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青年時,可謂政通人和,以範仲淹、歐陽修正領導着一場文壇革命。蘇轼也是在這個的環境下,與弟弟蘇轍在父親蘇洵的帶領下由蜀入京,參加科舉,兄弟雙雙“一戰成名”,名滿京城,蘇轼從此得到了歐陽修的賞識和高度認可,仕途一路順風。 結束事與願違,伴随和影響着蘇轼大半生的就是王安石變法了,雖然變法沒有太多成績,但蘇轼的集團(舊黨)與王安石集團(新黨)的政治鬥争卻愈演愈烈。仕途随着黨争起起伏伏,最好的時候也進了京,進入了權力的最高層,隻是短暫時間,大部分時間是一貶再貶,一直被貶到不能再遠的儋州(今海南省),最重時因“烏台詩案”入獄,差點送了性命。宋王朝也是每況日下,一日不如一日,在蘇轼去世後20多年,發生了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北宋随之滅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