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土壤酸堿值怎麼調整

土壤酸堿值怎麼調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19:34:07

土壤酸堿度失衡有多可拍?你知道嗎?

土壤pH就是指土壤的酸堿度。酸堿度的量程為0至14,依據pH從小到大分别為酸性、中性和堿性,pH值為7時則表示土壤呈中性反應,小于7為酸性,而大于7則為堿性。土壤過酸或過堿作物都無法健康成長。所以土壤酸堿度相當重要!


我國把土壤酸堿度分為五級:強酸性土(pH小于5)、酸性土(pH5.0~6.5)、中性土(pH6.5~7.5)、堿性土(pH7.5~8.5)、強堿性土(pH大于8.5)。


南方紅壤、黃壤等多表現為酸性反應,pH值在5.0-6.5之間,個别的土壤甚至pH值為4。


而北方土壤一般為中性或堿性反應,pH值在7.0-8.5之間。


中性土壤,肥料利用率最高


一、土壤酸堿性鑒别


1、通過土源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山林中的土壤,溝壑的腐殖土,一般是黑色或者褐色的土壤,比較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是非常好的酸性腐殖土。如:松針腐殖土,草炭腐殖土等。


2、通過地表植物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在采集土樣時,可以觀察一下地表生長的植物,一般生長松樹、杉類植物、杜鵑的土壤多為酸性土;而生長谷子、高梁、鹵蓬等地段的土多為堿性土壤。


3、通過土壤顔色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酸性土壤一般顔色較深,多為黑褐色,而堿性土壤顔色多呈白、黃等淺色。有些鹽堿地區,土表經常有一層白色的鹽堿。 


4、通過手感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酸性土壤握在手中一般是軟軟的,松開後土壤容易散開,不易結塊;堿性土壤握在手中感覺挺硬實,松手以後容易結塊而不散開。  


5、通過澆水後的狀态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酸性土壤澆水以後下滲較快,不冒白泡,水面較渾;堿性土壤澆水後,下滲較慢,水面冒白泡,起白沫,有時表面還有一層白色的堿性物質。


6、通過質地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酸性土壤質地疏松,透氣透水性強;堿性土壤質地堅硬,容易闆結成塊,土壤容易闆結。


7、通過pH試紙判斷酸性土壤和堿性土壤


将土樣少許放入蒸餾水中,溶解一會,将pH試紙條放入其中靜置2秒,然後取出與比色卡對照。pH>7,則為堿性土壤, pH<7,則為酸性土壤。


二、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的影響


大多數植物在pH>9.0或<2.5的情況下都難以生長。植物可在很寬的範圍内正常生長,但各種植物有自己适宜的pH。


喜酸植物:杜鵑屬、越桔屬、茶花屬、杉木、松樹、橡膠樹、帚石蘭;


喜鈣植物:紫花苜蓿、草木犀、南天竺、柏屬、椴樹、榆樹等;


喜鹽堿植物:柽柳、沙棗、枸杞等。

土壤酸堿值怎麼調整(土壤酸堿度失衡有多可拍)1

土壤酸堿值怎麼調整(土壤酸堿度失衡有多可拍)2

常見蔬菜生長适宜的土壤ph範圍

作物

最适ph範圍

作物

最适ph範圍

蘿蔔

7—7.5

西瓜

5.0—7.0

胡蘿蔔

5.3—6.0

甜瓜

6.0—6.8

番茄

6.0—7.0

絲瓜

6.0—6.5

黃瓜

5.5—7.6

苦瓜

5.5—6.5

花椰菜

6.0—6.7

南瓜

6.5—7.5

甘藍

5.5—6.7

冬瓜

5.5—7.6

菠菜

5.5—7.0

西葫蘆

5.5—6.8

芹菜

6.0—7.6

白菜

6.5—7.0

辣椒

6.2—7.2

莴苣

6.0

茄子

6.8—7.3

大蒜

5.6—6.0

豇豆

6.2—7.0

7.0—7.4

菜豆

6.2—7.0

大頭菜

6.0—7.0

豌豆

6.0—7.2

馬鈴薯

5.5—6.5

甘薯

5.0—7.0

魔芋

6.5—7.5

芫菁

5.0—6.8

生姜

6.5

糧油生長适宜的土壤ph範圍

作物

最适ph範圍

作物

最适ph範圍

棉花

6.5—8

小麥

5.5—6.5

水稻

6.0—7.5

大麥

6.8—7.5

油菜

5.8—6.7

煙草

5.0—5.6

大豆

6.5—7

蠶豆

6.2—7.0

花生

5.6—6.0

芝麻

6.0—7.0

玉米

6.5—7.0

三七

5.5—7.0

金銀花

7.0

山藥

6.5—7.5

果樹生長适宜的土壤ph範圍

作物

最适ph範圍

作物

最适ph範圍

葡萄

6.0—7.5

蘋果

7.0—7.5

草莓

5.7—6.5

柑橘

5.5—6.5

荔枝

5.5—6.5

砂糖桔

6.5

龍眼

5.4—6.5

5.6—7.2

闆栗

5.5—6.5

6.0—8.0

菠蘿

4.4—6.0

核桃

5.5—7.0

香蕉

6.5

6.5—8.0

茶樹

4.0—6.5


2、植物病蟲害與土壤酸堿性直接相關:


(1)地下害蟲往往要求一定範圍的pH環境條件如竹蝗喜酸而金龜子喜堿;


(2)有些病害隻在一定的pH值範圍内發作,如悴倒病往往在堿性和中性土壤上發生。


3、土壤活性鋁:


在強酸性土壤中含鋁多,生活在這類土壤上的植物往往耐鋁甚至喜鋁(帚石蘭、茶樹);但對于一些植物來說,如三葉草、紫花苜蓿,鋁是有毒性的,土壤中富鋁時生長受抑制;研究表明鋁中毒是人工林地力衰退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土壤酸堿性對養分的影響


1、在正常範圍内,植物對土壤酸堿性敏感的原因,是由于土壤pH值影響土壤溶液中各種離子的濃度,影響各種元素對植物的有效性;


2、土壤酸堿性對營養元素有效性的影響:

土壤酸堿值怎麼調整(土壤酸堿度失衡有多可拍)3

(1)氮在6-8時有效性較高,是由于在小于6時,固氮菌活動降低,而大于8時,硝化作用受到抑制;


(2)磷在6.5-7.5時有效性較高,由于在小于6.5時,易形成磷酸鐵、磷酸鋁,有效性降低,在高于7.5時,則易形成磷酸二氫鈣;


(3)酸性土壤的淋溶作用強烈,鉀、鈣、鎂容易流失,導緻這些元素缺乏。在pH高于8.5時,土壤鈉離子增加,鈣、鎂離子被取代形成碳酸鹽沉澱,因此鈣、鎂的有效性在pH6-8時最好;


(4)鐵、錳、銅、鋅、钴五種微量元素在酸性土壤中因可溶而有效性高;钼酸鹽不溶于酸而溶于堿,在酸性土壤中易缺乏;硼酸鹽在pH5-7.5時有效性較好。


四、土壤酸堿性對肥力的影響


1、使土壤養分的有效性降低。


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明顯受酸堿性的影響,

在pH值超過7.5或低于6時,磷酸和鈣或鐵、鋁形成遲效态,使有效性降低。

鈣、鎂和鉀在酸性土壤中易代換也易淋失。

鈣、鎂在強堿性土壤中溶解度低,有效性降低。

硼、錳、銅等微量元素在堿性土壤中有效性大大降低

钼在強酸性土壤中與遊離鐵、鋁生成的沉澱,可降低有效性。


2、不利于土壤的良性發育,破壞土壤結構


強酸性土壤和強堿性土壤中H 和Na 較多,缺少Ca2 ,難以形成良好的土壤結構,不利于作物生長。


3、不利土壤微生物的活動。


土壤微生物一般最适宜的pH值是6.5-7.5之間的中性範圍。過酸或過堿都會嚴重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從而影響氮素及其他養分的轉化和供應。


4、不利于作物的生長發育。


一般作物在中性或近中性土壤生長最适宜。甜菜、紫苜蓿、紅三葉不适宜酸性土;茶葉要求強酸性和酸性土,中性土壤不适宜生長。


植物可在很寬的範圍内正常生長,但各種植物有自己适宜的pH。比如蘋果的土壤pH 值适宜範圍為 5.3~8.2,最适範圍為 5.4~6.8。當土壤pH值超出最适範圍,随着pH值的增大或減小,植物生長受阻,發育遲緩。大多數植物在pH>9.0或<2.5的情況下都難以生長。


☉栽培農作物時,首先要弄清所栽培的作物pH适宜範圍,是喜歡酸性土或中性土還是可以适宜于堿性土。若土壤酸堿度不合适,就需要進行調節改良。


對于酸性過大的土壤,可每年每畝施入20至25千克的石灰,且施足有機肥,切忌隻施石灰不施有機肥,這樣土壤反而會變黃變瘦。在播種前1~3個月施用,以免對作物萌發及生長造成影響。也可施草木灰40至50千克,中和土壤酸性,更好的調節土壤的水、肥狀況。


而對于堿性土壤,通常每畝用石膏30至40千克作為基肥施入改良。


土壤堿性過高時,可加少量硫酸鋁(施用需補充磷肥)、硫酸亞鐵(見效快,但作用時間不長,需經常施用)、硫磺粉(見效慢,但效果最持久)、腐殖酸肥等,具體施用量根據土壤酸堿度來确定。


☉土壤改良常規辦法


(1)增施有機肥。這是調節土壤酸堿度最根本的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緩沖性能。土壤緩沖性與土壤中腐殖質含量密切相關,而腐殖質主要來源于有機質,因此,在農業生産中必須強調增施有機肥。


(2)合理施用化肥。一般說來,酸性土壤,選施碳酸氫铵等堿性肥料,磷肥則選施鈣鎂磷肥。堿性土壤,選施易溶性酸性化肥,如氯化铵、過磷酸鈣等。尿素屬中性有機态氮肥,酸堿土壤都能施用,但施後隔3~5天再進行灌水,以防止流失,提高肥效。


(3)适施堿性肥料酸性較強(pH5.5以下)、土質粘重、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适當增施堿性肥料般每畝基施50~100千克左右,每隔2~3年施用一次;堿性強的土壤,可畝施石膏(硫酸鈣)15~25千克,調節其堿性。要注意适量使用,以免造成土壤鹽漬化現象。

(4)使用一畫土壤調理劑(調酸、調堿)!



來源:公益植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