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什麼内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内容,還是城市分布的人文地理内容?是區域地理,還是綜合地理?
在什麼地方?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它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政區位置等,要搞清所學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與聯系,要充分利用地圖和地球儀,通過讀圖、填圖、繪圖等辦法得到鞏固與提高。
為什麼有這種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要知道某一區域中為什麼有某種地理事物或某種地理現象及其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學習時應認真聽課,特别注意老師的啟發、引導與指導的内容,結合課本“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去認真觀察、探索、思考,用發散性思維創新地揭示出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及規律。
将地理事物的存在和地理現象的發生與人類的活動聯系在一起進行考查。将地理現象與人類社會實踐聯系在一起,分析它對人類生活、生産有哪些有利影響,哪些不利影響。
掌握地理事物發生、發展及變化規律,運用正确的方法處理好人類同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例如,人類怎樣合理利用各種資源來發展生産、改善生活?怎樣防禦自然災害,減少或免受損失?怎樣保護環境,使人類的生存與經濟發展相适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運用地圖學習地理同學們從小學開始,就已了解到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圖不但展示了各個區域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而且還能概括地反映出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分布狀況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不會閱讀地圖是無法學好地理的。那麼應當怎樣閱讀地圖呢?
一般說來,閱讀一幅地圖,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人手。第一步,認識地圖。這是閱讀地圖最基本的一步。地理課上老師一定按這樣的步驟教同學們認識地圖:1,在各種地圖上判斷方向,了解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位置。2.通過對比例尺的運用量算地理事物間的大緻直線距離。3.了解各種表示地形的圖,從而推斷地勢的大緻起伏狀況和主要地形的特征及分布。4.通過對各種圖例的了解,在地圖上認識和查找各種地理事物。通過以上四點,我們知道“認識地圖”的意思就是要能夠在各種地圖上判方向、量距離、明高低、識事物。這項讀圖基本功希望同學們一定要掌握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