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博大精深,尤其是文言文,每個小小的故事,卻是蘊含着大大的哲理,最能啟迪孩子,滋潤孩子幼小的心靈!國學經典,就像春雨,無聲勝有聲的滌蕩在每個人心間,無形之中擁有深厚的語文文化素養和高雅不凡的言談舉止!
今天我們學習的文言文選自《禮記》中的《嗟來之食》。
嗟來之食齊大饑⑴。黔敖⑵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⑶之。良久,有餓者,蒙袂⑷輯屦⑸,貿貿然⑹來。黔敖左奉⑺食,右執⑻飲,曰:“嗟⑼!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⑽唯⑾不食嗟來之食⑿,以至于斯⒀也!”從而⒁謝⒂焉,終⒃不食而死。 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注釋: ⑴大饑:嚴重的饑荒。⑵黔敖:春秋時期的貴族。⑶食(sì):同“飼”,把食物給人吃。
⑷蒙袂(mèi):用衣袖遮着臉。袂,衣袖。
⑸輯屦(jù):拖着鞋子。屦,古代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⑹貿貿然:昏昏沉沉的樣子。
⑺奉:同“捧”,這裡指拿着。⑻執: 端。
⑼嗟:喂,歎詞,表示命令或呼喚。
⑽揚其目:瞪着他的眼睛。⑾予:代詞,“我”。
⑿唯:在句中起連接作用,“因為”。
⒀嗟來之食:帶有侮辱性的恩賜。
⒁斯:此,這種地步。⒂從:追上去。
⒃謝:道歉。⒄終:最終。
譯文:齊國發生了嚴重的災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擺在大路邊,用來給路過饑餓的人吃。過了很久,有個饑餓的人用袖子蒙着臉,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來。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湯,說道:“喂!來吃吧!”(饑民)擡起頭瞪大他的眼睛,盯着看着他,說:“我就是因為不願意吃帶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到這個地步!”饑民謝絕了黔敖的施舍,最終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件事後說:“小事情啊!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後,則可以去吃。”賞析: “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氣節和自尊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傲骨,古今中外屢見不鮮。
從施予者角度說,行善缺少禮貌,好事也會變成壞事。
如果施予者認識到錯誤并道歉,人也應該給人一個改過的機會,這樣,大家皆大歡喜。饑民也不至于餓死!
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