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人稱文正公。北宋名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範仲淹作為北宋名臣,剛正不阿,直言秉公。他生活在北宋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宋仁宗時期。他不附權貴,不随波逐流敢于直言不諱,因此他多遭貶谪,但他卻為北宋的經濟繁榮和邊關穩定做出很大貢獻。
範仲淹作為著名的政治家,他主持了慶曆革新。雖然這次改革失敗,但更堅定他敢于勇往直前的勇氣。
作為軍事家的範仲淹,曾主持西北軍政,發展西北經濟,鞏固西北邊防,為抗擊西夏的進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此他在西北主政時,寫出流傳千古蒼涼豪邁的《漁家傲 秋思》。
作為文學家的範仲淹,主張文學改革。改當時清麗、晦澀、婉約之文風,主張有利于百姓接受和直言通俗的文風。我們從他的許多作品中可略知一二。特别是他的作《嶽陽樓記》,是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以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胸懷,洞穿史冊,成為延綿千年的治國理念之一,政事通達、人心和順成為後代無數治國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嶽陽樓記》開篇第一句“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作者起筆談滕子京的身份,不避諱親曆革新的大忌,是直言的筆法。接着贊揚滕子京的功績“政通人和,百廢待興。”并交代寫作《嶽陽樓記》的緣由。
這是範仲淹為文者的一種直率和坦白!
第二自然段以雄渾的筆力渲染洞庭湖的氣勢,襯托嶽陽樓作為四大名樓的不凡之景象。為下文寫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鋪墊。
作者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為過度,寫洞庭湖的悲景和喜景。文筆或悲壯或绮麗。寫出了“遷客騷人”的“以己悲”和“以物以”不同于“古仁人之心”。來表達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
範仲淹從小生活悲苦,他能體察百姓之苦,能理解為君者的不易。心裡從小就注入了“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情懷。故而在改革失敗,被貶偏遠之地時,仍能做到“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所以他才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政治抱負。範仲淹生在北宋,也為北宋而生。他的政治、軍事、教育、文化的改革主張無不為之。
範仲淹并沒有到洞庭湖,登嶽陽樓。可這篇文章景物描寫意韻深遠,具有宏大、悲壯、唯美的特點。這是一個一個政治家的胸懷所緻!
《嶽陽樓記》不僅具有深遠的審美價值,更具有滌蕩心靈,修養品格的道德價值。自範仲淹以來,多少文人志士。無不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自勉,成為我國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附:《嶽陽樓記》中考閱讀訓練
一、文學常識
1、作者:範仲淹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有《範文正公集》傳世。
2、文化常識:慶曆,宋仁宗趙祯的年号。谪,貶官。遷:貶官。舉、薦:提拔官。騷人:詩人。嶽陽樓是我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
二、詞語訓練
1、下面句子中,對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 前人之述備矣(詳盡) B. 連月不開(天氣放晴)
C. 則有去國懷鄉(國家) D.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2、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行道之人弗受
B. 然則北通巫峽 康肅忿然曰
C. 感極而悲者矣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
D. 其必曰 其真無馬邪
3、下列加點詞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
A.是進亦憂,退亦憂 否,非若是也。(《唐且不辱使命》)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
C.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
D.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4、與“把酒臨風”中的“臨”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執策而臨之 B.東臨碣石 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D.臨溪而漁
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去國懷鄉( ) ②把酒臨風( )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感極而悲者矣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B.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殚其地之出
C.然則何時而樂耶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7、下面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乃重修嶽陽樓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B.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其真無馬邪
C.屬予作文以記之 不以物喜
D.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燕雀安知鴻鵲之志哉
三、重點默寫語句
1、從《嶽陽樓記》全文來看,作者認為一個人應當具有怎樣的抱負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文段中與“進亦憂”相照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與“退亦憂”相照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文中表達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負的句子是?
4、請将描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5、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四、翻譯語句
将下面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微斯人,吾誰與歸?
(5)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6)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五、 文章内内理解
1、下面對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微斯人,吾誰與歸”是一個倒裝句,起突出強調作用,正常的語序應該是“微斯人,吾與誰歸”。
B.選文語言充分體現了漢語的音樂美:記叙多用散句,長短錯落,質樸平實;寫景多用偶句,兩兩相對,珠聯璧合。
C.選文中間兩段,所寫的景象特點截然不同,卻都寫了遊人的“覽物之情”,而這“覽物之情”與“古仁人”的理念也并無不同。
D.作者在尾段拟出一問一答,假托古聖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豪言壯語,點明了全篇主旨。
2、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一句,凝練地概括出膝子京的政績,引出了重修嶽陽樓之事。
B. “銜遠山,吞長江”中的“銜”和“吞”形象地寫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氣勢。
C. 第③④段采用對比手法描寫洞庭景色,一陰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變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議論交融,表達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
3、對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劃分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居/廟堂之高 B.然則何時而/樂耶
C.樹林/陰翳 D.人知/從太守遊而樂
D.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4、“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中“銜”“吞”二字有何妙處?
5、本文表現了範仲淹怎樣的精神境界?
6、請自拟一副對聯,表達你對本文的理解或感悟。(每聯不少于5字)
上聯:____下聯:____
7、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憂樂觀?你認為這種憂樂觀在當今社會有什麼現實意義?。
8、“古仁人”是怎樣的一種人?作者借“古仁人之心”表達了什麼情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