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鍊》是莫泊桑1884年創作的經典短篇小說,以項鍊為主線,為讀者展示了書中人物的心理和行為,簡潔的語言深刻生動,刻畫了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形象。
出生在小職員家庭的瑪蒂爾德,因為長得漂亮,自然有天生的優越感。本以為自己的長相,配得上榮華富貴的她,卻命運弄人的嫁給了一個普通的小科員羅瓦賽爾。
生活的拮據讓她對财富和名望愈加渴望,欲望讓她愈加痛苦,她總是向往着高貴的禮服,富麗堂皇的住宅,還有那些上層人士們奢靡的生活。她的丈夫非常愛她,但精神上的滿足卻填補不了物質的渴望。
有一次,她的丈夫獲邀參加部長舉辦的晚會,他開心的把邀請函給瑪蒂爾德看,終于,瑪蒂爾德有機會去參加高檔的舞會,這大大地滿足了日漸增長的虛榮心。
為了參加舞會,她做了一件對她來說很貴的禮服,花了400法郎。為了能夠成為舞會的焦點,她又跑去向自己的朋友,貴婦佛來思節夫人借了一條鑽石項鍊。如願以償,她成了整個舞會上最受關注的人,很多人都望着她入神,很多人想要和她一起跳舞,甚至連部長都注意到了她。
她的美貌讓她在人群中格外的顯眼,成為晚會裡最光彩奪目的焦點的瑪蒂爾德享受着被人仰慕的感覺,但舞會後,她卻發現自己把貴婦朋友借給她的鑽石項鍊弄丢了。
最後,找不到項鍊的她隻能借錢買新項鍊還給朋友。為了還清債務,瑪蒂爾德節衣縮食,給别人打短工,和丈夫兩個人整整工作了10年才還清債款。
一位漂亮的女人,為此葬送了10年的青春。當她終于還清債務,在街上與貴婦朋友佛來思節夫人相遇,才發現那條借給她的項鍊是假的,最多值500法郎。
《項鍊》是莫泊桑諷刺虛榮和拜金主義的作品,他寫出了資本社會對錢和地位的渴望,最後戲劇性的結尾,升華了主題,揭露了那些被虛榮“綁架”的人們心中對物質世界的盲目追求,以及其極度空虛的精神世界。
但是,在我看來,除了很多人解讀《項鍊》裡提到的虛榮心與物欲的批判之外,我還看到了很多人性中的閃光點。
誠信救贖虛榮在上學時,老師為我們解讀名篇總是會喜歡從一個角度出發,然後用語言表達描述作者創作的初衷和目的,這種講述方式可能會讓我們缺乏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在我看的很多《項鍊》的書評中,他們大多在抨擊瑪蒂爾德的虛榮,而非她的誠信和善良。
我想,莫泊桑在設計結尾的反差時,就想到了用虛榮和誠信作為對比。
在小說的結尾,有這樣一個細節。貴婦佛來思節夫人得知自己被還回的項鍊是真的時,她并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憐憫的抓住了瑪蒂爾德的手,然後告訴了她,項鍊最多值500法郎的事實。
佛來思節夫人是誠實的。
她并沒有因為自己買了一個假鑽石項鍊而覺得“羞恥”,她對瑪蒂爾德說:“唉!我可憐的瑪蒂爾德!可是我那一串項鍊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我覺得這裡是莫泊桑有意而為。他并沒有醜化讓女主人公犧牲十年的貴婦形象,而是為我們呈現了一位充滿憐惜和尊重的貴婦形象。
書中還有一個小細節,在最開始瑪蒂爾德讓貴婦推薦的時候,她展示了手镯,珍珠項鍊還有鑲着珠寶的十字架,她并沒有首先推薦那個假的鑽石項鍊,從此處也能看出佛來思節夫人的真誠。
瑪蒂爾德是誠實的。
她借項鍊的時候沒有打欠條,但是她卻用了十年還債,她沒有逃避責任,她借錢買了項鍊并且還給了主人。
雖然她向往奢華的生活,她愛慕虛榮,但是對于一個年輕的女人來說,我想我們都有這樣的一個階段,我們都喜歡漂亮的衣服和珠寶,我們也向往過奢華的生活。
瑪蒂爾德沒有過度的沉溺于這種向往中,而是主動用自己的雙手還清了債務,雖然這花了她10年的青春,但我認為,她是個有責任感的人。她主動承擔下了自己犯的錯,在那個時代,這很可貴。
雖然她曾經虛榮過,但她并不壞。
莫泊桑在整個小說的叙述中,把她的形象描述的很飽滿。《項鍊》裡固然有很多負面的人性問題,但是它背後卻也傳遞了人性中最可貴的一點:誠信。
思維的轉變來源于視角的轉變瑪蒂爾德為了償還項鍊,放下曾經的虛榮,吃苦打拼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在這個過程中,她逐漸接受了自己的現狀。如果把物質當成唯一追求的目标,那是很可憐的。這些比較和不滿足而帶來的痛苦,本就是自己帶給自己的。
叔本華曾經說過: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瑪蒂爾德的人生不就是在痛苦和欲望之間搖擺麼?在舞會之前,她的欲望從未得到滿足,而在舞會中,片刻滿足後的虛榮卻帶走了她10年青春。
記得之前看過一本書叫做《幸福的方法》,作者泰勒博士畢業于哈佛大學,他對幸福這樣定義:“幸福并不完全取決于我們得到了什麼或身處何種境地,而是取決于我們選擇用什麼樣的視角去看待生活。”
曾經的瑪蒂爾德極度羨慕身邊的有錢人,她看着鏡子中自己的美貌,再看看一地雞毛的生活,她心情是糟糕的,因為她的眼力隻有比較和對自己當下生活的不滿。這種嫉妒的情緒讓她不能享受當下的生活,而是活在别人的眼光裡。
舞會後項鍊丢了,她内心的虛榮變成了償還的代價。她隻能抛開曾經的思想,專注在如何賺錢還債。這個外力作用雖說并不是什麼好事兒,但是我卻認為這是一種救贖,救贖了她的虛榮,讓她接受了真實生活的自己。
如果我們的生活隻有比較,我們隻會耗費自己的精力,變成情緒的奴隸,永遠也無法真正的面對生活。把物質當做人生唯一追求的目标,是非常可悲的。
生活的艱辛讓虛榮的瑪蒂爾德發生了轉變,在小說的結尾,當外表不再光鮮的瑪蒂爾德遇到貴婦時,她并沒有不自在,而且也沒有自卑,而是大膽的承認自己的身份,還說出了為了項鍊付出的十年青春。
成熟的人會正确看待真實的自己,他們不屑于僞裝,更不會為了一個舞會就去向别人借項鍊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曾經那個瑪蒂爾德已經成長成了另一個人,因為她懂得了正視自己的重要性,當她明白生活并不是活給别人看時,她就沒那麼糾結了,也可以像别人坦誠的展現真實的自己。
被丈夫羅瓦賽爾寵溺的瑪蒂爾德,并沒有你想的那麼慘很多女人的一大夢想就是深愛她的丈夫,自始至終瑪蒂爾德其實一直擁有着别人渴望的愛情。她的丈夫羅瓦賽爾雖然隻是一個小職員,但是他卻非常愛她。
他知道妻子的虛榮,但是他并沒有抱怨,而是用盡一切辦法滿足她。他為妻子争取了參加高貴晚宴的機會,妻子因為沒有漂亮禮服而抱怨時,他并沒有發脾氣而是安慰她,并和她一起想辦法滿足妻子的想法。
文中有一段詳細的描寫,當妻子在他面前流下眼淚時,他急忙問妻子怎麼了,當妻子說因為自己沒有漂亮禮服時,他放棄了自己打獵的計劃,把錢留給了妻子做漂亮禮服。一個把妻子要求放在首位的丈夫,對妻子的寵溺讓很多人羨慕。
在我看來,瑪蒂爾德的精神世界應該是豐富的,但是欲望還是讓妻子對這些看似珍貴的真摯情感視而不見。
後來,項鍊丢了之後,莫泊桑也有過一段描寫,因為丈夫和妻子都沒有記下車子的号碼,所以無法找到項鍊的下落。後來妻子幾乎放棄了找項鍊的努力,但是他卻丈夫并沒有埋怨妻子粗心大意,而是主動去一遍遍的尋找。
好的愛情應該是同甘共苦,而不是互相抱怨。
羅瓦賽爾不僅深愛着妻子,而且還在危難時刻不離不棄,他是個有擔當的好男人。後來得知項鍊的價格的時候,他主動提出用自己父親給他留下的遺産,一萬八千法郎,來支付部分鑽石項鍊的費用。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他們從前的生活本就不富裕,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想着享受一時的快樂,拿出父親留下的遺産來大肆揮霍。
從這些細節,我們能夠看出羅瓦塞爾的成熟穩重,他身上有很多閃光點,值得現在的一些男士好好學習。
總結最後,我想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瑪蒂爾德并不是一個天生命苦的女人,她有愛她的丈夫,他們的婚姻并沒有因為突如其來的債務而破裂。雖然她曾是個愛慕虛榮的人,但是她卻誠實勇敢,積極地用自己的雙手改變現狀,最後終于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她擺脫了對物質的欲望,而是學會腳踏實地的去生活。
莫泊桑的《項鍊》把每個出場的人都刻畫的非常深刻且多面,我們很難評判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因為他們都有屬于自己的閃光點,也有一些小缺陷。但生活中的我們不也是如此麼?
我們都試着學習接受真實的自己,不要用嚴苛的标準去衡量别人,寬容善良的去與這個世界相處,我們都會比從前更快樂一些。
不要因為現在大衆對成功的定義就去追逐權利和金錢,很多在山頂的人并不見得多麼快樂,一旦失足跌落,就會像瑪蒂爾德一樣,走過十年的艱辛後,才悟到人生的真谛。
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必須明白,追求物質享受無法帶來真正的幸福,他們的總體生活品質甚至比那些從未企圖追求物質的人們還要低。——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
也許我們都曾像瑪蒂爾德那樣迷失過自己,但希望看到文章結尾的你,可以活出真實的自我,真正享受内心的平靜和快樂,保持誠實的品質,樂觀的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學會發現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
感謝閱讀,你的每一個點贊收藏轉發,都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我是每周讀三本書的San蝶,關注@早安讀書,分享更多好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