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孔雀魚(poecilia reticulata)又名百萬魚(million fish),彩虹魚(guppy)原産于委内瑞拉、圭亞拉、西印度洋群島。孔雀魚體前部呈圓桶形,後部側扁。雄魚體色鮮極富變化,體褐綠色,間有紅、藍、紫、黃猶如彩虹。腹部有藍色小圓斑,周圍有淡色花紋似孔雀羽翎。尾鳍的花紋妙不可言,随着雜交選擇出現千變萬化如花似錦的各種孔雀魚,有斑紋發光的蛇尾,有尾鳍紅豔的火炬,有半身一色的紅袍、黑袍、紫袍。尾鳍的形狀多達10餘種:圓尾、三角尾、旗尾、火炬尾、琴尾、劍尾、燕尾等。雌魚體色較雄魚單調遜色,各鳍一般但尾鳍呈鮮豔的藍、黃淡綠色,散布着大小不等的黑色斑點,由于體色和别的鳍不顯著,突出了尾鳍,遊動時似許多小扇在扇動。由于孔雀魚鮮豔的體色并可耐受較髒的水質,易于飼養成為最普及的熱帶魚。特别是近幾年來,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孔雀魚的市場越來越可觀。
孔雀魚繁殖所需要的器材
1.1材料
水族箱: 水族箱一個
2 L 容量的圓形燒杯 1 個
漏鬥 1 個
餌料培育缸
保溫設備:恒溫加熱器
沖氣設備: 單空小型氣泵
溫度計: 酒精指示液的懸浮式溫度計
網具: 撈魚網具 1 個
水源: 經暴氣後的自來水
親魚: 孔雀魚親魚 10 對
孔雀魚的繁殖方法:
親魚選擇及雌雄鑒别:孔雀魚是卵胎生。卵子在雌魚洩殖腔内發育成小魚苗出生。在親魚選擇時在魚群中選擇顔色鮮豔、活潑好動、喂食争強個體。選擇雌魚體長5cm左右,雄魚體長3cm左右,花色豔麗尾型長大的作親魚。雌雄比為:1:2。
孔雀魚雌雄鑒别方法
性别: 雌魚 尾鳍色彩 平淡 臀鳍 三角狀
雌魚
雄魚尾鳍色彩豔麗,部分鳍條演化成長形輸精器,背鳍較開展或長條形 。
雄魚
孔雀魚産前培育與交配:
将10對幼魚放入親魚缸中飼養一個月左右,親魚經5天左右的飼養可見雄魚不斷追逐雌魚,完成交配後的雌魚腹部不斷膨大.交配後的雄魚會繼續追逐雌魚,直到雌魚産仔。期間掌握孔雀魚的投飼質量和數量尤為重要。孔雀雖小但懷卵量卻大,雌魚懷卵繁殖需要大量的營養,沒有足夠的營養物質,不僅影響到親魚懷卵量,也影響到幼魚體質。在親魚懷卵前後直到産仔産卵其環境的優劣,飼料供應的好壞,與繁殖率和下一代的品質的關系極大。
A: 環境條件: 水溫: 24-26度
PH :7----7.5
硬度: 10德國度
換水: 每周換水1/3保持水質清潔。
注意:必須将用來添加的水穩升到24 度和老水溫度一樣才可以。
B:餌料投喂:每天分别在早上8--9點,下午2 點,晚上7點左右投餌。
為了保持餌料的營養均衡,應經常更換餌料我采用了以下幾種餌料:
(1) 魚蟲:本試驗到環城河捕撈新鮮的魚蟲.在晴朗天氣的早晨或悶熱天氣時,魚蟲浮在水面,用13#網直接捕撈,冬天和刮風下雨的日子不易捕撈.捕到的魚蟲如吃不完可用塑料袋包紮好放在冰箱中冷凍包藏,用的時候解凍後投喂即可.
血蟲
(2) 水蚯蚓:将水蚯蚓用紗布包好放在水族箱中,待水蚯蚓從紗布孔中鑽出即被親魚所食.水蚯蚓也須自行捕撈,用采泥器在環城河捕撈,将泥和水蚯蚓一起采到後,将水蚯蚓養在有清水的容器中水位穩定在10—15cm. 數小時後,水蚯蚓密集成團的擁在一起,将其撈出放在有清水的盆中,這樣幾次處理水蚯蚓就可以從淤泥中脫出成鮮紅成團的水蚯蚓.這時即可投喂.水蚯蚓保存容易,每天換水3—5次可保持7—8天.
水蚯蚓
(3) 人工飼料:營養成分全,菌含量低,使用方便。
貼片飼料
孔雀魚産前判斷:
能否正确的判斷孔雀魚的産期是孔雀魚繁殖過程中重要的一步。一般臨産前的雌魚腹部膨大如鼓,向腹部兩側突出。肛門處有一黑色胎斑,臨産時黑色加深。
臨産母魚
孔雀魚産出仔魚:
雌魚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産仔,一般2—3個小時結束。
A:用水:孔雀魚的繁殖對水的要求不高,喜歡中性,透明度較高的水。和飼養用水一樣。以曝氣3-5天的自來水為繁殖用水。
B:水溫:進入繁殖期的熱帶魚對水溫要求較高,應比飼養水溫提高1--2 度。這樣可刺激親魚性腺發育,提高魚卵受精率,加快魚卵的孵化速度。實驗中我們将水溫 保持在26 度左右。繁殖期的熱帶魚不能忍受水溫在斷時間内的劇烈變化。短時間内的1--2度的變化,孔雀魚會有不良反應,如果短時間内的4--5 度 的變化,輕則生病,重則死亡。所以盡量保持水溫恒定,即使要升高或降低也應在長時間内緩慢的進行。
C:繁殖場所:孔雀魚繁殖出的仔魚産出來就會遊動,為了防止親魚吞食仔魚實驗中我們用了以下兩種繁殖缸:
(1) 将漏鬥放在大燒杯中,注滿水後将親魚放漏鬥水中,産仔後的仔魚就從漏鬥嘴孔掉進漏鬥外水體,雌魚便吞食不到仔魚。
(2) 将親魚放在特制的繁殖籠裡,籠子底有許多網眼,仔魚可以自由通過而親魚不能過,可間接保護仔魚。
母孔雀魚産後調養:
親魚産後,體質虛弱,采取靜養的方法,注意供應優質餌料,并在産後3 天内不換水。增強親魚體質,為下一次繁殖作好準備。
孔雀魚幼魚培育:
孔雀魚的仔魚出生後5 h後可移入仔魚缸培育。仔魚一般一個月就可以分辨雌雄,兩個月就達到性成熟。
仔魚投餌及管理表
餌料 魚蟲 魚苗料(人工飼料或者豐年蝦苗)
投餌次/日 4—5次/日 (第一個月)
3次/日 (第二個月)
2--3次/日 (第3個月以後)
換水:1/3-2/3 甚至可全換
溫度 24--26度
孔雀魚繁殖量 :
經過孔雀魚的繁殖和仔魚的飼養我們對仔魚的繁殖量、繁殖間隔時間及仔魚的生長情況得以了解。10對親魚共産仔魚370尾,平均産量為37尾,平均成活數35尾,平均成活率92.5%。
孔雀魚繁殖分析與讨論:
孔雀魚的繁殖能力:
孔雀魚的繁殖量相當可觀。孔雀魚兩個月性成熟三個月即可繁殖下一代,平均繁殖周期28天,繁殖量約為37尾。試以10對親魚在7 個月中的繁殖情況為例,以繁殖周期1個月,每次産仔35尾計,算得7個月後共有孔雀魚近50萬尾。
孔雀魚的繁殖期生長溫度:
由于孔雀魚是熱帶魚,最适生長溫度24—26度,耐最低溫度15度。試驗中曾因停電10小時緻使水溫降至13度,孔雀魚無一死亡,但親魚繁殖周期推遲,所以在飼養過程中應用恒溫加熱器保持水溫恒定。換水時要注意添加水應先預熱到和老水一樣的溫度才可以加水,以防魚感冒。在繁殖的親魚應将水溫提高1—2度以刺激雌魚産仔。
孔雀魚的繁殖期食物:
試驗中的魚蟲、水蚯蚓、人工飼料三種餌料各有優略。魚蟲和水蚯蚓的适口性較好,不污染水質是親魚的優良餌料;人工飼料,不易污染水質,尤其适合作幼魚的餌料;為保證孔雀魚有美麗的色彩,餌料中必須含有各種維生素及胡蘿蔔素,所以應經常給孔雀魚喂不同的餌料,以保證營養的全面。
本試驗通過對孔雀魚的繁殖條件的研究,了解其繁殖習性。試驗共用親魚10對,平均産仔數37尾,平均成活數35尾,平均成活率92.5%,繁殖周期28天。仔魚生長迅速5周後體長可達27.3mm,2 個月可達性成熟。其生産投資小,見效快,經濟效益可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