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寶寶出生後不久,身上都會出現一些紅色的疙瘩或者斑點。
很多“經驗十足”的老一輩人不禁說:“你懷孕的時候沒有祛胎毒吧,孩子身上的毒氣都是從你身上帶出來的”!
很多新晉寶媽都會一臉懵的問:“胎毒什麼鬼”?
也有的媽媽孕期在長輩的安排下,就開始吃各種食品防“胎毒”,例如鵝蛋、綠豆等。等生下來,孩子身上黃黃的、起了疹子,也常被鄰居說是“胎毒”。
圖片來源:昭元兒童攝影(配圖與本文内容無關)
那麼,胎毒究竟是什麼?它到底存不存在呢?今天,咱們就聊聊“胎毒”的那些事兒。
老一輩的傳統觀念中,會把某些疾病或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當成胎毒。
所謂的“胎毒”隻是一種原始的民間說法,但在現代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所謂“胎毒”的症狀都找到了真正明确的病因,并有了科學的應對方法,比如乳痂、新生兒紅斑、濕疹、胎脂、脂溢性皮炎、新生兒毳毛、黃疸、鵝口瘡等。
胎毒引起的原因:
一、孕媽媽的原因:
1、生活作息
孕媽作息不規律,熬夜、睡懶覺以緻人體生物鐘紊亂,對寶寶的發育産生影響。
2、飲食方面
飲食不節制,不忌口,補過頭或者愛吃些油炸等油膩辛辣的東西。
3、母乳喂養
乳汁中的葡萄糖醛酸酶很活躍,導緻腸道中的膽紅素吸收變得更加強大,以緻加重黃疸的症狀。
二、寶寶自身原因:
1、胎便未排除
寶寶出生後胎便沒有及時排出,再加上寶寶的肝腸循環較慢,這些會加劇疾病的症狀。
2、正常菌群未形成
一般膽紅素會經過膽道排到腸道,經過細菌的作用轉變成糞膽原排出體外,若缺乏正常菌群就會影響膽紅素排出,導緻黃疸加重。
3、服用藥物
如維生素K等,從而加重黃疸症狀。
三、其他原因
1、新生兒溶血
由于一些遺傳方面的原因,導緻有一些新生兒出現血型不合現象,即ABO溶血性黃疸。
2、宮内感染
新生兒感染,例如巨細胞病毒。
3、甲狀腺功能低下及其他遺傳代謝性疾病。
溫馨提醒:
寶寶如有“胎毒”表現,需要對症處理,千萬别自作主張或聽信偏方。
給孕媽/寶媽或寶寶服用一些解胎毒的中藥,那真的是會兩敗俱傷。
如何治療胎毒?
主要是要對症治療,比較常見的有五個方面
1、新生兒痤瘡
症狀:通常在出生後數天至4周以内出現,表現為面頰、額頭及下巴的丘疹、膿疱,但不痛不癢,一般持續3~4個月後自行消退。
處理方法:通常無需治療,隻需簡單護理即可,即每天用38~40℃的溫水給寶寶洗臉,不需使用什麼清潔洗劑,隻需保證毛巾柔軟,臉盆、浴盆幹淨就好。
2、脂溢性皮炎
症狀:通常發生在出生後2周,表現為頭部、面部有紅斑,表面有油膩狀鱗屑,眉區、鼻唇溝、耳後和頭皮相對嚴重,會有輕微瘙癢,一般在3~4個月後自愈。
處理方法:通常不需要治療,但要注意清洗結痂,即用毛巾用溫水沾濕後輕柔擦拭;若寶寶頭上的痂塊實在太多,可以用嬰兒油或是塗抹非激素類抗炎藥,如丁苯羟酸乳膏,等痂塊軟化,和皮膚完全脫開後,用棉簽輕輕撥下來,撥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扯到寶寶頭發。
3、嬰兒濕疹
症狀:大多數寶寶在2~3個月時開始長,會出現在全身任何部位,皮疹發紅、連成一片、有明顯瘙癢感,細看皮膚很幹燥有皮屑,嚴重時會有小裂口,甚至伴有水疱、滲液、結硬痂等。
處理方法:症狀輕微的話隻需做好潤膚保濕,嚴重一點就要外用激素軟膏(如:布地奈德乳膏、地塞米松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艾洛松等) 潤膚保濕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外用藥時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選擇和使用。
4、新生兒黃疸
症狀:寶寶出生後出現皮膚、眼膜、黏膜發黃,一般從臉和眼睛開始,逐步散到胳膊、腿腳和身上的皮膚。
處理方法:
生理性黃疸
會自然消退,隻是進行母乳喂養的要給寶寶按需哺乳;吃配方奶粉的寶寶要适當喝水。還需經常讓寶寶曬太陽。
病理性黃疸
就要及時就醫進行藍光治療了。病理性黃疸表現為黃疸出現得過早,在出生後24小時内就出現,或者超過2周黃疸仍然不退,或在出生72小時至2周期間黃疸含量超過12.9mg。
5、新生兒中毒性紅斑
症狀:出生3 天以内,身體和四肢會出現大小不定的紅斑,邊界不清,鮮紅濕潤,有的會融合成片。紅斑中心或周圍可能出現皮疹,上面頂着白尖,類似于膿點。
處理方法:如果寶寶沒有任何不适感,那就無需治療,幾天内能會自然消退。
如果出現“胎毒”症狀,一定要用科學的态度來對待寶寶的異常狀況。錯誤地用一些“古方”“偏方”不但不能起到治療作用,還可能損害寶寶髒器功能,導緻重金屬中毒等。
你身邊還有哪些被傳為胎毒的症狀?或者因為不明原因,而被強迫吃下過哪些五花八門的去“胎毒”偏方?都來聊一聊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