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有豐富的曆史文化内涵,如春節,貼春聯、守歲、互相拜年等,由來已久。西晉周處《風土記》:“至除夕,達抄旦不眠,謂之守歲。”但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百姓,不同的地方,春節習俗也是有區别的,如北方春節吃餃子襲,據說與張仲景有關;南方春節吃醪糟,醪糟的曆史更悠久。過去人們除夕守歲分歲酒,分的就是當年所釀之新酒,一般是米酒,也叫醪糟或酒釀,而不是現在的老白幹之類。
春節是農耕文明的産物,具有濃郁的農耕文明曆史文化内涵。農耕文明時代,春種、夏鋤、秋收、冬藏,年複一年,歲歲如是。人們生活節奏慢,辛苦勞作之餘,偶爾會在小的節日裡聚會宴飲一下;更會在豐收之際,尤其是除夕、元旦(指農曆大年初一)時祭祀天地祖先,爆竹聲中一歲除,把酒話桑麻,總結過去,同時積極謀劃來年,憧憬未來,一年之計在于春,新年納吉慶。那時的節日,節味問濃,人情味更濃。現在城裡過節,節味不如農村,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城市化以後,人們的生活工作節奏快,人人之間缺乏答過去那種淳樸的人情味,加之城市景觀與農耕文明時代的田園風光、“四合五天井”民居等建築也相去甚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