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理解文化差異

如何理解文化差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22:12:30

作者:詩道駿言

虛詞“的、地、得”,有很多人寫字或打字時分不清、用不對,難免被人嘲笑“語文差”“沒文化”。用不對這三個字,真的是沒文化嗎?

老夫認為:不能一概而論、一棍子打死。

如何理解文化差異(分不清的地)1

“的、地、得”作為虛詞使用時,它們的發音是完全一樣的,都讀輕聲“de”。但是,它們的分工會有所不同。具體來說,

A. “的”主要是定語的标志,它用在修飾語和名詞性中心語之間。

例如:

我的朋友、解放區的天、精彩的演出、這本書的出版

“朋友、天”都是名詞無疑,“演出”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動詞,例子中作名詞用;“出版”是動詞,但是在例子中,它指稱“出版”這件事兒,也是臨時名詞化了。所以,上面四個例子中,修飾語和中心與之間都應該用“的”。

B."地"主要是狀語的标志,它用在修飾語和動詞性的中心語之間。

例如:

慢慢地走、認真地看、大大方方地端茶倒水、鋪天蓋地地飛來

上面例子中“走、看、端茶倒水、飛來”都是動詞性成分,前面的“慢慢、認真、大大方方、鋪天蓋地”都是狀語,所以,它們中間應該用“地”連接。

C.“得”主要是補語的标志,它用在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分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狀态補語,例如:

笑得很開心、睡得真香、氣得肝兒疼、累得上氣不接下氣

第二種是程度補語,例如:

好得很、嚴重得多、爽得不要不要的

第三種是可能補語,例如:

看得懂、拿得動、吃得下、說得來

這種可能補語的否定形式是“v 不 補語”,例如,看不懂、拿不動、吃不下、說不來

以上是說三者大緻的區别。

不過,實際情況要複雜一些。

因為,“的”和“得”還有别的虛詞用法。

1.“的”還可以與動詞、形容詞結合,構成名詞性“的”字詞組,例如:

說的、唱的、開車的、剃頭的;紅的、黑的、便宜的、漂亮的

上面的例子都相當于一個名詞,說的=所說内容、唱的=所唱内容、開車的=開車的人、剃頭的=剃頭的人;紅的=紅色的東西、黑的=黑色的東西、便宜的=便宜的東西、漂亮的=漂亮的人或事物。

2.“的”還可以作語氣助詞,例如:

好的、可以的、這是錯誤的、那是完全行不通的。

“得”除了作補語标志,還可以作實詞,表示可能,讀音為二聲,讀若“德”。例如: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由于“的”有特殊用法1,有時候會跟補語标志“得”發生重疊,即用“的”或“得”都可以。例如:

你說的有道理。(你說的話有道理)

你說得有道理。(你說話有道理)

在這一點上,用“的”還是用“得”就很費腦筋了。實際上是兩可的。

說個題外話,作為結構助詞的“的、地、得”的區分,是現代學者人為規定的,它們的實質是人工的語法标志,隻為書面語服務。

在口語中,我們中國人是不區分“的、地、得”的,它們發音完全相同,說話人不會說錯、聽話人也不會聽錯,所以,完全沒有區分的可能和必要。

因此,可以說現代漢語中的結構助詞“的、地、得”是人造書面詞,不是真實的自然詞,它們在口語中沒有區别。書面上正确使用“的、地、得”,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現代漢語語法知識水平,但不能以此為據,斷定一個人綜合的文化水平。

與此類似的,還有三個字“它、他、她”,也是人造的書面符号,并不是自然語言中有這麼三個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