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古代的曆史文化,人們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古代雖然科技水平不發達,但是看着古代的那些文物發明,都讓人覺得“巧奪天工”,看完無人不為老祖宗的智慧所驚歎,有些古人能發明的東西,現代人都不一定能發明出來。
當時雖然沒有高超的科技水平,但人們都有無窮的智慧,因此古代很多事,現代人至今都無法解釋清楚。
老祖宗有很多發明都是智慧的結晶,至今都在沿用,今天就要說說古人的一件發明——春凳,不得不說,老祖宗真是太會享受了。
春凳是可供兩人坐用的一種凳子,民間用來作為嫁出女兒時,上置被褥,貼喜花,請人擡着送進夫家的嫁妝家具。春凳可以供嬰兒睡覺,因此跟床差不多高,如今在一些邊遠地區還能看到。
在《紅樓夢》第三十三回中,就曾提到過春凳:寶玉挨打以後,鳳姐就指揮小丫頭說:“你們還攙着走呢,都打成這樣了,走得了嗎?趕緊把帶藤屜的春凳擡出來,擡着寶玉走。”可見春凳比較大,能躺下一個人。
在椅凳類家具中,所有樣式都是根據其外形特點形象地稱呼的,比如圓凳、方凳、燈挂椅、官帽椅等,都是根據外觀形象或是根據外觀造型賦予它者的形象代指。
那麼它為什麼叫“春凳”呢?這跟它的原材料有關系,春凳的原材料取自香椿樹,非常結實耐用,并且還有一種淡淡的香味,令人心曠神怡,因此得名“椿凳”,後來簡化成“春凳。”
春天是萬物複蘇的季節,是生機和活力,因此人們特别喜歡給東西冠上“春”字,比如盛放美酒的餐具叫“春盤”,桌子叫“春台。”因此後來簡化為“春凳”。
另外,在曆史上其實也有關于春凳的記載。
由此可以看出,“春凳”即春天之凳,春天來了,可以搬到外面去了。古人在天氣好時,喜歡在外面躺着休息曬曬太陽。
但床太重,所以人們就發明了春凳,它結合了凳子和床的優勢,能讓人躺着,還容易搬動,是生活中的便捷工具。很多家庭也會躺在春凳上納涼,跟家人聊天,也是非常實用的。
春凳至今還在流傳,人們家裡很常見,酒店大多都會有這樣一個床尾凳。另外,在很多地區,還保存着出嫁送春凳的習俗。
随着時代的變遷,春凳無論是在制作還是用途上,都在不斷發生着變化,不可否認的是,春凳的發明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現在它仍然有存在的價值。
春凳是凳子的一種,在北方被稱作“二人凳”,長寬差距較大,一般可供兩人坐,凳面較寬,沒有靠背。
一般較為常見的就是一米左右的春凳,不同家庭也會因地制宜,有一些細微的變化。春凳可以說是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能用得上的家具,大小适宜實用,因此才能流傳幾百年。
春凳陪伴人們的生活起居數百年,它并不是什麼難以啟齒的東西,春凳真的就是春天的闆凳,它有許多實際用途,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其實古代如這樣方便生活的發明,還有很多,這也是研究曆史的魅力之一,古人的智慧總是超乎我們想象,在那樣一個物質匮乏的年代,還能制造出如此神奇的東西,也難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聲明:内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