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按下重點項目建設加速鍵?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近日,中央專項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聊城市東昌府區工農融合鄉村振興項目獲批聊城市鄭家鎮積極探索,開啟項目示範區建設“新模式”,圍繞“鄉村發展提質增效 鄉村建設逐步完善 鄉村治理持續提升”三個發展定位,力争通過示範區建設,實現鎮域産業強、環境美、文化興、治理優、居民富,打造可複制、可推廣、可借鑒的鄉村振興示範樣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山東聊城按下重點項目建設加速鍵?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近日,中央專項公益金支持欠發達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聊城市東昌府區工農融合鄉村振興項目獲批。聊城市鄭家鎮積極探索,開啟項目示範區建設“新模式”,圍繞“鄉村發展提質增效 鄉村建設逐步完善 鄉村治理持續提升”三個發展定位,力争通過示範區建設,實現鎮域産業強、環境美、文化興、治理優、居民富,打造可複制、可推廣、可借鑒的鄉村振興示範樣闆。
全程跟進陪護 開啟“管家模式”
驕陽似火,蟬鳴陣陣,鄭家鎮後董村的小胡同裡卻熱鬧起來,各位村民你一言我一語,聊得不亦樂乎。“我覺得路燈是必須要裝的,晚上烏漆嘛黑的确實有安全隐患。”“同意,下水道也得挖,要不下雨真出不去門兒。”與此同時,包村幹部任肖彤和張懷孟認真記錄下村民的改造意願,這小小的胡同俨然成了露天民情議事廳。原來,為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鄭家鎮在每個村都明确了一名科級幹部和兩名中層幹部幫包,并簽訂責任書,細化工作責任,确保項目謀劃紮實、論證充足、建設條件研判精準。6月份以來,幫包科級幹部先後多次在村内走訪,分别召開黨支部會、群衆代表會和胡同長會,廣泛征求意見建議,進一步把項目實體化、具體化,先将初步規劃落到圖上,再由專業造價公司和設計出具體施工圖紙。幫包科級幹部全程跟進,做好“宣傳員”“監督員”“講解員”,開啟全方位服務的“管家模式”。
全員調動參與 開啟“互動模式”
“自己的事情自己幹,自己的家園自己建”是鄭家鎮在項目區建設中倡導的理念,經過前期的“共繪藍圖”,增強了村民的參與感,号召村民群衆共同參與項目區建設也更加容易。鄭家鎮創新探索“信義鄉村”治理模式,通過信義積分和以工代赈的方式,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鄉村治理共同體。“根據《山東省推廣以工代赈工作實施方案》,主幹道下水道修建、公共區域環境提升等投資規模小、技術門檻低、務工技能要求不高的項目,計劃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實施,目前正在與市發改委對接,項目方案正在細化過程中”。鄭家鎮副鎮長李遠介紹說。該項目實施後,将成為今年首批落實“以工代赈”要求的項目。同時,鎮政府與村黨支部簽訂約定協議:中央專項公益金投資部分項目,各村配套實施部分項目,鼓勵群衆出資出策、出工出力,充分調動群衆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他們參與示範區建設和管護的熱情,增強示範區自我發展動力,自覺維護鄉村振興建設成果,真正實現村民從“台下看戲”到“上台唱戲”的轉變。
全面精準開方 開啟“定制模式”
“這一趟街本來就有電線杆,隻需要安裝路燈盞就行。”“咱們主街北側就挖一條390米的單側露天排水渠,這一塊玉米地鋪設200米的下水管道,通往村西的水塘裡。”為能更精确的“把脈開方”,鄭家鎮堅持規劃先行,規劃師、設計師、幫包科級幹部、黨支部書記以線上看衛星地圖、線下看村貌地形的方式,多次下沉田間地頭實地測評、召開碰頭會核對數據。後期,鄭家鎮将立足示範區特色經濟、土地平坦、集中連片、水資源豐富等資源禀賦和産業基礎,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鄉村振興示範區糧食規模化、設施農業高效種植特點。同時,通過建設不同特色、不同風格的功能性建築、景觀建築、大田景觀,輔以獨特的設計,保持示範區内建築風格、自然景觀、人文環境的協調統一。
全域聯動破題 開啟“共享模式”
鄭家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着力守護農業安全,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确保農産品擴量增質,将溫集村、蔡莊村、莫莊村等村莊的土地進行整合,打造現代規模農業,由億沣、魯望等專業種植公司進行統一托管,實現“集中連片、規模種植”,将農戶從土地中解脫出來;同時,充分發揮示範區工業優勢條件,以及龍頭企業和社會主體作為示範區建設運營生力軍的作用,為農戶提供企業就業崗位,或鼓勵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帶動農民收益提升,做到工農互促,逐步推動産業融合發展。建立完善農戶與村級集體、農戶與企業、村集體與企業之間長效增收的利益聯結機制,創新财政資金使用方式,引導農民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參與企業項目建設,探索示範區發展建設與農民增收的新機制、新途徑、新動能,讓農民分享一二三産業帶來的增值效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任肖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