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十五的月亮十六也圓,11日晚,你欣賞到木星合月了嗎?
9月11日晚, 夜空中最明亮的兩個天體:月球和木星相聚在了一起,即将沖日的木星與接近滿月的月亮驚豔同框,上演“木星合月”的天象奇觀。
廣西科技館天文工作室劉菁老師表示,“木星追月”不算罕見,月亮在天球背景上的移動周期是一個月左右,而木星要慢得多,所以每個月月亮都會追上木星一次,也就是出現木星合月。
不過有些時候木星合月出現在離太陽較近的地方,我們肉眼看不見。木星大概一年有一半的時間不可見(通常木星出現在白天的機率比較大),月亮每個月繞地球一圈,所以理論上一年有6次左右木星合月的情況,如果考慮一些邊界條件,比如木星在清晨或者黃昏,此時月亮是新月的狀态,很可能也是看不見的,所以大概一年5-7次左右,每次3-5天。
11日晚,南甯的上空還出現了月暈。對此,劉菁介紹稱,月暈是一種光學現象,是圍繞在月亮周圍産生光圈,看上去是内紅外紫的光環或光弧。
月暈是光透過高空卷層雲時,受冰晶折射作用,使七色複合光被分散為内紅外紫的光環或光弧,圍繞在月亮周圍産生光圈。
日暈、月暈都是由冰晶折射而成的,與彩虹産生的原理一樣。
知多點
月暈
月暈在古代稱為毛月亮,也有地方稱之為風圈。民間有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和“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這句氣象諺語指天氣變化,本意則是月光照射在雲層上而出現了光環就要刮風;礎石濕潤了就要下雨。
卷層雲本身不會産生降雨,但其後的含有大量水分的中低雲就有可能下雨,所以我們才說“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暈”的出現預示着很快就會刮風下雨。是不是出現“暈”就一定會刮風下雨呢?不一定,是不是刮風下雨就要看卷層雲而後的中低雲是怎麼發展的。
如果它們繼續發展,雲量增多,雲層增厚,就會刮風下雨。無論是接連數天的“暈”還是昙花一現的“暈”,都應看“暈”後中低雲的發展速度。中低雲發展移入快,降水來得快;發展移入慢,降水也就姗姗來遲;不移入,則不會有降水。
來源: 南甯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