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遊戲中,推鐵環是我的最愛,至今想起,“嘩啷嘩啷”的聲音還在耳畔萦繞。
“七五·八”洪水過後的第二年,生産隊裡小山般的麥稭垛剛剛立起的時候,七歲的我就開始央求父親,為我做一個鐵環。父親望着我期盼的、可憐的、淚汪汪的雙眼,隻好在家的旮旯裡找到一個鉛筆粗的鋼筋,拿到本村張鐵匠家裡,老鐵匠利用做鐮刀、鋤頭的機會,為我做成了一個泛着青光的大鐵環,已秃頂的鐵匠又在火爐上做了一端為“u”字形的鐵棍兒,至此,大功告成。
當我跑過去,接過還帶着父親體溫的鐵環、鐵棍兒時,如同接過一個價值連城的寶貝,吃飯時肩挎着,睡覺時腳蹬着,出門玩耍時,常惹得夥伴兒們垂涎三尺,光着腚屁颠兒屁颠兒地圍着我團團轉,後來,他們也大都有了這樣的鐵環。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删)
這年的秋天,我和同村的春山、文友、雲中、志剛不在光着腚滿村跑,偷個核桃打個棗,光鮮地穿上了短袖襯衣、西裝褲頭,開始了小學生活。
吃過早飯,我們結伴而行,肩上斜挎着軍用書包,右手推着鐵環,奏着“嘩啷嘩啷”的美妙旋律,向學校出發。途中,往往進行比賽,看誰推得又快又穩,春山、雲中技術最高,無論是較深的車轍,還是高突不平的路面,都如履平地,我和文友中等,本性木讷的志剛手腳是笨了一點,常常落後很遠,直到今天,志剛走起路來,一崴一崴的,慢條斯理,見人也隻是一笑,如同害羞的姑娘,沒有話語。奔跑時,如果腳碰着石頭或土塊,就可能摔倒,有時來個嘴啃泥,爬起來就成了土人兒,惹得夥伴兒捧腹大笑,甚或也就地打個滾兒,翻個跟頭兒,起來時,早上剛換的幹淨衣服都已沾滿了清香的泥土。
那時有鐵環陪着去上學,就如今天的孩子帶着滑闆上學一樣,風光無限呀。三裡多的路不覺間就到了,滿身是土的坐在了課堂裡,小心翼翼地把鐵環放在課桌旁,朗朗的讀書聲瞬間飄滿了整個校園。就是這樣的土孩子,身體倍棒,極少得病,更沒聽說小學生近視,有戴副眼鏡的。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删)
最美的還是中秋之夜,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收秋的鄉親們早早收工,母親忙着做一頓可口的團圓飯,自家養的當年小公雞早已拾掇幹淨,焖在鍋裡,香飄四溢,惹得饞貓的我圍着鍋台轉來轉去,又脆又香的芝麻焦馍擺在了馍筐裡,用黃沙炒好的焦花生攤在了院中的石桌上。父親在庭院采摘着紅紅的石榴、黃黃的香蕉梨,扒出用火窖烘好的紅裡透亮的柿子。一切準備就緒,單等着月上柳梢,一家人圍在庭院的石桌旁,賞明月,聽母親年年重複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故事;品美味,聽父親天天訴說的先做人後讀書的淳淳教誨。
七十年代的農村,沒有用電,更不用說電視了。吃過團圓飯,天清如水,月明如鏡。隊裡的社員們陸續來到村東頭的打麥場裡,男人們三五成群地靠在稻谷堆旁,或躺在苞谷堆上,品着自己卷的紙煙,談論着今年秋季的收成和來年的打算。女人們拿着針線,邊做邊談,今晚的美餐,或家長裡短。
這裡成了我們兒童的樂園,推着鐵環穿梭于谷堆與高粱垛之間,穿梭于芝麻捆與豆垛之間,穿梭于品煙的男人與唠嗑的女人之間,跑着跑着,猶如穿梭于彩雲之間,向月宮奔去。
“嘩啷嘩啷”的聲響引起了大人的注意,慫恿我們進行比賽,開始後,我脫掉上衣,使出渾身解數,可惜隻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頭名被春山取得。這樣的結果我很滿意,因為我努力了。月上中天,雖玩興未盡,但不得不與大人們一同回到家裡。
人到中年,每每回到故鄉,見到兒時的夥伴兒,就無比親切,總有聊不完的話題,每當談起少時推鐵環的情景,總是哈哈大笑,其樂融融,濃濃的鄉情早已漲滿心頭。
(豫見文史年輕的照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