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學習前,我們先來看一個動作。
李老師喝茶。
這句話和你們現在在紙上寫的那句話差不多。如果擴寫,有同學這樣寫:李老師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這樣寫,還是很籠統,到底怎麼喝的呢?是不是還可以更具體呢?用這篇文章的題目來說,怎麼寫才是“慢鏡頭”呢?
下面就是我們今天要教給同學們的動作描寫的技巧。
給動作“化功大法”
所謂“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個很籠統的大動作,分解成若幹個連貫的小動作,給大動作一個“過程”。
我們還看剛才的例子:李老師喝茶。請看一個同學把這一個大動作寫成小動作的例子,我們一起來讀讀。
“ 李老師停止了講課,目光一瞟,伸過右手湊近杯子,然後輕松地拿起杯子,擰開杯蓋,把杯子舉到嘴邊,嘬起嘴唇,輕輕歪斜杯身,讓水滋潤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試探杯子中的水燙不燙吧。然後,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來,隻聽到“咕嘟咕嘟”的聲音,他的喉結也上下不停地抽動。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見底了。他咂吧咂吧着嘴唇,好像還很不解渴呢。”
這一段描寫,把李老師喝水這一過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試探溫度——大口猛喝——咂吧嘴唇”這樣一連貫的小動作,是不是把“大動作”寫成“小動作”了?有的同學經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寫不具體,在寫動作的時候,采用把“大動作”寫成“小動作”就是一個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們的課文裡,也有類似的“化功大法”,課文《凡卡》一課中,寫凡卡寫信的動作,就是大動作,其中一個細節:
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寫上地址:“鄉下爺爺收。”然後他抓抓腦袋,再想一想,添上幾個字:“康司坦丁•瑪卡裡奇。”
這裡的想、蘸、寫、抓、添等一系列動作,把不會寫信的凡卡渴望爺爺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複雜心理刻畫得淋漓盡緻。
學了就要用,剛才同學們在紙上寫的“媽媽懲罰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這個大動作,分解成若幹個連貫的小動作嗎?試試?
給動作“塗脂抹粉”
寫好人物的動作,選用表示動作的詞語進行修飾,是不是就很美呢?
《燕子專列》這篇課文裡有這麼一句話:
小貝蒂伸出雙手,捧起燕子,送到嘴邊用呵氣為小燕子取暖。
我們對這句話裡的動作“塗脂抹粉”,就成了這樣一句:小貝蒂慢慢地伸出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貴無比的寶貝一樣,輕輕地送到嘴邊用呵氣為小燕子取暖。通過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在動詞前面加上适當的修飾語,就會使動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比較細緻地表達出來,人物形象就會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現人物的個性與思想。這裡就叫“塗脂抹粉”。
我們再來看一篇“塗脂抹粉”的。
“ 來到爬杆的場地,張小虎一隻手搖了搖爬杆,一隻手搭在額前,擡頭仰望一下杆頂。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兩腳微微張開,身體慢慢往下蹲。忽然,張小虎猛地往上一竄,兩隻手一上一下緊緊地握着爬杆,兩腿交叉,用腳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居然一下子就讓我們要擡着頭仰望他。緊接着,張小虎輪流交換着雙手,每換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動,雙腿也不閑着,一松一緊地配合……在我們的歡呼聲中,張小虎已經觸摸到了杆頂的橫梁,朝我們頻頻揮手呢。”
上面的片段中,運用“化功大法”把張小虎爬杆的動作進行了分解,然後給部分動作“塗脂抹粉”,文章就顯得活靈活現,就真的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了。
聰明的你,準備好了嗎?為你面前的動作片段,也來“塗脂抹粉”吧。記住,不能太多,化妝多了,也難看呢。你們說是不是?
給動作“配上聲音”
在寫動作的時候,如果僅僅是動作描寫,也很單調的,在動作中載入聲音,就會讓你筆下的動作活靈活現。這裡說的“配上聲音”可以有兩種聲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語言描寫,二是配上适當的象聲詞。
我們看一段動作描寫。
“ 劉老師把試卷攤開,平鋪在講桌上,食指往嘴巴裡一舔,蘸了點唾沫,随即兩個指頭一翻,抽出了一張試卷:“這是張璐同學的試卷,你們瞧瞧,書寫得多工整……”邊說還邊在試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們看不見他的動作似的。接着,劉老師又抽出了一張:“而徐晉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試卷,不管你會不會,你把字給我寫好啊!連自己的名字都寫得七倒八歪的!你給我上來!”說完,手指直指徐晉,似乎要把徐晉給戳穿了……”
這是一段老師點評試卷的過程,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也經常看到類似情景,簡單的幾個動作,經過小作者“化功大法”、“塗脂抹粉”,加上人物的語言描寫,就變成了近200個字的小片段,厲害吧?
因此,同學們在平時寫作時,要克服“偷懶”心理,勤快一些,這樣,我們平時看上去挺簡單的幾個動作,認為不可能寫進作文的“一般内容”,都可以成為你作文的素材。
“配上聲音”除了人物的語言描寫外,還可以配上适當的象聲詞。什麼是象聲詞?就是表示聲音的詞語,比如小貓叫的聲音“喵喵”、北風刮的聲音“呼呼”、汽車的喇叭聲“嘟嘟”、爆竹發出的聲響“噼裡啪啦”等,這些就是象聲詞。
我們來看看再次修改後的片段。
“ 來到爬杆的場地,張小虎一隻手搖了搖爬杆,一隻手搭在額前,擡頭仰望一下杆頂:“就這麼一點高度,還難得倒我爬杆王?大家瞧我的!”。說完,張小虎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兩腳微微張開,身體慢慢往下蹲。忽然,他猛地往上一竄,兩隻手一上一下緊緊地握着爬杆,兩腿交叉,用腳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嗖”的一聲,居然一下子就讓我們要擡着頭仰望他。緊接着,張小虎輪流交換着雙手,每換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動,嘴裡還發出“嗨嗨”的聲音。他的雙腿也不閑着,一松一緊地配合……在我們的歡呼聲中,張小虎已經觸摸到了杆頂的橫梁,朝我們頻頻揮手:“我上來啦——我赢啦——”。”
這一段動作描寫中,就有了人物的語言與象聲詞的插入,比上一段“無聲的世界”好多了。同學們,還不趕快拿起筆,繼續修改你面前的一段話呢?配上聲音,讓動作行為更生動!
給動作“加上表情”
在動作描寫的時候,我們不僅僅要寫清人物做了什麼動作,還要思考此項動作是在什麼情況下做的,是怎麼做的,這就要讓動作與表情、神态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表現人物。
課文《全神貫注》中描寫羅丹修改塑像的一段,我們一起來看看。
“ 隻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後退,嘴裡叽裡咕噜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着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争吵。他把地闆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一刻鐘過去了,半小時過去了,羅丹越幹越起勁,情緒更加激動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樣,整個世界對他來講好像已經消失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着女像癡癡微笑,然後輕輕地籲了口氣,重新把濕布披在塑像上。”
這段文字通過描寫羅丹的動作和神态表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工作一絲不苟、對藝術執着追求的羅丹,看到了一個如癡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貫注的藝術家形象。
“ 我把自制的賀卡舉到媽媽面前:“媽媽,生日快樂!這是給你的禮物!”
媽媽張大了嘴巴,滿臉疑惑:“這……這是你做的賀卡?”
“如假包換!是我花了一個星期時間才完成的。”
媽媽接過賀卡,輕輕地打開,一曲悠揚的《生日快樂歌》從賀卡裡飄了出來。她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紅暈湧上了她的臉龐,此時的媽媽,一定是幸福的。
媽媽撫摸着賀卡的每一個邊,不斷發出“啧啧”的贊歎聲,還三番五次、颠來倒去地看着,仿佛在欣賞她最心愛的寶貝。忽然,媽媽一把把我拉在懷裡,緊緊地抱着我:“我的好女兒!我的好孩子!媽媽謝謝你!”。我明顯地感覺到媽媽的身體在抖動着。
這一段話寫了媽媽收到禮物後的一系列動作與表情,寫出了媽媽的幸福與激動,簡單的一個“收到禮物”的動作描寫,卻讓我們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看來,這樣的動作描寫技法真是太妙了。
再次修改我們的動作描寫片段,給動作描寫“加上表情”吧。
給動作“融入心理”
在動作描寫時加入“心理活動”描寫,所寫的動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動作的動機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動将更加明晰。
同樣,來看一個例子。
“ 我飛快地從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勁地捏了捏,感覺雪球還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剛才你趙紅也太不夠哥們兒義氣了,竟然敢襲擊我?看我這次怎麼收拾你!又迅速抓了一把,這樣兩把雪揉在一起,我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趙紅,你給我小心啊!
我瞅了瞅對面的趙紅,他正在搓雪球,大概還想再給我一個“炮彈”吧。這正是個機會,趁着他還沒有準備好,我掄起手臂,甩了兩圈,看準趙紅的方向,把雪球使勁抛了過去。“嗖”的一聲,雪球劃了個美麗的弧線,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趙紅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開了,濺得趙紅滿臉都是雪片。“哈哈哈……”趙紅還沒緩過神來來,我轉身跑開了:不能再戰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這是《雪戰》作文中的一個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形寫得栩栩如生。我們也看得出在“反攻”時小作者内心是怎麼想的,就知道這個“雪球”抛出去的力量是何等之大,這樣的片段描寫,就比沒有心理活動的強多啦。
想想你面前的作文片段,媽媽懲罰你或爸爸打你的時候,你心裡在想什麼?補充上去吧。
以上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關于人物動作描寫的幾個絕活,當然并不是每次寫作文的時候都必須運用到,我們可以選擇使用。
相信多次練習後,你就會把這些技巧運用自如,作文越寫越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