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義害死人。
備課中的形式主義是指教師在備課中,關注形式大于内容、關注表面大于實質。
形式主義的備課,除了浪費時間外,沒有任何價值。
波哥歸納出備課中常見的四種形式主義。
01
教材分析中的形式主義
02
學情分析中的形式主義
03
學習目标描述中的形式主義
04
教學情景設計中的形式主義
教材分析中的形式主義
教材分析案例1:
“平移與旋轉”是初中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内容,平移和旋轉現象是生活中常見的幾何現象。教材在介紹平移和旋轉現象時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生活實例引入,使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并體會它們的特點。通過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材分析案例2:
本單元所選的名家之作,體裁有回憶錄和傳記,目的是學生感悟到人生奮鬥的意義,感受人間的關愛和溫情。本文是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茨威格為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畫的一幅“肖像畫”,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示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本文在藝術手法上的獨特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者寫出自己心中偉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運用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作者運筆在方寸之間,卻洋洋灑灑,數百千言。在不算短小的篇幅裡,作者又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點,大肆鋪排,有時,某一局部,數十句、數百言精雕細琢,給讀者留下深刻強烈的印象。
你會仔細閱讀這兩個教材分析嗎?一般人是不會讀的。
從這兩個教材分析的案例中,我們看不出這種教材分析到底是誰寫的?看不出是為誰而寫?如果這兩個問題都沒搞清楚,那就是典型的形式主義。
對許多教師來說,與其說寫教材分析不如說是抄教材分析,很多教師都是直接從教學參考書上抄來的。
教材分析寫給誰看呢?教師寫教材分析時,理論上是寫給自己看的,但從寫作方式來看,又好像是寫給别人看的一樣,好像是在做同行交流,感覺是向别人說課的口吻。
這樣的教材分析對教學有用呢?這樣的教材分析,基本上看不到學生,看不到教材分析與學生的關系,也看不到明确的學習結果,看不到學習結果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教材分析對教學來說,價值是不大的。
為什麼還要求教師寫教材分析呢?很多時候是學校的要求,那這種要求的依據是什麼?不知道。據我猜測,很可能是路徑依賴造成的。
教材分析沒有什麼用,那怎麼辦?
把教材分析改為學習結果分析,分析教材中有哪些學習結果,學習結果之間關系是什麼,哪些是學習的重點。這樣的學習結果分析才是有效的。
學情分析中的形式主義
教材分析案例1:
四年級學生思維比較活躍,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通過1-3年級的學習,學生已經發展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并具有一定綜合實踐的能力,具有一定數學知識與操作經驗。但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缺乏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數學語言概括、描述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升。
教材分析案例2:
剛進高一的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金屬元素,同時還學習過鈉的某些化合物的一些知識,他們也有進一步探究更多金屬元素的求知欲和興趣,這使得他們對于鈉的學習将更輕松;另外,在初中他們已看過教師的演示實驗,也做過一些簡單的學生實驗,具有了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這些都會成為本節課教學的有利支撐點。
從這兩個案例中,你能認為這樣的學情分析到位嗎?有價值嗎?沒有什麼價值,就是形式主義。
從時間角度來看,學情分析分為:
一是受遺傳影響為主的長期性特征,它又可分三個方面,人的先天學習品質、認知發展階段性特征和學習風格;
二是針對學習目标的準備狀态,準備狀态又分為認知基礎和動機。
長期性特征一般以學年為單位認真分析一次就可以了,分析該年級的學生認知發展到什麼階段等。學習準備狀态分析,特别是認知基礎分析,每次備課時都需要分析的。
從對象來看,學情分析分為:
以班級為對象的學情分析和以個人為對象的學情分析。真正有效的分析必須做到以個人為對象的學情分析。
從這兩個維度來看,上面這兩個學情分析價值都是不大的。第一個學情分析是學習者長期特征分析,并且是一種普遍性的分析;沒有做認知基礎分析和動機分析,認知基礎分析才是每節課學情分析的重點。
第二個學情分析隻是紙上談兵式的分析,隻是想當然的說法,并沒有針對學生具體情況、沒有針對具體的資料做分析。
其實,上面這兩個案例完全不是分析,隻是想當然地說一些廢話。真正的分析一定是有充分的信息,根據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從這個意義上講,現在所謂的分析無非是在自話自說,是臆想猜測的獨白式表達。
真正的學情分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這裡介紹一下認知基礎分析的套路:
01
第一步:
研究新知,研究某一節課或某一單元的主題新知。
02
第二步:
對新知進行分析,分析出新知的必知BCD,如有必要,需要進一步分析,形成必知金字塔圖。
03
第三步:
找出新知學習時,可能存在的錯誤認知。
04
第四步:
根據必知和錯誤認知,設計問題、編制題目。
05
第五步:
掃描舊知,通過提問、前測發現學生的舊知狀态和錯誤認知。
06
第六步:
舊知診斷,發現的問題進行進一步分析,找出問題的原因。
學習目标描述中的形式主義
學習目标描述案例1:
知識與能力:
1、學習詞的相關知識,了解詞的基本特點和表現手法。
2、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能夠在寫作中運用想象和聯想。
過程與方法:
1、學生結合文中的注釋,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内容。
2、設計問題,結合學生繪出的圖畫進行串講,引導學生體會本阕詞的壯美意境和詩人的豪邁情懷。
3、結合幾首描繪雪景的詩詞,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加深對本阕詞主題的理解。
情感、态度與價值觀:
1、通過感受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使得學生形成堅定的愛國主義信念。
2、學生能夠客觀地認識詩人對曆代帝王的評論,教師引導學生樹立客觀的功過觀。
學習目标描述案例2: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伽利略和亞裡士多德對力和運動關系的不同認識。
2、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及其推導過程和結論。
3、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義。
4、知道什麼是慣性,能正确解釋慣性想象。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能透過現象了解事物的本質,正确認識力和運動的關系。
2、幫助學生養成研究問題要從不同角度對比研究的習慣。
3、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知道物體的運動是不需要力來維持的。
情感、态度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研究問題的态度和習慣。
2、通過對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探究和分析,學會科學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大膽提出問題的科學精神和方法。
3、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認識慣性與質量的關系,培養學生大膽發言,學以緻用的學習态度。
上面兩個案例中,一節課有一大堆目标,不要說掌握目标,就是把這些目标看懂都要些時間。
學習目标非常重要,它是教學的依據,有導教、導學、導評的功能,課堂教學應該圍繞着學習目标來展開。許多時候,教師寫了一堆目标,但課堂教學并沒有按目标來,也沒有實現多少目标,目标描寫與課堂實施關聯不大。
一節課,目标不能太多。知識、技能、策略等是認知目标,認知目标最好不要超過三個。寫多了,完不成,就是形式主義。
怎麼減少學習目标陳述中的形式主義?
0
1
要确保寫的是學習目标,很多教師寫了一大堆,很多是學習活動或者是學習任務,而不是學習目标。
0
2
确保寫的學習目标是必須要實現的,是要在課堂努力去完成的,而不是寫來給别人看的。
0
3
目标數量不要多,一節課認知目标不要超過三個。
0
4
重建學習目标的表述體系,不要用三維目标作為目标的表述結構,因為三維目标本身就有很多問題,這也是導緻教師們不知道怎麼寫的一個重要原因。
0
5
要學會科學有效地描述學習目标,不同的學習目标有不同的描述方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形成文學素養”,這樣的描述就一點不科學,是典型的形式主義,要杜絕。
情景設計中的形式主義
情景設計案例1:小學數學
教師創設這樣的情景:
小張用15.5元錢去買5包牛奶,問每包牛奶多少錢?
然後教師先把15.5元分成兩部分,15元和0.5元,15元除以5是3元。
那0.5元是5角,5角除以5是1角,1角是0.1元,
3 0.1=3.1,所以每包牛奶是3.1元。
然後教師再說,怎麼用除法算式得出3.1元呢?
情景設計案例2:小學語文
上課之前,給同學們聽一支歌。(播放《春天在哪裡》歌曲)
會唱嗎?跟着一起唱。
(生紛紛随着熟悉的旋律輕聲哼唱。)
師:這首歌的歌名是什麼?
生:《春天在哪裡》
師:春天來了,我們都想去找春天,你想到哪去找春天?
生1:我想到公園去找春天。
生2:我想到野外去找春天。
師:春天到了,我們都想找到明媚的春天。中國也有一位古代的詩人寫找春天的詩。(出示詩句:“兒童不解春何在,隻揀遊人多處行”)
師:誰來猜一猜,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猜對了表揚,猜錯了也表揚,表揚你的勇氣。
生1:兒童不知道到哪去找春天,隻知道往人多的地方去。
師:表揚,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古詩句)
師:你們比古代的人聰明。不僅兒童喜歡去找春天,大家都想去找春天。我們的冰心奶奶也要去找春天,冰心奶奶把這兩句詩改了一下(出示詩句:“遊人不解春何在,隻揀兒童多處行”),并以此為題寫了一篇散文。(生齊讀詩句)
在課堂上,情景設計很重要,能把幹癟的知識還原到一個場景中,讓知識活起來。
有個詞,叫過猶不及。在講新知時,情景是工具,有用時才用它,不用時就不要用,情景不是課堂上非用不可的工具。
本來不用設置情景就很容易理解,還要設置情景;本來用簡單情景就可以,非得用複雜情景。過度的情景設計,增加了學生的認知負擔,浪費學生的時間,甚至消解學生學習興趣。過度的情景設計也是一種形式主義。
備課中如何減少形式主義?
備課中除了上述的四種形式主義外,許多教師教案上明明寫的是重難點分析,可實際上隻列出重難點,并沒有分析,這是有其名無其實,這也是形式主義;在教學過程設計中,也存在各式各樣的形式主義,這類形式主義另文闡述,這裡就不細說了。
備課中的形式主義至少有兩大危害:一是讓我們形成不務實的态度、消解專業精神、養成說空話大話廢話的壞習慣;二是浪費自己的時間、浪費學生的時間、浪費紙張浪費電費等資源。
如何減少備課中的形式主義?
1
重建備課的文本結構。比如,把教材分析改為學習結果分析。即使要教材分析,它也不是普通教師的任務,應該是教材編者或者教參編者的任務。
2
要用專業化的工具進行真正的分析和設計,而不是想當然的說法。
3
要有專業化的表述,不要說一些廢話、空話、大話、錯話。
4
改變表述方式,可以用表格式、詞彙式、圖像式等多種表述方式,讓表述更簡潔清晰。
5
整個備課過程中,要時時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結果為中心,要有用戶思維,而不是以完成學校任務、給某個領導展示為目的。
人物介紹 | PROFILE
劉靜波巴德美際學校中學總校長高質量學習研究院院長
“高質量學習”理論創始人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學術院長
曾獲得廣東省基礎教育成果獎一等獎。原深圳市平岡中學校長,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專家、深圳市學科帶頭人、華東師大客座教授、華南師大碩士生導師、深圳大學碩士生導師,自2015年擔任深圳平岡中學校長以來,憑借“高質量學習”理論實踐讓學校教學成績迅速攀升,2018-2019年蟬聯深圳市高考工作最高獎項“卓越獎”,2019年深圳市高考公辦高中綜合績效指标第二,純文化科高考(不含藝體)進步率第二。
本文來源:本文綜合整理自微信公衆号高質量課堂,作者:劉靜波。内容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衆号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