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山川秀美,有着十二個世居民族。各個民族的民俗文化既相互融中,又各自展現着特色和亮點。其中居住人數最多的壯族,也在不斷展現其風俗文化,如三月三、唱山歌、抛繡球等特色民俗活動,當然,還有最能凸顯壯族特色的壯族服飾。
在2014年,壯族服飾制作技藝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入選第五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于廣西壯族服飾的制作技藝,看看屬于壯族服飾的這份端莊大方、肅穆的氣質,需要經過怎樣的精心制作吧!
壯族服飾出現的曆史久遠,經過漫長的演變,形成了包括首服、身服、足服在内的一整套獨特的服飾形制及一整套完整的制作工藝,一般要通過紡織、印染、刺繡等工藝過程由手工制作完成。
第一步是紡織。壯族人民将産于嶺南地區的葛、麻、棉、蕉、竹、木等原料,通過一定的紡織工藝,紡紗成線,織線成布,作為制作服飾的面料。
接下來為印染。織出的胚布需經過染色後,才能用來制作服飾。而壯族民間傳統的印染方法有四種,即平染、蠟染、紮染和糯米染。
然後到刺繡這一步。從繪圖方式看,壯族刺繡大緻可分為針繡(又稱平繡)和剪紙貼繡(又叫凸繡);在技法上,又可分為平繡、挑花、打籽技法、貼布、堆花等。此外,各種飾品也是由手工制作完成。
如今在廣西,壯族服飾制作技藝存在于南甯市及周邊壯族地區。在龍州、隆林、西林、龍勝、那坡和靖西等壯族聚居的地方,都流傳着壯族服飾的制作技藝。而這些手工技藝,無一不體現了壯族婦女的聰慧、勤勞、靈巧,同時也反映了壯族的自然崇拜文化及樸素的審美觀。
(編輯:雷珊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