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宮的門檻:當時清代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遜位之後,依然居住在當時紫禁城的後宮,雖然一切供應都是皇帝的标準,但是也相當于變相的囚禁。皇帝喜歡騎自行車,于是就命人鋸掉後宮一部分的門檻方便自行車通過,但是老舊的封建思想認為門檻相當于皇族的臉面,可皇帝的命令也不得不聽。因此當時的造辦處将鋸掉的門檻精心改造,白天可以将門檻取下,晚上宮門下鑰後,就把宮門原樣裝回去。
2、關于故宮文物南遷:抗戰爆發,北平岌岌可危,首當其沖的即是故宮内浩如煙海的文物保護工作。國家為最大程度保護祖宗留下的東西,将所有的瓷器、書畫、木制物、珍寶等甚至包括一個重達半噸的石鼓提前半年裝箱打包,将文物分三批分别運往台灣、四川等地,分中、南、北三路,曆經十四年時間才重新回到故宮,幾乎無一損毀。而運往台灣的文物一樣沒拿回來,全部留給了國民黨。
3、故宮的房屋:故宮的房屋有9999間,每個門上的銅門釘是橫豎9顆,這種奇特的數字現象和古代中國人對數字的認識有關。古代人認為“9”是數字中最大的數字,而皇帝也是人間最大,因此要用對應的9。“9”的諧音為“久”,意為“永久”,又寓意為江山天長地久,永不變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