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一水而坐,垂釣者竿下牽系的向來是處變不驚的心境。同為一尾尾魚兒而來,水鳥們享受的則是飽腹與狩獵的快感。
于空中盤旋飛舞,驟然間如離弦之箭一般紮入水中,捕獲獵物後又急速振動翅膀離去……盡管善捕魚者衆多,斑魚狗依舊憑借一套獨創的空中懸飛捕魚法,成為水鳥中的“捕魚王”。
等等,明明是隻鳥兒,怎麼跟狗和魚扯上了關系?事實上,這個略顯滑稽的名字,早已将斑魚狗的外貌與脾性展露無疑。
5月4日,三隻珍稀鳥類斑魚狗現身海口金沙灣。
斑魚狗不是狗
鹬、鹛、鹀、公式、鸻、鸫、鹟……正如這些讓人頭昏眼花的“鳥名字”,大多數非專業人士擡頭眺望鳥群時,恐怕都難以快速準确辨認出鳥兒的種類。偏偏也有些小家夥不走尋常路,天生一副标新立異的長相,叫人過目不忘。
幾天前的海口金沙灣,三隻斑魚狗意外闖入攝影師們的鏡頭,便被人一眼認出“身份”。并非見得太多,隻因這種鳥兒實在太過好認:通體黑白小碎花,與斑點狗頗為相似。
斑魚狗擅長高空懸停
這一外貌特征解釋了斑魚狗名字中的“斑”,而“魚狗”則是翠鳥的别稱,因其在靠近水域的樹枝或者岩石上狩獵魚蝦時,身體常像小狗一樣直直地蹲着而得名。
看似随意,“魚狗”一詞卻有淵源。宋代羅願撰《爾雅·翼》,叙曰:“鴗,天狗。雌鳥穴土為巢。嘗冬月起其穴橫入一尺許,雛于其中。其喙皆紅,項下白。亦來人家陂池中竊魚食之。今人謂之魚狗。”其中“鴗”的本意是鳥長時間站立的姿勢,後成為翠鳥别稱。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曾對翠鳥的“魚狗”“魚虎”“魚獅”等别名做過一番解釋,“狗、虎、獅皆獸之噬物者。此鳥喜魚,故得此類命名”。
相較之下,斑魚狗的英文名“Pied Kingfisher”顯得直白了許多,将“Kingfisher”直譯過來便是“捕魚王”之意,其獵食本領可見一斑。
愛熱鬧的“花花公子”
從濱海紅樹林到深山雨林,翠鳥家族幾乎遍布世界各地。生态條件得天獨厚的海南島,自然也吸引了白胸翡翠、藍翡翠、普通翠鳥等諸多翠鳥的到訪與定居。他們大都羽色豔麗多彩,外形大頭小腳,是鳥類中的“顔值擔當”。
斑魚狗算是家族裡的異類,不僅一襲“素裝”,更是翠鳥中少見的群居者。
到訪海口東寨港、五源河等濕地或其他開闊水域岸邊,會看到冠魚狗經常三三兩兩甚至成群結隊地一起活動,叫聲頻繁且尖利,場面稱得上是喧鬧。等到早春時節,他們在河流岸邊沙岩上掘洞為巢時,又會整個家庭一起出動養育幼鳥,甚至快要成年的哥哥姐姐也會伸出援手,時不時幫爸爸媽媽一把。
斑魚狗于2008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亟待保護的鳥類紅色名錄。
同為翠鳥科魚狗屬的白腹魚狗、棕腹魚狗,生活習性與斑魚狗頗為相似,但在中國未見分布,這也讓翠鳥科大魚狗屬的冠魚狗,成為“中國籍”斑魚狗親緣關系最近的“親戚”。
既然是“親戚”,相似之處一定會有。遠遠望去,斑魚狗和冠魚狗通體呈黑白斑雜狀,都是翠鳥家族裡少見的“極簡主義者”。
乍看之下兩者似乎“撞了臉”,但也還是有一些明顯的特征可以加以區分:冠魚狗的冠羽像扇子,直挺挺地豎立在頭頂,且翅膀上有珠串一樣的細小白斑,體型中等;斑魚狗雖也有冠羽,卻隻是慵懶地趴在後腦勺上,且翅斑呈雜亂的魚鱗狀,體型偏小。
哪怕同樣是斑魚狗,不同個體之間也有着細微的差别。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馮爾輝介紹,胸部有一條黑色條帶且常常斷開,仿佛身着比基尼的是雌鳥;雄鳥胸口則有兩條黑色條帶,宛如一位穿着黑馬甲系着黑腰帶的紳士。
潇灑如此,也難怪斑魚狗在海南觀鳥愛好者中多了個“花花公子”的别名。
三隻斑魚狗在樹枝上嬉耍。
擅長高空懸停
斑魚狗善捕魚,有“釣魚翁”之稱。與姜太公的願者上鈎相比,它的“一擊必殺”實在是讓魚群聞風喪膽。
懸停于距離水面幾米到十幾米的低空,斑魚狗時而貼近水面,時而升起,極有規律地振動着翅膀,仿佛上演着一出“空中芭蕾”。突然,其中一隻收斂雙翅、尾羽微翹,以近乎垂直的姿勢高速沖向水面,速度快到肉眼難以察覺。隻見平靜的水面被撕開一道小小的口子,黑白相間的身影用長而尖的黑嘴精準地啄住小魚後躍出水面,又急速地振動翅膀沖向空中。
一隻随時出動獵食的斑魚狗。
從俯沖到銜魚飛奔,整個過程一氣呵成,與俯沖轟炸機攻擊地面或水面目标所使用的全套動作相似,堪稱“鳥類中的俯沖轟炸機”。
之所以能百發百中、毫無虛發,得益于斑魚狗的一雙獨特眼睛——紮入水中後,能迅速調整水中因光線造成的視角反差,準确跟蹤鎖定目标。所以,魚蝦要是被斑魚狗盯上了,幾乎在劫難逃。
而按照翠鳥一族的習性,捕獲食物後的斑魚狗往往會找個安全的地方,将嘴裡的小魚使勁摔打到不能動彈,再通過幾次的抛接讓魚頭調整朝向自己的喉嚨,然後一口吞下。
别看它們下手狠絕,斑魚狗早已于2008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亟待保護的鳥類紅色名錄,雖不至瀕危,卻也算少見。好在斑魚狗在海南是留鳥,能一睹其芳容的機會比其他地方多了不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