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關 注 電 影 派
從 此 過 上 沒 羞 沒 臊 的 觀 影 生 活
電影派
Vol.1390
在我們習慣通過B站、騰訊動漫等渠道追番時,
派爺忽然想到我們身邊還有許多不太用網絡看視頻的群體,一是老人,二就是兒童。
例如上個周末電視台收視率的前10就包括“金鷹卡通”和“卡酷少兒”兩個卡通台。
派爺不免好奇:現在的孩子看的是什麼樣的動畫?
畢竟有條件的家庭大概也不太願意孩子接觸網絡,廣大的農村地區,更是隻能讓孩子看卡通台了。
也不知在何時,這些卡通台在派爺心中就沒有了好印象。
十年前,它們在播喜羊羊與豬豬俠;
派爺還是個孩子,就沒有說話;
十年後,派爺都已經不是孩子了;
它們還在播喜羊羊與豬豬俠!
2018年9月12日各大卡通台的節目表,還有非常多的老熟臉
中國動畫界的四大天王級人物,必将成為這代娃子們永生難忘的童年記憶。
中華老字号,暢銷十年,經久不衰
這些每集往往相互獨立,豆瓣評分在3到5分之間起伏的流水線動畫,集數一個比一個長。
《喜羊羊與灰太狼》早在2005年就誕生了,最初甚至赢得了白領階層的喜愛;
但這個老本一吃就是十幾年,它的總集數在2016年已經達1400多集。
《豬豬俠》迄今有902集,2012年問世的《熊出沒》有624集,2013年回爐的《新大頭兒子小頭爸爸》501集。
不過說回來,對這些動畫的評價,大人說的應該不作數;
可就算大人在兒童向動畫上是個沒有發言權的二傻子,近些年來兒童動畫題材的極度狹窄,創作态度的不思進取已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比如《豬豬俠》,上一部題材是冒險,下一部就變成了環保。
可創作團隊就是抱緊豬豬俠的大腿,不肯再動用精力開創新的動畫形象了。
以後我們問起現在孩子童年的動畫記憶,大概也就是這四大天王了;
派爺得說,這真的有點可悲。
而總被我們挂在嘴邊的國漫崛起,難道是僅僅崛起給大人看的?
中國動畫的起點是極高的,因為是一群真正的老藝術家在做;
就算僅僅看10年前我們看的國産動畫,其内容的豐富,現在的孩子估計都不太敢想了。
2006年,誕生了一部叫做《虹貓藍兔七俠傳》的中國首部長篇武俠動畫,長達108集,來自一家剛剛誕生兩年的公司——宏夢卡通。
那幾年的動畫天下,都是屬于宏夢卡通的。
2006年中國原創卡通加總隻有8萬2千分鐘,而虹貓藍兔獨占4分之一;
在播出期間,曾經兩次收視率破十,最高收視率達12.93%;
十個家庭打開電視,一家多都在看虹貓藍兔。
它的同名圖書在5個月内,銷售更是達到1600多萬冊;
要知道現在一本書能賣出一二十萬本都是出版奇迹。
這部角色、配樂、劇情上都極為講究的動畫,真正向孩子們普及了一串武俠的概念。
一年後,宏夢卡通制作的《神廚小福貴》,在800多個電視台播出,最高收視率再次破十。
在今天,我們成人們喜歡看的是清宮皇帝談戀愛;
《神廚小福貴》裡拍得是内憂外患的晚清、腐敗的清廷、被幽禁的光緒;
它的結局更是呈現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悲情。
它們的文學顧問,都是著名作家餘華。
《虹貓藍兔七俠傳》的海報上寫着“探索中國成人卡通之路”;
而它在孩子間取得的巨大成功,說明了我們的孩子沒有我們所想象的那樣,隻愛看低幼向的教育動畫片。
但它們探索的路,走的相當不容易。
現在《虹貓藍兔七俠傳》在豆瓣評分高達9.3,但派爺清晰地記得,在2013年左右,它隻有4.2的評分。
當初在央視播出到89集時,它被部分自由撰稿人在天涯等網站發帖,呼籲緊急禁播;
這就像“木桶定律”,決定文藝作品呈現什麼尺度的,往往不是創作者,而是受衆中的最低承受能力。
緊接着跟風的觀點甚至認為這部動畫粗制濫造,降低了兒童審美品位。
于是就出現了《虹貓藍兔七俠傳》等相關作品在全網都評價極低的狀況;
一直到這兩年,才陸續多出觀點為這些作品平反。
那年同樣得到豆瓣9.3分高評價的還有一部《中華小子》。
它示範了合拍片所應該達到的完美效果。
講述了三個性格鮮明的少林寺俗家弟子成長并對抗黑狐王的故事;
精良的畫風背後,既有外國人感興趣的中國功夫:三個人一個執棍、一個用劍、一個舞鞭;
它的世界觀也很是龐大,人妖仙三界,以及我們所熟悉的志怪傳說;
原型是《山海經》的刑天
裡面各種神仙、鬼怪的原型,就有着濃濃的《山海經》畫風。
原型來自《山海經》濁龍
第22集《睡眠花》講的是黑狐王抓走了睡公、睡母,人間的百姓就都睡不着了。
而類似的設置,早在《莊子》裡就出現過。
這一集拍得也是如夢似幻,讓派爺念叨了十幾年還有印象。
這部動畫出來後在海外也是大受歡迎,德國國家廣播公司、迪士尼都出重金購買獨家發行權。
然而可惜的是,由于投資方的撤資,它隻是26集的半成品。
一直過去了12年,我們還是沒有等到它的下部。
《中華小子》最後的畫面
三年之後,一部中日合拍動畫,再次驚豔了衆人;
它就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改編的《三國演義》。
它無疑是對名著最正統的一次動畫創作,每一幀畫面都精美的猶如明信片。
所有人物形象都盡可能地切合了流傳的印象,光是片頭片尾的音樂就有五首。
而且52集、每集短短25分鐘的體量,讓情節更加緊湊。
當年在央視8套、少兒頻道播出,成為許多孩子了解三國文化的起點,更是行銷西方多國。
同樣被改編為動畫的還有《西遊記》,但卻是一部徹底無厘頭的《奪寶幸運星》。
既完全忠于原著,又徹底解構了西遊文化。
而說到豐富性,我們還能提到動畫實在太多了。
以圍棋為題材做一部動畫,在現在看來反而可能顯得有些不可思議;
而2005年的《圍棋少年》,硬是把這個題材做成了衆人追捧的熱血動畫。
創世題材的有2005年的《東方神娃》,另一部奇幻巨作《精靈世紀》誕生于2006年;
也是這一年,央視把張樂平的三毛再次制作成優良的動畫劇集《三毛流浪記》,同樣還制作了質量尚可的《小鯉魚曆險記》。
令人驕傲的《秦時明月》系列,第一部誕生在2007年……
差不多在這個節點之後,令我們驚豔的國産動畫,往往是動畫電影、動畫短片、網絡國創;
派爺不禁想問,那些可以面對大多孩子的動畫怎麼了?
是優秀的創作人員集體出逃,還是說粗制濫造的作品就足以喂飽尚未得到好的審美積澱的孩子?
就算隻是情懷給以前的動畫加了分,但至少那時的動畫還是五彩紛呈的;
如果說派爺童心已經泯滅,可為何每次聽到國漫崛起,就屁颠屁颠跑到影院支持。
因為動畫是夢幻的,沒人會不喜歡它;
所以才更希望,中國動畫可以多給孩子們一份夢幻的禮物。
一個zan=【今天點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萬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往期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