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是爬的基礎:我寶寶剛滿月的時候就每天趴一會,很快就會擡頭了,不會翻身的時候,就很愛趴着玩玩具。隻有習慣趴才會有想要爬的欲望,鄰居家的小孩,8個月了,一趴就很不滿意要哭,一直不會爬。
學爬的窗口期在4個月:我用手抵着他的腳,讓他的大腳趾朝下,就會往前竄。這樣到了6個月,寶寶就會習慣性的用腳趾抵地往前挪動,而不是肚皮着地,腳翹得高高的了。
不要過早的把着走:大人老是架着寶寶走,寶寶可以以這種方式去接近自己喜歡的東西,去探索世界,他就會變懶了,不願意去爬,就等着你把着他走。
“牛不耕田怎會下地”與“牛不下地怎會耕田”之争:我們小區很多寶寶的看護人總是把着寶寶走,當别人問怎麼不讓寶寶爬的時候,又說:“他不會爬”,或是圖省事,過早地把寶寶放在學步車裡,讓寶寶失去了練習爬行的機會。反正我從來不把着我家寶寶走路,等他個方面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自然會邁開自己的步子,用另一種方式去探索世界,現在還是多爬爬比較好。有的媽媽看見别人家孩子早早就會爬了,而自己的寶寶仍然爬不利索,心裡非常着急,總是不自覺地拿自家孩子和别家孩子做比較。其實,我想告訴各位媽媽的是:“不着急,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你怎麼還不會爬呀”。也不要和孩子的爸爸當着孩子的面憂心忡忡地讨論孩子不會爬的問題,寶寶有感覺的,寶寶能從空氣中感到媽媽對他的不滿。我家寶寶翻身晚,我每天都耐心地幫他翻身、做遊戲,終于在他差一周滿6個月的時候,終于能翻180度了,我好開心,然後很快就會爬,更開心了。寶寶學習新本領時,媽媽一定要做到“有為”和“無為”。有為:創造條件,如寶寶2個月的時候,我就買了地墊,散了好長時間的味道,(讓寶寶在地墊上學爬更容易一些),給寶寶充足的時間爬着玩。上親子班的老師說,有的孩子趴着隻要一哼哼唧唧,媽媽就會馬上抱起來。其實我們要分清寶寶鬧的性質,有的時候是累了、煩了、餓了,沒有安全感了,需要媽媽的懷抱了,這時當然要抱。但有時是因為寶寶夠不到眼前的玩具,發現自己挪動不了自己的身體,自己生自己的氣,自己跟自己較勁,這時寶寶更需要的是媽媽的鼓勵,而不是溫暖的懷抱。媽媽這時不要馬上抱起,而是要安慰寶寶,鼓勵寶寶,也可以讓爸爸抵着寶寶的足,或是把玩具稍微拿近一點。更為重要的是,這是寶寶人生最初的挫折教育,他會意識到,我不是萬能的,有些問題困難,我需要自己努力,才能解決。無為:不管心裡多着急,也不要讓寶寶看出來,更不能當着孩子的面,說這個孩子真笨。這樣的話,寶寶會很受傷的。要把媽媽該做的功課做足,結果還是要遵從寶寶自身的發展軌迹,每個寶寶都是與衆不同的呀。我記得有一天我還像往常一樣,用玩具逗寶寶的時候,他忽然匍匐前進了一點,,緊接着,我把玩具拿遠一點,寶寶竟然在地墊上連續挪動了2米,當時我的心裡高興得不得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