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無比寒冷卻又無比蕭瑟的冬天,很難再有怎樣快活愉悅的氛圍。尤其是萬物凋零之際,人世間那些恰好的人事,卻冷不丁地猝然而終。也許一切都将走向必然的歸宿,就像那天際間飄飄渺渺的雪花,永遠不知要紛飛到何處。如此天地涼薄,朔風哀哀,不知老天有何用意。也曾幻想着那麼一場雪,來存托此刻虛空寂寥的内心,且問茫茫世間,誰人真正能夠領悟雪花飄零、漫天飛舞情懷呢?隻怕此刻,再也無法身臨林清玄先生筆下鮮活明快的心境了:“雪,冷而清明,純淨優美,念念不住,在某一個層次上,像極了我們的心。”
在這個微光殘照陰風怒吼的時節,何曾能夠于那清風習習的竹林之間安步當車蠕蠕而行?縱然抱着"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的心态,卻也無法追尋和體悟這世間真正美妙的所在。必然,久居籠網之中,我們都被聒噪喧鬧的生活徹底攪亂了思緒,也騰不出一時半刻的工夫,好生地慢将下來,靜靜地感受生活的滋味,感受生命的氣息,探索世間唯美的風采。也曾,渴望活出光輝璀璨的模樣。終究,卻是活成籍籍無名的姿态。既已是鮮活的生命,終究是要具備生而為人的真性情,然而,我們終究逃脫不了世俗的懸念。無疑,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世事難料,莫不正如先生所言"今生今世,情如白雲過隙,物則是夢幻泡影"?
如此甚好之人,怎麼就這樣不動聲色的離開了呢?說來無不讓人感到驚愕和惋惜。我與林清玄大師素昧平生,也不曾用心拜讀先生的大作,自然對林先生的傳世經典無以評說。也曾,林清玄這個鮮妍妩媚的名字,一直印在我的腦海中。因為迄今為止,我還記得語文考試中那篇閱讀理解就是林清玄先生的《生命的化妝》,而那句言近意遠的句子至今言猶在耳:“ 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可是,時隔多年,大千世界,整容之風盛行,美顔之氣亂竄,塗脂抹粉比比皆是,如此真正有誰能夠心領神會呢?也許隻有林先生才深谙其中的妙谛。可是,如此智慧的一個人,怎麼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離開呢?
如此甚好之人,怎麼就這樣悄然之間撒手人寰了呢?在這個文化經典源遠流長的時代裡,可是文化名人卻相繼告别了我們。他們輕盈優雅地來,卻又靜寂安詳地去,何曾不讓人感到痛惜和慚愧。從此,人世間又少了一位風度翩翩的曠世奇才。而我們,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歡樂悲喜中,何曾體會到那種文化泯滅的危機。想必對于老一輩文化前輩,這個時代最欠缺的就是他們身上那種曆經滄桑卻又無畏無懼的精神。文化本可以生生不息,可是精神何以薪盡火傳呢?
也許,從文化前輩林清玄《玄想》、《清歡》、《林泉》這三冊書中,我們可以找到至真至善的法寶,也可以領悟到無人能及的人生哲學。從苦辣到酸甜,從入世到出世,從功成到歸隐,從悟道到出山,起伏跌宕,一來一往,自始至終,其人其行,都是一部精彩絕倫的傳奇。林清玄先生的辭世無疑是文藝界的一大損失。可是,盡管如此,文化長河奔騰不息,總不能就此戛然而止,想必後生晚輩們對文化思想的傳承并沒有就此作罷,其留存世間的文化瑰寶勢必曆久彌新,光芒閃耀。
也許,此時此刻,總有一種怅然若失的感覺。人間的清風,溫馨拂面,讀其佳篇,如飲甘甜,斯人雖已逝,思想亦永存。也許生命的始終是不确定的,可是生命的底色是可以自己打造的。林清玄說過,生命隻是如此前行,不必說給别人聽,隻在心裡最幽微的地方,時時點着一盞燈,燈上寫兩行字:今日踽踽獨行,他日化蝶飛去。今天,大師就這樣紛飛,化蝶如雲。他留給世間的回響,如神山古刹的黃鐘大呂,餘音袅袅,不絕如縷,甚是悅心。
誰人知道,那個曆盡人間百苦的寒門少年,竟然能夠從那饑腸辘辘的苦海裡泅渡出來,着實是一件多麼不易的事情。且看林清玄之前所從事的工作,何曾不是苦辣酸甜一應俱全呢?從服務員到洗衣工,從搬運工到屠夫,從小職員到大作家,這坎坎坷坷,一步步走來,無不是任重道遠,可是,苦難的生活背景,從未摧毀才子對生活對理想火熱的心。一個非凡之人,必然遭受世間非人的境遇,而後方可,心硬如鐵,百煉成鋼。而人世間撲面而來的疾苦和痛楚,卻又無形之中鍛造出一顆柔軟的心,從此更敏銳和深情洞察人間萬象。也許,從大師起起落落的人生曆程,全然值得我們去思悟和探索,而不是停留在膚淺的外向和表象,永遠不曾發掘生命深處的礦藏。然而,"參破世間的苦,得見生命的真"。這一切,虛虛實實,冥冥滅滅,唯有林清玄大師最懂。
誰人清楚,苦難的童年帶給我們不僅僅是一把辛酸味,其實更多的是從那苦難的歲月裡咀嚼生命的況味。命運總是莫名的給人開玩笑,讓人在不斷的掙紮中彷徨,也讓人在不盡的折騰中成長,仰天長嘯也好,星光趕路也罷,盡管命運決定了人生的走向,可是它并不能改變着生命的姿态。一旦振作起來,重拾生活的火把,燃起生存熱心,一切都不是問題。生活未必事事如意,可人生依然要有創意,現實不曾給我們錦衣玉食峨冠博帶,我們就要推陳出新另起爐竈。務必要從生活的煉丹爐中,提煉出最純最真的靈丹妙藥。像林清玄大師,也一定是在現實的熔爐裡千錘百煉,才有了如今的不世之功。
生命的陣痛本來就多,可是有史以來真正做到苦中作樂者有幾人呢?毋容置疑,這樣一個食盡人間煙火的翩翩少年,縱然在命運的泥濘中摸爬滾打,卻也能夠與命運把酒言歡。盡管被生活的負荷鼓搗得聲嘶力竭,卻也能夠另辟蹊徑心寬體胖,深刻地體悟到人間至味的最美清歡。林清玄娓娓道來,卻如此真切醒目‘’既生而為人,就要承擔,安然接受人生可能發生的一切。” 而以清淨心看世界,歡喜心過生活,如此從容處世者,唯恐千載難逢吧。他對生命如此大徹大悟,對境遇如此不卑不亢,無比讓人稱道和歎服。而其行文流水,洋洋灑灑,如此妙筆生花,如此肺腑之言,如此筆耕不辍,無外乎就将生活的大道理簡而言之地诠釋出來,供世人觀摩品鑒。隻是,我們熱衷功名利祿,卻疏于世間清芬雅趣。
日子的煩憂從未間斷,可是我們總不能被煩憂的現實所裹挾。快樂未必常有,痛苦也在所難免,也許各自命運不同,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可是又有什麼要緊的呢?如果連歇斯底的情緒都掌控不了,何以能夠做到掌控人生?況且,人生一輩子,赤條條地于這光怪陸離的世間走一遭,總不能光溜溜地來,光溜溜地去,那多沒意思啊?很多時候,所有的心結和糾結,無疑是覺悟太淺。 不曾通透人生的新穎妙法。正如林清玄先生地闡述“關鍵是覺悟,人生的快樂痛苦都是覺悟。我們走過了許多春夏秋,我們走過了許多冷暖炎涼。仍然能保持單純的初心,一直向往生命的美好。”然而,天有不測,先生突然離世,卻給世人綿延不絕的哀思。空山松子落 幽人應未眠!先生固然已西去,卻留給世間不盡遐想。看那明月空照,聽聞那溪間水聲,誰曾走過那樣一個遺世獨立、羽化登仙的世界呢?心湧萬千如無塵,花落林間似有聲。誰攜書酒林泉隐?盡興歸來已黃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