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宜早。
記得大概是中學時代,經常看到教室的木制課桌上,用鉛筆刀刻着深深地“早”字。
好像我自己也刻過。
但是當時不記得為什麼要刻,隻是看到很多人換了座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書桌有沒有“早”字。如果沒有就很有儀式感的迫不及待要刻上去;如果已經刻了,就會不定期的再劃一下,加深印記。
課桌随處可見的“早”字
我屬于跟風的,總覺得不刻上就少了點什麼。雖然真的刻了“早”字,也沒改變上課遲到拖延的壞毛病,隻是它在那裡靜靜的陪着,于我,好像就多了一份安心。
青春大抵如此,不明所以又不明覺厲。
後來知道原來刻“早”字這個不成文的傳統,是從魯迅先生那裡來的。
魯迅先生在學生時代,因為一次幫家裡做事耽誤時間遲到,受到老師的批評,于是在課桌右下角刻了“早”字,暗下決心再也不遲到。
魯迅先生下定決心不遲到
相信有很多同學跟我一樣,在不知道什麼原因的情況下,不約而同的刻下了“早”字。
在那個明星還沒有大流行的年代,精神領袖的一舉一動就是時尚,就能引領很多人。
後來,一個穿着旗袍的女子,優雅高傲的走來。她叫張愛玲,她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優雅高傲的張愛玲
能說出這句話,跟張愛玲自己的經曆有很大關系。
張愛玲本身就是少年成名的典型。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作品,前段時間上映又因為選角備受争議的《第一爐香》就是她的系列作品之一。
她一定是享受到了很早成名帶來的福利,才會說要早一些成名。想來在那個覺醒年代,女性能夠用寫字養活自己,讓自己生活無憂,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吧,尤其對于獨立女性來說。
曾經有個哲學性的問題:你會選擇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
看到有個回答說:“當一堆水果有一些開始變壞,老奶奶通常會選擇把壞的先吃掉,可是最後發現,第二天的時候原來好的水果也開始壞了,到最後吃得幾乎全是壞的。”
以前的我,也是這樣選擇。先苦後甜仿佛是刻進骨子裡的自認為的堅韌,可是卻忽略了一點:萬一先甜的結果是沒有苦,一直是甜,越來越甜呢?
萬事宜早。
當我又想起魯迅先生的知行合一,張愛玲的少年才華盡顯,課桌上刻過的“早”字,仿佛眼下自己多年未能解決的拖延症,突然有了答案。
十多年前沒有起作用,隻是作為“青春紋身”的“早”字,像是渡了一層金色光芒穿越時空來告訴我:“凡事提早,不拖延,生活上如此,能力提升上也是”。
時不我待,隻争朝夕。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謹以此文,自我勉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