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車五十年變遷?按照中國人的婚俗,新人結婚,新郎都要用婚車去接新娘婚車是婚姻幸福旅程的開始,婚車見證着愛情的誓言,婚車也記錄着時代的變化從拖拉機、機帆船到自行車,從桑塔納、夏利再到奔馳、寶馬等,不同時代流行不同的婚車婚車的變化,折射的是百姓幸福生活的變遷史,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婚車五十年變遷?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按照中國人的婚俗,新人結婚,新郎都要用婚車去接新娘。婚車是婚姻幸福旅程的開始,婚車見證着愛情的誓言,婚車也記錄着時代的變化。從拖拉機、機帆船到自行車,從桑塔納、夏利再到奔馳、寶馬等,不同時代流行不同的婚車。婚車的變化,折射的是百姓幸福生活的變遷史。
沒有婚車的年代,接親全靠兩隻腳
花轎也稱作喜轎,是傳統中式婚禮上最常見的接親交通工具,也是婚車最古老的樣子。
上世紀50年代,結婚流程十分簡潔,“三大件”是唢呐、轎子、一把糖,即便現在看來足夠簡單的“三大件”,在當時也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受的。條件較好的城區工作單位,能配發的“三大件”則是臉盆、痰盂、熱水瓶。
劉雅敏和馮鳳仙都是“30後”,1958年兩人結婚的時候婚車是黃包車。結婚那天,劉雅敏喊了10輛黃包車去迎親。他和新娘各坐一輛,新娘的8個小姊妹每人一輛,浩浩蕩蕩從木匠街一路穿過南大街、局前街,再到新房裡。
然而,那個年代農村結婚就沒有叫黃包車的條件了,市民王建方回憶起十幾歲時跟着表哥去迎親的場景,到現在都覺得難忘。“從位于現在新北的郭塘橋到三井,迎親的隊伍硬是扛着嫁妝走了十幾公裡的路。”王建方說,新人也得跟着隊伍走,根本沒有什麼接送的交通工具,最後“挑夫”們都挑不動了,還是新郎親自上陣的。
對于娘家曾住在小河的錢玉瑛來說,50年前的結婚就是乘了一趟單程的長途汽車。她說,那年正月初三是她結婚的日子,她穿了件新做的黑色棉襖,跟哥哥嫂子和幾個小姊妹大清早6點10分就乘長途汽車到常州汽車站,在常州汽車站轉乘長途車到前黃的新家時,已經快到中午12點了。“新郎沒來接我,我就自己稀裡糊塗嫁過去了。”錢玉瑛笑着說道,她到現在還清晰地記得,這趟單程汽車票的票價:“從小河到常州汽車站票價是8角3分,常州汽車站到前黃花了6角5分,總共是一塊四毛八。”
拖拉機、機帆船當婚車,也挺“拉風”
上世紀七十年代,婚車的輪子發生了質的變化。那時,一個生産大隊幾乎隻有一兩部拖拉機,在馬達轟鳴聲中,拖拉機成了許多年輕人的婚車。在農村,誰家喜事能借到拖拉機當婚車,那是不得了的大事。
李南方1977年結婚的時候,家裡人想盡辦法借到了一輛拖拉機,“從東青到鳴凰,20多公裡,我們早上7點出發,靠10點才到。”李南方告訴記者,那個年代沒有導航,自己也沒有去過新娘子家,拿了地址,隻得一邊開一邊問。接到新娘後,兩人就站在拖拉機拉貨物的後車廂裡,一路“拉風”地回家。
用勞動工具當婚車在那個年代頗為流行,除了拖拉機,用來挖河泥、買肥料的機帆船也頗有人氣。張琴娣還記得當時她從牛塘嫁到聚湖,就是乘的機帆船:“那一天是臘月二十八,船開到一半突然開始下雨,我們隻得找篷布把一船的嫁妝蓋起來。”因為機帆船的聲音非常大,在岸邊的人總忍不住多看兩眼。“我們那時候的回頭率也很高。”張琴娣說道,在東家浜上岸後,一行人還是繼續挑着行李走到了新郎家。
用自行車載着新娘回家,就是載着幸福回家
上世紀八十年代,自行車和縫紉機、手表一度成為年輕人結婚必備的三大件,“飛鴿”、“永久”自行車是人們理想的交通工具。
當時的自行車是奢侈品,一般人家都要存上好幾個月的工資,還要盡量地節省家裡的開支,才能買到一輛屬于自己的自行車。因此能擁有一輛自行車,當時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而用自行車當婚車也成了當時的風潮。
“我跟老婆是1988年結婚的,那時候結婚,别說汽車了,能有一輛自行車心裡都會覺得美滋滋的。”徐曙春結婚時隻有23歲,為了把新娘風風光光地接回來,他特意跟朋友借了一輛自行車,還給它裝飾了一下,在車頭系了一朵大紅花。
“我騎着自行車載着新娘覺得特别神氣。”徐曙春滿臉幸福地說道,那心情可不比現在年輕人坐着大奔差。
能跟朋友借一輛桑塔納當婚車,是一件很有排面的事兒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婚車檔次的分水嶺,那時最理想的婚車就是桑塔納,如果能找幾輛桑塔納組成車隊,已經相當有排面了。當時也沒什麼租賃豪車的業務,借婚車完全靠朋友關系。一般的人能找一輛桑塔納就很不錯了,車隊中多為面包車和摩托車。
饒志萍和老公都是地道的湖塘街上人,雖然兩人的家相隔不過1公裡,饒志萍的老公還是跟朋友借來了一輛普桑,“老公說一定要給我一個完美的婚禮。”饒志萍覺得有了一輛私家車當婚車,婚禮充滿了儀式感。
千禧年之後,汽車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的高端車也進入了中國市場,人們對汽車的認知水平也不斷提高。為了凸顯自己的“豪邁”,很多人開始使用奔馳、寶馬甚至是加長版車型當作婚車,并且車隊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頭車”一詞成為婚車的代名詞。
高端汽車占據市場,婚車也越來越“豪氣”
2010年左右,私家車成為婚車主流,不少私家車主利用周末時間兼職開婚車,婚車逐漸形成行業,并成為許多人的副業。為了方便組織與監管,常州在2015年成立常州市婚車協會,會長張佳慶告訴記者,根據車型劃分,目前協會有32支車隊,每個車隊有30~50輛車。
“婚車的變化和高端汽車的市場占有率有極大的關系。”張佳慶從事婚車行業10年,對于這十年來婚車的變化,他可以說了如指掌。“在2010年左右,紅色君威最俏,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接100多單。”張佳慶告訴記者,那時候頭車的價格大概在20萬元左右,車隊的其他車輛保持在10多萬元的檔次。但到2014年,80%的客戶會選擇價值百萬的豪車作為頭車,車隊的婚車價格也飙升至40萬元左右。“現在,頭車的價格已經趨近150萬元。”張佳慶表示,常州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市場上豪車的占有率也在逐年上升,婚車的選擇越來越貴也是必然趨勢。
“當然,有的年輕人不單純追求豪車,會希望擁有個性化一點的婚車。”張佳慶透露,也有一些客戶會選擇用七彩的“甲殼蟲”、“寶馬mini”作為婚車。 呂亦菲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