中人物的評價。
如:讀了閱讀鍊接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學生這樣評價人物: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獲得了成功,太了不起了!一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人,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居然考上了大學,令人佩服佩服!
沒有沙利文、薩勒兩位老師,哪會有海倫考上大學?敬佩兩位老師。海倫不屈不撓的精神,海倫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讓她戰勝無邊的黑暗和寂寞。
4.第四,對疑惑問題的指出。
在讀《草船借箭》時,學生不明白,諸葛亮為什麼要“笑着”對魯肅說;
讀《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時,學生不明白,放誕無禮是什麼意思?鳳辣子出場的打扮與衆不同,很多詞句不能理解,就做了問号的批注,期待着課堂學習時共同解難。
5.第五,對文章内容的補充。
如學習《晏子使楚》時,學生就可以補充古文版的語句。
《夢圓飛天》中寫到:當神舟五号發射成功後,指揮大廳裡一片歡騰。至于人們怎樣高興,課文沒有具體描寫,可以在讀後補充:大廳裡的人們有的高興地跳了起來,有的激動地流下了眼淚,有的緊緊的擁抱在一起。
三、漸進批注中逐步提高。
養成批注是閱讀習慣,提高批注的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分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課前預習,整體感知性批注。
批注的内容,生字組詞,概括内容,發現疑問,提出問題。
第二階段,課中講讀,深入學習性批注。
批注内容為在老師引導下,對重點句的賞析,對疑難詞句的理解,對人物的評價,對好詞佳句的欣賞等等。
第三階段,總結收獲,延伸改進性批注。
既是對原有批注的補充、修正、鞏固和提高,又能做适當的擴展,以檢驗閱讀效果,提高閱讀能力。
總之,我們老師要重視閱讀中批注的指導,教給學生批注的方法。願孩子們在課前預習和課堂學習中進行閱讀,在文字的叢林進行獨特的生命之旅,人人學會閱讀批注。在文本深處綻放絢麗的花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