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為什麼有個育兒袋?東灰袋鼠寶寶的“人肉育兒袋”、由爸爸孵蛋的澳大利亞“國鳥”鸸鹋、在神奇育嬰室成長的折衷鹦鹉等,從鸸鹋孵蛋到雛鳥保育到小袋鼠的哺乳成長,在這裡你可以全方位探索動物的成長曆程……今日日是世界地球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來到廣州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探秘生活在廣州自然界一衆動物朋友近年廣州在珍稀動物繁育、保護工作上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在基地裡,創新性全面開放動物育幼後台,特别開設“動物幼兒園”、“兒童動物園”、“叢林發現”等等專屬區域,直接向廣大市民和遊客開放了後台的人工育幼、動物飼養、食物配給、動物治療等過程,用全程“透明”的生命曆程,讓遊客更全面了解各種動物習性,從而更好地喚起遊客對珍惜自然和動物的共鳴和重視,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袋鼠為什麼有個育兒袋?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東灰袋鼠寶寶的“人肉育兒袋”、由爸爸孵蛋的澳大利亞“國鳥”鸸鹋、在神奇育嬰室成長的折衷鹦鹉等,從鸸鹋孵蛋到雛鳥保育到小袋鼠的哺乳成長,在這裡你可以全方位探索動物的成長曆程……今日日是世界地球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來到廣州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探秘生活在廣州自然界一衆動物朋友。近年廣州在珍稀動物繁育、保護工作上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在基地裡,創新性全面開放動物育幼後台,特别開設“動物幼兒園”、“兒童動物園”、“叢林發現”等等專屬區域,直接向廣大市民和遊客開放了後台的人工育幼、動物飼養、食物配給、動物治療等過程,用全程“透明”的生命曆程,讓遊客更全面了解各種動物習性,從而更好地喚起遊客對珍惜自然和動物的共鳴和重視。
“動物幼兒園”看袋鼠寶寶,首探“人肉育兒袋”
22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率先來到位于長隆野生動物世界裡的廣州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探秘基地首次開放的“動物幼兒園”,在這裡有澳大利亞标志性動物——袋鼠。據基地動物專家介紹,目前居住在“動物幼兒園”的袋類動物是發育不完全的動物,屬早産胎兒,所以需要在幼兒園内的育兒袋中發育。“剛出生的小袋鼠就像一顆花生米一樣非常微小,出生後即在媽媽的保育袋内吃奶,直到6~7個月才開始短時間地離開保育袋學習生活,一年後才能正式斷奶離開保育袋。”專家說。
動物專家說,這兩隻東灰小袋鼠都還未到出袋的年齡,因為貪玩跳出媽媽育兒袋又回不去了,所以動物專家把它們送過來人工育幼。為了能模拟袋鼠媽媽的育兒袋,動物專家們巧妙地做了一個袋子把小袋鼠放入,然後背在身上模拟“人肉”育兒袋,還要保持走動以營造一種媽媽日常活動的感覺,真可謂非常稱職的袋鼠媽媽了。
此外,在動物幼兒園裡還照顧着動物的起居飲食,動物專家擔當起“動物奶媽”的角色,特别考慮到人工喂養小袋鼠的營養需求,不僅使用的是特制的袋鼠奶粉,并且配合袋鼠的吻部形狀,使用袋鼠特制的奶嘴,每天會少量多次,根據小袋鼠的成長情況決定喂奶的總量,并逐漸增加輔食。“我們還會讓小袋鼠逐漸适應吃草葉、樹葉,以培養它們正常的野外采食習慣,長大後可以盡快适應回歸群居生活。”動物專家說。
▼點擊看視頻▼
探秘完“動物幼兒園”,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來到了“兒童動物園”,探訪澳大利亞的國鳥鸸鹋。據悉,鸸鹋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鳥類,僅次于非洲鴕鳥。鸸鹋羽毛灰色、褐色或黑色,跟鴕鳥很像。動物專家還拿出了漂亮呈墨綠色的鸸鹋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最神奇的是,鸸鹋蛋生下來是由爸爸孵化的,在長達60天的孵化時間裡爸爸幾乎不吃不喝,一心孵蛋,可以說是動物界最偉大的爸爸之一了。
據悉,在廣州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這裡繁育了30多隻東灰袋鼠,以及大赤袋鼠、西灰袋鼠共超100隻。自2003年從澳大利亞引進鸸鹋,現繁育擁有達100餘隻。除了澳大利亞國寶考拉,這裡還有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的“澳洲森林”,堪稱澳大利亞動物王國,生活着袋鼠、鸸鹋等多種澳大利亞獨有動物。
“叢林發現”看鹦鹉寶寶,首探“雛鳥育嬰室”
說到孵蛋,廣州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還有“叢林發現”展區,這裡不僅有先進的人工孵蛋室,通過高精尖儀器和設備24小時保持适宜的溫度和濕度,充分模拟動物媽媽們的孵化環境,大大提高了動物孵化的成功率和成活率;而且這裡還有雛鳥保育室,很多因各種原因被遺棄的鳥寶寶們,在動物專家的細緻照顧下得以健康成長。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今日看到,這裡正有剛剛出生的澳洲動物——折衷鹦鹉。據動物專家介紹,折衷鹦鹉中體型最大的就是澳大利亞折衷鹦鹉,而折衷鹦鹉是所有鹦鹉中兩性外表差異最明顯的種類,長大後雌鳥鮮紅色的羽色與雄鳥亮眼的綠色形成強烈對比。
現場看到的雛鳥是1個月前出生的。因為年輕父母第一次産蛋,成功孵化後卻不會主動喂食小仔,所以動物專家這些“奶爸奶媽”們對它進行人工育雛,過程可謂一點都不簡單:一開始育嬰箱須保持36℃,直至其身體情況穩定一周後開始每天降低5℃,直至箱溫達到28℃的适溫,同時濕度保持在40%-50%;“奶爸奶媽”們每天按照1:10-1:4不同濃度喂奶七餐;每天早上還要更換并消毒育嬰箱,晚上紫外線消毒,供第二天更換使用,整個過程細節精确,專業又嚴謹。現在可見,滿月後的鹦鹉寶寶兩隻眼睛都已經開眼,發育得非常健康,預計很快就可以出育嬰箱進行活動了。
據動物專家介紹,廣州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繁殖擁有五大洲近500種、超兩萬隻珍稀動物,同時,這裡建立了專門的珍稀動物繁育基地和保育幼兒園,在連續創造全球唯一熊貓三胞胎、六代同堂考拉家族等國寶級動物繁育奇迹外,更不斷引進國外最先進的人工育幼技術,提升保育水平,保證每一隻因特别原因離開父母照顧的小動物健康成長。今年,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還打造集科普參觀、講解、動物課堂、科普互動等于一體的“動物科普節”,包括“動物幼兒園”、“空中動物課堂”、“叢林發現”等多個趣味性十足的科普項目,讓更多學生和親子遊客深度探索動物的繁育、習性、成長等鮮為人知的奧秘。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全傑 通訊員麥念萍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唐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