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經典名句,原始出處是《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緻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其原創者為孔子高徒曾參,後經儒學大師梁啟超先生提煉濃縮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遂風行于世。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究竟如何解?看到這個問題,很多讀者會搖頭,這好像不能成為一個問題,就是字面意思:“提高自身修養,持好家,治理國家,平定天下”,這簡直是“So Easy,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古文了!”
然而,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我們再來看網上通用的解釋。修身,就是完善自己,行為有規範;齊家,就是管理好一個家族;治國,就是治理好一個諸侯國;平天下,就是安撫天下黎民百姓,使他們能夠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這個解釋明顯要專業許多,但筆者還是要說,這個解釋仍然是有瑕疵的,不夠精準。
接下來,筆者就為諸君試解之。
“修身、治國、平天下”,百科的解釋沒毛病,完全正确,問題出在“齊家”的解釋上。“家”是什麼概念?并非現代意義的家庭,家族。周代實行的是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給諸侯們,成立諸侯國,這些諸侯國有獨立的行政、财政、人事、軍事、外交等一系列權力。晉、楚、秦、齊等諸侯國奉周天子為天下共主,需要上交錢糧為供奉,需要帶軍隊随周天子讨伐敵人。諸侯們治理“國”,周天子治理中央政府直屬的土地,并統領諸侯國,所以周天子治理“天下”。
戰國著名“大夫”孟嘗君
諸侯們還要向下再分封土地,分封給誰呢?大夫。“大夫”,在這裡并不是醫生,也不是秦以後的禦史大夫、谏議大夫、光祿大夫等官職名稱,而是爵位。大夫有封地,世襲。比如商鞅,原名衛鞅、公孫鞅,封于商地,故稱之為商鞅;田文,襲其父爵于薛地,又稱薛公,号孟嘗君。大夫的封地,就叫做“家”。大夫的“家”,就相當于諸侯國中的“國中之國”。解讀到這裡,有些讀者就會想到,那些強大的大夫,手裡有土地,有錢有人,會不會造國君的反?當然會,比如著名的“三家分晉”,“田氏代齊”。
“齊家”中的“齊”,在這裡作動詞,意思是“治理,管理”,因此,齊家的解釋就是“治理大夫的封地”。請注意,“齊家”并不一定是治理自己“家”的土地和人民,也可以治理别人“家”的土地。因為大夫也要聘請“家臣”來幫忙治理“家”,于是有些強權的家臣也想篡權。例如春秋時期魯國的陽貨(呵呵,真是一個讓人蛋疼的名字啊。),為季氏家臣。季氏掌握着魯國幾代國政,陽貨掌握着季氏家政,所以陽貨成為魯國權臣。陽貨的野心開始膨脹,不滿足于頂着“家臣”名号了,所以囚禁季氏家主季平子,還真就于魯定公七年,當上了魯國執政,走上了人生巅峰。
綜上所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筆者的解釋就是:“學習各種知識,充實自己,提高個人修養,治理好大夫的封地,再治理好一個諸侯國,進而治理天下,使社會和諧有秩序,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亞聖孟子
家國天下,是一個從小到大,逐步遞進,不斷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所以孟子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以上解讀,如有不到之處,歡迎各位讀者留言指正。
本人原創。敬請各位朋友關注“山楓說文化與曆史”,投桃報李,本人也肯定會與各位互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