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阿司匹林的作用

阿司匹林的作用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8 05:02:02

  1、經近百年的臨床應用,證明對緩解輕度或中度疼痛,如牙痛、頭痛、神經痛、肌肉酸痛及痛經效果較好,亦用于感冒、流感等發熱疾病的退熱,治療風濕痛等。近年來發現阿司匹林對血小闆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臨床上用于預防短暫腦缺血發作、心肌梗死、人工心髒瓣膜和靜脈瘘或其他手術後血栓的形成。

  2、胃腸道症狀是阿司匹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較常見的症狀有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3、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惡心嘔吐。長期使用易緻胃黏膜損傷,引起胃潰瘍及胃出血。長期使用應經常監測血像、大便潛血試驗及必要的胃鏡檢査。

  4、應用阿司匹林時最好飯後服用或與抗酸藥同服,潰瘍病患者應慎用或不用。增強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藥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對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引起的消化性潰瘍有特效。

  5、特異性體質者服用阿司匹林後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及哮喘等過敏反應,多見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緻,也與其影響免疫系統有關。哮喘大多嚴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藥多無效,隻有激素效果較好。還可出現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聯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與鼻息肉)。

  6、神經症狀一般在服用量大時出現,出現所謂水楊酸反應,症狀為頭痛、眩暈、耳鳴、視聽力減退,用藥量過大時,可出現精神錯亂、驚厥甚至昏迷等,停藥後2~3天症狀可完全恢複。大劑量時還可引起中樞性的惡心和嘔吐。

  7、阿司匹林引起肝損傷通常發生于大劑量應用時。這種損害不是急性的作用,其特點是發生在治療後的幾個月,通常無症狀,有些患者出現腹部的右上方不适和觸痛。血清肝細胞酶的水平升高,但明顯的黃疸并不常見。這種損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後是可逆的,停藥後血清轉氨酶多在1個月内恢複正常,全身型類風濕病兒童較其他兩型風濕病易出現肝損害。

  8、阿司匹林引起肝損害後,臨床處理方法是停藥,給予氨基酸補液、VitC及肌苷等藥物,口服強的松,症狀一般在1周後消失。

  9、長期使用阿司匹林可發生間質性腎炎、腎乳頭壞死、腎功能減退。長期大量服用該品可緻氧化磷酸化解耦聯,鉀從腎小管細胞外逸,導緻缺鉀、尿中尿酸排出過高,較大損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現蛋白、細胞、管型等。有人認為,部分腎盂癌是濫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藥的繼發性并發症。

  10、阿司匹林通常不改變白細胞和血小闆的數量及血細胞比容、血紅蛋白的含量。但長期應用阿司匹林可導緻缺鐵性貧血。

  11、治療劑量的阿司匹林對心血管沒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大劑量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導緻外周血管擴張。中毒劑量可通過直接和中樞性血管運動麻痹作用而抑制循環功能。

  12、阿司匹林應用于兒童流感或水痘治療時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瑞氏綜合征是一種急性腦病和肝髒脂肪浸潤綜合征,常常發生于某些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以後。病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如病毒(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水楊酸鹽、外源性病毒如(黃曲黴素)、内在代謝缺陷等,各因素可相伴存在或各因素間相互影響而造成。臨床上病毒性感冒時不主張使用阿司匹林。

  13、對該品過敏時也可能對另一種水楊酸類藥過敏。但是對該品過敏者不一定對非乙酰化的水楊酸類藥過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