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禹建立夏朝後姓姒。
2、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共傳14代,17後(夏統治者在位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3、根據史書記載,禹本來傳位于益,但益卻讓位給禹的兒子啟,這段曆史被看作是中國曆史上“家天下”的開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緻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範圍。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4、經夏商周斷代史研究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堯舜時代到夏商之際的社會圖景。中原地區包括禹都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王城崗遺址)在内的夏朝時期六座規模大、等級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點。
5、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中國傳統文獻中關于夏朝的記載較多。河南偃師二裡頭遺址的發現揭開了古老“夏都”的神秘面紗,如今二裡頭遺址為夏朝都城遺存已逐漸成為學界共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