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年末深圳舉辦的安博會上海康、大華、宇視沒有參與線下的展會。這些公司稱缺席的主要原因是疫情,不過外界也有聲音認為疫情是這些公司的說辭,背後原因是安防行業迎來了頭部公司的集體轉型。
安防企業擴展更多場景安防産業作為AI技術最大的應用場景之一,在2020年中國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53億元。安防行業主要包括視頻監控、出入口控制與管理、入侵報警、樓宇對講等細分行業。回溯安防産業的曆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模拟監控階段、數字監控階段、網絡高清監控階段以及智能監控階段。
模拟監控階段始于改革開放時期,當時中國的安防産業大部分被國外廠商占據,深圳首先引進了三星、博世等企業。這一階段的視頻監控系統主要由前端的模拟攝像機,後端的視頻矩陣、磁帶錄像機(VCR)和電視牆構成。
VCR的存儲容量十分有限,因此在2000年後數字硬盤錄像機(DCR)取代了VCR。DCR需要圖像編解碼、存儲、網絡訪問等相關技術的支持,這也成為了中國本土企業進入入安防行業的切入點。在這一階段,海康威視、大華股份誕生。
2011-2016,前端的模拟攝像機開始被網絡高清攝像機替代,後端的存儲設備則開始使用網絡硬盤錄像機(NVR)。
2016年後,AI技術的發展讓安防行業迎來新一輪蓬勃發展。結合算法,視頻監控從被動識别過渡到主動識别時代。為了增強安防攝像頭的智能化程度,深度學習、視覺分析、雲計算等多種技術都被引入安防行業。
雖然安防産業起源于美國,但實際上中國企業目前已經在全球的安防産業中處于領先者的地位。視頻監控是安防産業最大的市場之一,根據statistics數據,該市場規模預計在2023年将達到626億美元,而中國本土企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在這一市場穩坐前兩名的位置。擴展到整個安防産業,安防産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宇視科技、天地偉業也在全球安防公司中名列前十。
但安防市場的增長已經出現疲軟态勢,根據下圖數據可以看到,全球安防産業的市場規模從2018年開始逐年下滑。
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安防市場,智慧城市建設的熱潮推動着安防産業的繁榮,但随着安防設備部署的場景愈發飽和,中國安防行業也無可避免地會迎來自己瓶頸期。中國安防市場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府發布的“天網工程”、“金盾工程”等安防項目。但随着最後一期“雪亮工程”在2020年的收尾,安防行業亟需尋找新的增長動力。以AI安防市場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公安交通為例,這個占AI安防行業近86%的市場份額的市場,預計到2025年公安交通領域AI安防市場規模增速将穩定在10%左右。
過去安防産業的下遊客戶多為政府、企業,安防産品被應用于道路交通、門禁系統、智慧城市等場景。面對市場的飽和,安防企業必須向更加智能的方向進行轉型。2019年科技部印發《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提出要加快推進AI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2020年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2020年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指出了智慧家庭、智能抄表、零售服務、智慧物流、智慧農業等典型場景。國家的政策方向指出了安防企業下一步要發展的市場,C端已經成為安防産業的必争之地。
安防帶動多條賽道安防的本質是AI
AI産業是安防産業的上遊環節,人工智能帶給安防行業的是極高的效率提升和對傳統安防行業的根本性變革。中國本土安防企業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正是“AI四小龍”誕生的時期。
随着安防産業的應用場景的擴充,對AI技術的需求也會愈發多樣化,不再局限于人臉識别與追蹤等傳統場景。例如,騰訊針對數據中心打造的覓蹤的智能安防管理系統,就結合了AI的高性能視頻分發服務、高精度物聯網定位技術、針對數據中心場景特别優化的H5圖形渲染引擎等核心技術能力,專門服務于數據中心的動力環境監測。
除了軟件,安防産品也會是半導體重要的應用市場。安防産品需要的核心硬件有芯片(包括CPU、AI芯片、GPU等)、圖像傳感器、光學鏡頭、存儲器等。同時,安防行業已經與大數據、5G、雲計算等新技術密切綁定,其背後能帶動的市場還有許許多多。對于安防産業鍊上的企業來說,當務之急是找到讓行業煥發新活力的下一個風口。
安防行業國産替代勢在必行雖然全球安防市場增長放緩,但中國安防企業仍有着長足的可能性。而在本土安防企業在追逐擴張的時候必須面對的一個命題就是國産化替代。首先,安防設備收集的許多信息都屬于國家安全信息,想要保證這些信息的安全,就要最大程度化地實現對硬件設備的控制。
其次,更迫在眉睫的原因還有來自地緣政治對安防企業的制裁。2019年10月中國安防行業龍頭企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這意味着這些企業采購美國企業的産品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許可。除了安防企業被制裁,與安防企業相關的AI企業也一樣不好過,2021年AI四小龍也全部被列入美國的實體清單。而在2020年前幾乎壟斷了安防視頻IPC芯片市場的海思,也因為被制裁無法供貨。可以說,國産化替代一天不完成,安防産業的自主可控就一天不能真正實現。
目前在安防産業的上遊也湧現出一些國産品牌。在海思退出的IPC芯片市場上,其他國産芯片公司富瀚微、國科微、北京君正等正在發力。富瀚微的營業額在2021年上半年迎來了154%的增長,成為海康威視的供應商。而AI芯片方面,地平線、寒武紀在技術上也處于領先地位;圖像傳感器國産企業則有豪威科技,格科微等廠商在追趕TI、英飛淩與ST等傳統企業。
大河奔湧,長風浩蕩。被列入實體清單後的海康威視仍茁壯成長,據公司财報現實海康威視已經将業務擴展至聚焦于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服務和智慧業務。大華也在堅持AI和産品共同發展,不斷加碼機器視覺業務。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所謂安防企業的“出逃”,是為了走的更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