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是一部關于拐賣兒童的電影,而且是把社會百态揉在一起的紀錄片。《親愛的》,深深地觸碰到我的心靈,悲傷的故事溫暖的人心。這個電影,沉重的體裁,悲傷的故事,溫暖的人心。
這部電影看的時候,充滿了淚水和同情。無論什麼樣的故事,它的載體永遠是人,講述的故事永遠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糾葛與牽絆,人物之間真摯的情感,真實的展現出來,這永遠是好電影的第一要素,可惜很多導演,隻願意在叙事技巧上玩花活,而忽略塑造真實可信的人物,在這一點上這個電影做得非常出色,片中的幾個人物鮮活豐滿,表演自然節制,感人至深。
在電影裡,每個階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惱,每個看似強大的胸膛下,都有一顆脆弱的心髒。電影全程都很壓抑,又感覺無望,人販子就應該判重刑!作品從人性角度出發,引起人們的共鳴!幾大主演演技爆棚,每一個人都演得生動立體,形象豐滿,讓你看的時候,完全代入了情景,跟着哭跟着笑跟着歎息。
影片中的角色,都在世俗面前發揚着光輝的亮點,趙薇演得太好了,這麼複雜的人物,演得基本沒有表演的痕迹,隻用眼神,就讓人跟着痛跟着糾結。佟大為營營汲汲,但是他在趙薇面前卻顯露了赤子之心,當影片切回到他生病的母親時,不由得打消了人們對他做事手段和對金錢渴望的理解,因為每個人在大環境下都是如此的不易。
黃渤、郝蕾演的就是一對丢失孩子的,離異了的夫妻,相信把他倆歸入演技派沒什麼異議,這種電影,對于他們是舉重若輕,在該爆發演技的時候兩人也表現到了預期水準,在失去孩子的父母互助會上,郝蕾扮演的母親,最後終于号啕大哭,自責是自己沒有回頭,弄丢了孩子。可人們都知道這不能怪她,當然也不能怪黃渤。
整部影片中,基本沒有插科打诨的逗笑之處;再者,影片自李紅琴出場開始,截然不同的分為兩大部分,前半段還是以親生父母找尋被拐的兒子為主軸,講的是慣常的苦情打拐故事,後半段卻卻話鋒一轉,将筆墨着在了買孩子的李紅琴身上,以其視角來彰顯“戴罪”母親與“受害”孩子的親情勾連,這無疑消解了商業娛樂片裡最基本的善惡二元對立。
電影大篇幅的描述了尋找孩子的場景,并且重點表現除了父母在丢失孩子之後的,絕望心情,來表現一種苦難的情懷,由此而引發了大衆對于此類電影的一種悲情感受,它所表達的情感非常的到位。這部電影裡面最難忘的鏡頭,就是一群丢了孩子的父母坐在車裡看到有人走私,以為是有人拐賣孩子追逐的那會兒,每個人心裡都抱着希望,希望就算不是自己的孩子,能幫一個孩子免于被拐賣,也是一種成就,結果不過是一場烏龍,事情過去之後便沒人在提及,每個人都沉默着,而我卻明确感受到了他們心裡的失望。
結局看似沒什麼交代草草收場,卻在片花中找到了些許的安慰。現實中的法律很難去權衡親身父母和養父母這杆愛的天秤,我們隻好譴責那些拐賣兒童的個體,畢竟孩子始終是無辜的。電影最後的結局是開放性的,隻能導演在電影中希望的是大家能感受到,電影親情的珍貴,而并非要給觀衆一個答案,故将結局留給了觀衆。
電影最後的結局是開放性的,隻能導演在電影中希望的是大家能感受到,電影親情的珍貴,而并非要給觀衆一個答案,故将結局留給了觀衆。結局看似沒什麼交代草草收場,卻在片花中找到了些許的安慰。現實中的法律很難去權衡親身父母和養父母這杆愛的天秤,我們隻好譴責那些拐賣兒童的個體,畢竟孩子始終是無辜的。或許很多人會抱怨影片的結尾沒有交代清楚,其實我以為影片在李紅琴知道自己懷孕的時候,痛苦結束,是最有力量的。這才是整部影片最絕妙的從頭鋪到尾最有力的一個諷刺,所以也才最錐心刺骨!
拐賣,真是很慘的事情,足以摧毀一個家庭摧毀父母親人的希望。尋找的過程又是極其焦慮和漫長的,很多不安好心的詐騙,和社會的冷漠雪上加霜。漫長的煎熬下,絕望而又不停去尋找希望的狀态下,人談何生活,隻是單純在勉強生存着,直到終于找到的那天為止。但又有多少人是真正找到的呢?多少人在一絲希望燃起的時候去尋找結果又一次跌倒谷底的呢?
電影中對于社會階級和體制高牆的暗諷也顯而易見,因此這種絕望最大的悲哀就是,離開影院,我們依然無法離開桎梏。這是我們的社會現實,甚至還要嚴酷。所以電影裡人物的無奈是蔓延出來的,但依然解決不了任何事。共鳴無法解決矛盾。所以,這部影片最大的缺失就是希望,而那條長長的走廊也隻不過是一條通往絕境的“光明之路”。
是一部好電影,但它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接受故事的牽引。我們都太焦慮了,以至于無法意識到自己丢掉的是什麼。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電影裡面那些人物的經曆,但是光影的魅力,就可以讓我們在觀看電影的時間裡面,去感受另外一場人生,然後審視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