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又叫青團子、清明果。清明節吃清明果源于寒食節吃冷食。中國古代,每逢寒食節,人們便不生火做飯,隻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無需加熱的食品。而青團是江南一帶的小吃,因其色調而得名。後來寒食節逐漸發展成為了清明節,寒食節吃的青色團子慢慢就被稱為清明果了。
青團一般是用艾蒿或鼠曲草的葉子制作,其實就是所熟知的艾葉粑粑。取這些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着取用這種汁同晾幹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将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即可。
據史料記載清明果的可追溯年代是南朝的梁代。清明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打青團,是清明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制作活動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