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發音,但每個人都不會發音。
或許大家對這句話會感到疑惑,其實這句話并不矛盾,盡管我們會發音,但發音的具體動作,如何實現的方式,發音的形成并沒有深入的了解。
這種認知上的欠缺,往往會導緻一系列的問題。
語言學家認為,發音大概是每個人出生後最容易接觸到的技能,不管是最原始的發音動作還是之後的各種音字詞,發音往往都構成了人類語言表達的核心與基礎、
但是,發音真的會按照預想的那樣順利發展下去嗎?當然不會,我們的發音可沒有那麼“聽話”,它在成人,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寶寶的語言發育中可是不安分。
稍不注意,這發音不準、吐字不清可就出現了。
發音的形成可不容易
事實上,發音本身就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
從呼吸器官(如肺部)、喉頭聲帶,再到聲腔(如唇、齒、舌、腭等),人類的發音器官彼此配合,才有了我們如今的語言表達。因此,一旦發音的過程出現問題,許多語言問題也會因此而産生。
很多我們熟悉的語言問題其實就是這樣誕生的,比如大舌頭(功能性構音障礙)、語言發育遲緩等等。
本質上來說,發音也是一種動作,它通過氣流穿梭不同發音器官,最終從通道排出而産生聲音,包括聲音的大小,音調的高低、音色的尖銳或低沉。
既然發音本身是一種動作,那麼它應該存在着一種可循的規律或者标準吧?事實上,發音動作的規律和标準你們都很熟悉,這就是我們小時候就學過的漢語拼音。
以舌尖音為例,當寶寶發出這個音的時候,舌尖抵住齒背,迫使氣流從齒縫間流出,最終發出如/c/、/s/等類似的音節。
看起來是不是很簡單,但家長們回想一下,你們對于拼音的認識還有多少?還知道聲母有多少,知道韻母是哪些嗎?
為什麼寶寶容易發生語言問題,其實原因或許就在于你們的身上。
當然了,拼音學習出問題隻是寶寶發音不準的一個原因,導緻小朋友發音出問題,說話成麻煩的原因還有不少。
引起發音不準的原因
一般來說,我們将導緻寶寶發音不準的原因分為兩類,一類是先天性的生理因素,比如腭裂、隐性腭裂或輕度聽力障礙等;另一種則是後天因素,比如錯誤的教育方式、家庭環境的不良等。
請注意并重視孩子的生理缺陷
隐性腭裂、聽力障礙、舌系帶短等因素都可能導緻兒童獲得或表達時的問題,時間一長,就容易形成語言障礙。
以舌系帶短為例,舌系帶是位于舌頭下方的一條薄狀帶組織,它控制着舌頭的靈活擺動,假如寶寶的舌系帶過短,當他發出舌尖音時舌尖無法有效觸及齒背,自然也就容易導緻發音的不準确。
其他如隐性腭裂、聽力障礙一類的問題,則是在寶寶出生後就已經在影響他們獲取聲音信息的能力,年齡越大,語言能力越差。
由于生理缺陷所導緻的問題一般需要手術或專業器械的輔助,一旦讓這個問題根深蒂固,很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其他方面,比如聽力障礙會影響孩子的認知。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及早重視起來。
後天因素很重要,不得不防
前蘇聯教育學家曾說過,家庭是兒童獲得必要信息的關鍵所在,很多兒童的問題就源于家庭。
無獨有偶,語言的發育也是如此。
發音環境不穩定、語言環境不良、方言使用次數過多、語言學習環境過于複雜等等都在一定程度造成了兒童的發音不準。
而這些原因之所以會産生,一方面和父母的育兒方式有關,比如父母貪多教給了孩子太多發音;另一方面也和家庭自身的語言環境有關,比如家庭内同時存在多種方言的交流。
再一個,很多家庭缺乏對語言問題的重視,哪怕發現了孩子身上的問題,也隻是覺得沒什麼,小孩說話有點問題是常事,等他再大一點就好了。結果是越等,孩子的語言能力越差。
最後,南京中心專家提醒家長們:孩子的語言問題不要等,拖得越久,對孩子的語言未來傷害就越大。我們應該趁着語言問題剛出現的時候就去解決,這才是正确的做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