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招聯金融特色

招聯金融特色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9:54:14

招聯金融特色(消費金融新浪潮)1

消費金融公司們面對的是一個新的市場格局和經營環境。他們要比拼的不再是規模增速和營收增長,而是一次次穿越周期、再次出發的能力,以及因勢而變、逆流而上的韌勁。

——馨金融

洪偌馨、伊蕾/文

盡管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2021年,我國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率依然增加至65.4%,在「三駕馬車」中穩居第一,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消費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或将進一步提升。

在金融業中,與消費關系最為緊密的消費金融業務也經曆了同樣的周期震蕩與階段性調整。眼下,随着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監管部門對于相關行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其中包括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加大鄉村振興與「新市民」需求方面的服務支持力度。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錨定高質量發展、着眼長遠的背景之下,監管部門「因需實策」,而市場參與者也必須「随需而變」。

這是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軌迹變遷的核心線索,也是它承載的社會使命所決定的。過去幾年,消費金融公司在利率、産品、技術和商業模式等方面都已經過數次疊代,這個過程折射出的是整個社會經濟、用戶需求與底層技術的變化。

而最近,剛剛迎來7周年的招聯消費金融正是這個行業演進中的縮影。

作為國内消費金融公司的領頭羊,招聯消費金融的成立時間并不算早,但是在關鍵節點上的選擇、對技術的不吝投入,以及穿越周期的戰略定力,都是其勇立潮頭的關鍵。

根據中國聯通年報披露,2021年,招聯消費金融實現淨利潤30.63億元,較上年的16.68億元增長83.6%;營收159.33億元,較上年的128.16億元增長24.3%。

這家迎來7周歲生日的消費金融公司再次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1 領航者

如果以2009年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在國内落地作為開端,到2014年,消費金融行業迎來了第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這一年,信貸業務搭上了移動互聯網的順風車,進入了高速增長的繁榮期。

互聯網巨頭們以場景和流量為媒,開始大舉布局這個蘊藏着巨大潛力的賽道。

先是京東白條、螞蟻花呗陸續加入戰局,而後,更多無場景的消費信貸産品陸續推出,包括螞蟻借呗、騰訊微粒貸、百度錢包等進入市場,坐擁交易場景優勢和巨大的流量紅利使他們迅速成為消費金融市場的「明星」。

與此同時,沉寂許久的消費金融牌照也再度「開閘」,包括招聯金融在内的6家公司在2014年獲批籌建。

在此之前,捷信、中銀等首批進入市場的四家消費金融公司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以「線下」為主,依托于股東的資源優勢,他們在當時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進展。

但對于消費金融市場的「後來者」而言,将更多的資源投向線上還是線下,這是一道不可回避的選擇題。

借着移動互聯網的東風拓展線上市場顯然是極具吸引力的,但這也對于公司的線上化能力——從營銷、風控到管理和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還會與互聯網巨頭在市場上「短兵相接」。

因此,當時陸續獲準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大都也從善如流,選擇了更為常規的發展模式,以線下為主或者采用線下 線上結合的模式。招聯金融則是第一家,也是當時唯一一家純線上經營和展業的公司。

在當時看來,招聯金融的這個選擇顯然有些「舍近求遠」,畢竟,其股東招商銀行和中國聯通在線下渠道方面有着令同業豔羨的資源。但瞄準了移動互聯網大勢的招聯金融堅定地選擇了一條與衆不同的路。

在前端,一方面招聯金融将各個業務受理點全面線上化,另一方面則積極拓展合作夥伴,将産品和服務嵌入購物、旅遊等消費場景;後台則通過自建核心系統完成客戶信息分揀、信用報告解析、風險定價、信用合同審核、貸款審查與貸後監測全流程管理。

與此同時,招聯金融也是當時行業裡最早自建場景的公司,通過吸引品牌入駐、不斷豐富消費維度、滿足用戶需求來形成「閉環」,在獲客、留存、交易和服務的過程中延長服務周期、構建服務壁壘。

也正是這樣的模式選擇,為之後招聯金融線上化、數字化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奠定了基礎。

比如,出于場景、産品、用戶快速擴張的需求,在底層「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招聯金融在開業初期就完成了業務系統整體上雲、核心系統去IOE的「進階」,成為同業内首家全系統去IOE、首家系統整體上雲的公司。這樣的「基礎設施」不僅可以支持消費金融服務實現7*24小時不間斷,也使得招聯金融在業務擴容時得到強有力的支撐。

如今回過頭去看,無論是金融機構的加速上雲,還是「雲原生」的興起,都是市場進化與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過去兩年的「疫情」更是對機構數字化能力的一次集中「大考」。典型如風控環節,随着市場周期的降臨,包括就業形勢、行業波動的外部複雜因素都對平台的風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前,招聯金融通過深度挖掘内外部數據資源,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自主打造了覆蓋風險管理全流程、多層次、互聯網化的「風雲」風控系統。

據了解,該系統能根據不同風險的客戶、不同場景的消費進行智能分級、自動校驗、模型評分,在短短幾秒鐘内可以建立客戶風險畫像,能夠在高效審批的同時對風險行為進行有效攔截。

并且,随着欺詐手段的升級和風險事件的複雜化,招聯金融也在不斷優化風控「防火牆」。

典型如招聯金融開發的「GPS漁網」、「圖譜風控」系統。前者主要以客戶GPS信息、行為數據、客戶畫像及已認定的各類欺詐客戶為數據基礎,通過實時聚類,篩選欺詐案件發生位置,實時管控數萬個高風險區域,可以極大提高風險識别效率;後者則通過運用社交關系網絡由點及面,把肉眼和規則無法識别出來的詐騙團夥一一甄别出來。

數據顯示,招聯金融的平均欺詐率為0.002 BP,即一千萬批核客戶中隻有2單欺詐,而2020年銀行卡平均欺詐率為0.75BP。

此外,疫情之下,另一個考驗金融機構數字化能力的細節則是對于突發狀況與特殊市場環境的響應與協調能力。

以招聯金融的實踐來看,他們在短時間内自主研發了「3 N」的虛拟職場管理新模式,即3個物理職場加N個虛拟職場。在無需現場辦公的條件下,發起者可以「一鍵」拉起虛拟職場所需要的資源環境,30分鐘即可建立一個千人規模的虛拟職場。

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對科技升級的前瞻,對風險底線的把控,還是對「敏捷」能力的修煉,招聯金融從創立之初到現在,都走在了行業前面。

2 初心為「錨」

消費金融行業在移動互聯網起步階段經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但也一度面臨着去泡沫化的壓力。

2017年是一個全網放貸、全民借錢的畸形時期,幾乎所有自帶場景和流量的公司都參與其中,數家金融科技平台依托現金貸和P2P業務的紅利順勢登陸資本市場。

但也是在這一年,随着趣店上市後引發的輿論風暴愈演愈烈,高歌猛進多年的消費金融市場走到了「拐點」,被規模增長與資本擴張遮掩的問題逐漸顯現,不少曾經風光無限的公司都跌下了神壇。

彼時,招聯金融已經完成了業績「登頂」,2017年其淨利潤達到11.89億元。當時,由于互聯網金融行業全面進入整治期,騰挪出了一定的市場空間,對于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來說不失為一個搶占市場的好機會。

然而,就在消費金融市場最為火熱的時候,招聯金融卻并沒有乘勝追擊。

從數據來看,進入2018年以後,招聯金融主動選擇了收縮戰線。對此,其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曾提到,這個戰略選擇的背後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消費金融市場共債風險擡升,資産質量惡化的苗頭。

在之後的發展中,招聯金融将更多重心放在了客戶的精細化運營與産品優化方面——領先行業一步開啟了「以用戶為中心」的轉型。所謂「以用戶為中心」,一個必須要厘清的前提是平台的目标客群到底是誰。

在其他平台狂飙突進時,招聯金融很早就已經意識到,客戶的數量并非越多越好。即便是普惠金融,「普」依然是有度的,否則它要麼會加劇風險累積,要麼成為公益慈善。

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底,招聯金融累計發展注冊用戶超過1.5億人,鄉鎮地區用戶占比超過60%,戶均貸款5000多元。他們是長尾市場上金融服務滲透嚴重不足的群體,但具備良好的信用和還款能力。

在目标客群明确的基礎上,圍繞客戶需求,招聯金融将服務進一步嵌入到更多場景中,并在産品創新方面加大力度。

一方面,自主支付類産品「好期貸」的産品矩陣不斷豐富,對于細分客群的吸引力不斷提升;另一方面,招聯金融還率先布局了信用付類産品,這使得客戶可以更加順暢地在各類場景中,獲得小額高頻的普惠服務。

到2020年,疫情沖擊之下,消費金融行業也遭遇「地震」,加上監管部門對于一些機構的整治,市場風險再度攀升。

與此同時,央行頻頻喊話「不宜以消費金融刺激消費」,證實了「普有度」的前瞻性,在存量時代,更多機構開始比拼存量運營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對于「惠」的關注也越來越多。

圍繞「惠無止境」,招聯金融陸續推出額度「慧」商量、價格「惠」商量、還款「會」商量等系列舉措,圍繞客戶需求在額度、價格、周期等層面提供更加「千人千面」的金融服務,拓展普惠金融的廣度與深度。

從更高的維度來看,這些服務需要中後台不斷疊代升級的數字化能力提供支持。

例如,招聯金融自建的「AI智慧大腦」,是融合思維算法、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别技術為一體系統工程,并增加了更深層次的認知技術,賦予機器人情境感知和自主認知能力。

同時,基于招聯金融特有的海量金融數據以及思維建模算法,在感測、分析、整合風控系統運行的各項關鍵信息基礎上,通過不斷疊代和自主學習,模拟人工進行實時作業處理,實現與智能貸後管理、客戶服務等業務策略耦合。

目前,招聯金融已上線近兩萬個智能AI機器人,承擔大部分在線客戶服務工作。

其中,在2020年疫情突發時,招聯金融啟用了約5000個智能機器人進行服務,盡可能覆蓋面向客戶的多場景服務,且支持不同渠道、不同客戶功能個性化深度定制。

以催收為例,基于對海量用戶的分析和數據挖掘,當前,AI作業效果明顯優于人工,貸後管理A1階段(6天以内)AI替代率可達100%;在保證貸後管理業績和效果前提下,每年可大量節約人力成本,且多項指标優于行業平均水平。

3 穿越周期

經曆了2年的調整之後,消費金融的新浪潮已經到來。

放眼整個行業,以afterpay為代表的新産品、新商業模式給行業帶來了新思路——不隻是C端,B端,尤其是小微企業也存在精細化運營的機會和金融服務需求。

而從市場環境來看,經濟的穩步增長、以公平分配和共同富裕為代表的新發展目标,将帶來居民消費能力的顯著提升,随着消費需求的增長,消費金融的發展再度被打開了空間。

此外,綠色金融等新興市場機會也在向有能力的機構敞開懷抱。

但眼下,消費金融行業的競争壁壘卻不止于資産端這一側。與前幾年不同,消費金融行業受到的監管愈發嚴格和細緻,從貸款利率、服務流程、到催收方式……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合規成本和運營成本。

由此一來,把控好風險成本、資金成本便成為了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以招聯金融為例,因其穩健的經營理念和業績表現,在資金端的優勢愈發明顯。目前,其主要的融資渠道包括同業授信、外資銀團貸款、同業拆借市場、發行金融債券等。據悉,招聯金融僅授信銀行便已超過200家。

融資途徑多元化不僅豐富了招聯金融的資金來源結構,更提高了招聯金融的資産負債管理能力。對于一家消費金融公司來說,這是持續成長的基礎,也是穿越周期的底氣。

而在融資成本上,招聯金融也體現出了較強的議價能力。

以2021年,招聯金融獲批的85億元的金融債券為例,這不僅再次刷新同業獲準發行金融債最大額度,發行票面利率也遠低于同業平均水平。從後續的發行情況來看,已發行的兩期金融債三年期利率分别為3.7%、3.55%。

融資能力的強弱,以及融資成本的高低,不僅是對一家企業綜合能力的認證,更會大大增強其後續業務發展的潛力和空間。

從第一批牌照發放至今,中國的消費金融行業已經走過十三年。期間,經曆了整個市場從0到1的漫長磨砺,也經曆了消金盛世下的烈火烹油,再到監管肅整時的行業震蕩。

如今,消費金融公司們面對的是一個新的市場格局和經營環境。他們要比拼的不再是規模增速和營收增長,而是一次次穿越周期、再次出發的能力,以及因勢而變、逆流而上的韌勁。

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你我都該珍惜原創的價值,相信優質内容的力量。

轉載請注明來源、微信号及作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