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經營”
關于企業的方向,運營的方向,掌舵人,領航者,我們又能說什麼,大家的條件不同,所面對的情況不同,怎能一句話就講得清楚呢?
又或者我還是一個比較老派的人,總活在過去那個階段,也是喜歡跟人談論那些“老餅”的故事,今天大家在一個看不清的環境中,都比較急躁,不像過去,我們就在那,産品在那,市場也在那,我們知道這個事可以這樣做,可以有一個這樣的結果,小小的改變,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清清楚楚談不上,但不至于迷茫。所以我們在今天還會談一些什麼“腳踏實地”的話,做就要實實在在的“做”。
時代變了,環境變了,我們講的産品也變了,今天大家都在講模式,講資本,講的是快速搶地盤了。可我還是相信有些東西它是不應該改變的,比如意識。經營的意識。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過去,我們經營講的是盈利,怎麼讓企業盈利是我們一直關注的,現在是這樣嗎?現在更多的是在追求市盈,誇張的市盈率。比如小米,就感覺還在做夢一般。
還記得,以前我們在咨詢過程中,得到的建議是怎麼以收益穩定的角度入手來進行管理,他們給我們講解的是怎麼樣的管理,可以穩定收益,不至于有較大的收益波動(企業的季度收益和年度收益之間,存在十分明顯的差異和變化)。對于當時的我們,這個是實用的,畢竟這種收益波動會讓投資者感到困惑,因為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他們更傾向于持續可預期的收益,且每一個階段的收益率都是可預期的。而對一家企業來說,經營性資産的多元化和業務的穩定性,是減少企業收益變化的主要方法之一。
經營性資産多元化,不同于現在大家都在生态經營,它主要起對沖單一市場業務,如寶潔,通過不斷地研發産品對不同市場進行沖擊,尋求穩定。這也意味着企業是能夠通過不同的産品,來挑戰不同的市場階層以及不同經濟周期,并通過業績合并來減少企業收益的波動。
以前我們講的是業務穩定,業務穩定意味有穩定的現金,也意味着企業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要求進行市場調整,也意味着這家企業對企業的運營方向有着很大的主動性,不需要受各方條件的影響,比如資方。沒有像今天的滴滴大戰這樣市場掠奪戰,反複地資本戰,因為最後資方肯定是需要回報的,那麼有意味着什麼呢?企業需要通過做一些他們計劃以外的事情來回報資方,結果呢?
不過我們那時更多的是在描述産品,通過渠道去獲取市場,而今天更多的是在描述願景,通過快速的方式(如資本)獲取市場,達到願景,少了我們那一份堅守,當然這份豐富的想象力,勇氣就是我們所不如的。隻是對結果的承擔呢?
依然記得當時那些咨詢公司給我們的建議,建立隐性價值。
我也想給今天的經營者一點建議,亞伯拉罕·林肯曾經說過:“可以騙人一時,不可騙人一世。”任何人都不會隻看一家企業的收益,除非這家企業因為能夠實現其承諾而可以讓人信任。
達成預期目标開始于确定一個實實在在的目标,在一個較好的衡量和反饋系統的配合下,能夠在必要時對戰略做出重大調整,同時能夠與内外部的股東進行良好而有效的充分溝通。當所有這些因素一起有效地發揮作用的時候,持續的可預期利潤的實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