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空間狀态異常怎麼回事

空間狀态異常怎麼回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8:48:05

空間狀态異常怎麼回事(空間信息上雲)1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泰伯網

仿佛就在不久前,ICT行業與空間信息産業之間還隔着一堵厚厚的高牆。但如今,大廠入局地信已不是“跨界打劫”,AI、雲計算等技術也已經融入空間信息産業數據生産、處理、應用的每一個環節。

高牆坍塌,融合的大勢終于将“上雲與否”這道選擇題,攤開在了空間信息企、事業單位面前。

上雲,共赢的選擇

“從我們最近兩年的參與情況來看,空間信息産業上雲的整體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華為雲中國區遙感與空間信息CTO周海鵬向泰伯網表示。

以華為、阿裡、騰訊為代表的大廠正在逐漸加深在空間信息産業的布局,雲服務能力是他們重要的基礎能力之一。

“從雲服務商的角度而言,現在并不隻是提供雲主機、雲存儲、雲網絡等基礎能力,而是會延伸出雲數倉、大數據、AI等能力,這些能力與地理信息等專業技術相結合,能發揮出更大的行業應用價值。”周海鵬表示。

周海鵬表示,上雲會促使地信服務商完成從賣軟件到賣服務的商業模式轉變,整體提升産業服務質量。

以華為此前發布的遙感雲解決方案為例,該方案集成了雲原生遙感雲平台、DataSpace雲原生遙感數據服務、時空智能開發雲平台、智能算法開發平台GeoGenius等幾大核心能力。而華為還曾會同合作夥伴發布實景三維建模解決方案、國土空間規劃解決方案、AR三維實景融合平台解決方案等産品,深度參與地理信息産業幾大核心領域。

與華為類似,阿裡、騰訊等大廠在地理信息領域關注的場景多有重疊,實景三維等熱門領域更是多方關注的焦點。今年10月,騰訊就聯合大勢智慧推出了實景三維中國解決方案。

“從各種城市大腦、數字政府的建設開始,就已經可以意識到産業數字化的整體進程。大廠要做數字化轉型,就是要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體系賦能各個行業。”

兼具大廠與地理信息企業工作經驗的資深從業者王雲(化名)向泰伯網表示:“地理信息産業現階段還相對傳統,加上十四五規劃中體現出對相關領域的重視,這一産業勢必會走向數字化,大廠自然也會關注這一領域。”

立得空間SCD事業部研發總監黃傑也向泰伯網表示:“對地信企業而言,上雲能有不少獲益。”

“首先,基于傳統模式,無法做到對業務的彈性支撐,為單一項目購買服務器在時間和成本上都是不現實的。但上雲之後,就可以彈性擴充所需資源,降本增效。”

黃傑稱:“上雲之後還有利于全業務的數據貫通,消除各個條線業務間的數據壁壘。同時,所有業務在線化之後,也有利于降低工作協同的成本。”

“上雲也有助于加快企業商業化進程。依托在線化、協同化的業務體系,能夠快速試錯,找到适合自身的行業方向,并将産品和服務模式做到效益最大化,這将為公司帶來長線收益。”

從各方面看,擁抱上雲似乎都是雙赢甚至多赢的選擇。

無法逾越的安全底線

地信企事業單位自然也清楚上雲可能帶來種種好處,但真正面對是否上雲這道選擇題時,仍然顧慮重重。

“用數據就需要有平台,如果所有工作都自己做的話代價非常高,其實并不合算,我們當然也會考慮和大廠商合作,用雲計算等技術,以比較低的代價做項目。”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陳品祥強調:“但必須要保證數據安全。”

“從計算到應用的過程中,确實需要雲技術參與,有些政務地理信息的相關項目我們也會按照甲方要求上雲,但目前我院沒有主動上雲的計劃。”

某市勘測院工作人員張數(化名)表示:“雖然有考慮成本的因素,但這并不是主要原因。數據安全才是關鍵,整體上如果突破不了保密問題,數據上雲還是很難。”

“一是數據量大,二是基礎測繪涉及數據安全,目前我們院暫時沒有上雲的計劃。”另一市級勘測院相關人員也表示。

如前述幾位所言,數據安全是地理信息相關數據上雲無法繞開的話題。

“地理信息本來就具有保密的特性,合規要求對原本公有雲和互聯網的方式提出了很大挑戰。為了适配相關政策法規,在安全要求下适配業務需求,雲服務會延伸出很多不同的部署形态。”

周海鵬介紹:“有公有雲與本地私有雲結合的混合雲,還有給予客戶側做的邊緣雲,或者隻搭建雲底座,以及基于手機端、車端等端側的協同服務等等。華為也在布局不同的方案,盡可能在不同場景和不同合規、保密要求下來構建相關上雲方案。”

騰訊位置服務高級總監曹棟清此前對泰伯網表示,騰訊也對不同應用進行了安全分級:“對于保密級别較高的數據,我們會運用專網、專有雲為客戶提供更私密的處理場景。而騰訊的動态生成能力,可以幫合作方解決一些數據精度要求相對略低、更加開放的場景。”

資金投入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而數據安全與上雲成本之間,則具有明顯的關聯性。

據周海鵬介紹,地理信息産業以往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基本都是基于傳統的技術架構和數據庫,無法與現在的雲原生架構直接融合。如果要将傳統架構向雲原生架構轉變,就勢必要付出技術人員的學習成本和系統平台的改造成本。

“私有雲投資過高,隻有大集團才能負擔得起,對于一般機構來說,私有雲和服務器虛拟化沒有區别。”張數表示:“上雲是一種長期投資,用戶多了,成本就會自然降低。但如果數據安全無法保障,用戶數量很難提高。”

在降本增效與數據安全之間,後者才是不可觸及的底線。

數字化大勢不可逆

周海鵬認為,目前地理信息與雲計算的結合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一部分地信企業在很早就開始了數字化相關改造,但更多企業的進展仍然相對緩慢。”

“目前雲與AI技術與産業應用的結合,已經挖掘出了一些價值點,能夠幫助産業降本增效。但這種挖掘仍然不夠充分,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去發現地信專業技術與雲、AI等技術的結合。”

不過,盡管大廠多數都表示以開放的模式做生态,部分地信企業仍然會對大廠可能帶來的“業務領地入侵”抱有警惕。

“雖然都說是賦能,不碰客戶的‘最後一公裡’,但個别廠商确實已經從底層逐漸過渡到了應用層,與地信企業在某些場景中形成了競争關系。”某地信産業從業者表示。

也有人對此并不擔心。

王雲表示:“基本上我們和雲廠商的合作模式,都是他們提供雲計算相關的基礎設施,我們負責應用層。地理信息産業這個賽道的門檻還是很高的,雙方隻有在保障數字安全的情況下,将優勢能力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産業發展。”

如何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擁抱雲上數字世界,目前還沒有标準答案。但地信産業的數字化進程,已然不可逆轉。

“往大裡說,未來國際間的信息化競争,離不開底座能力的比拼,所有數據可能都會基于空間位置信息來構建。”王雲分析:“結合目前空間信息從二維到三維的發展态勢,再疊加現在的元宇宙概念,地理信息領域可能會萌生更加豐富的商業模式,有很大的拓展潛力。”

無論上雲與否,産業數字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地信企業需要盡快轉變思維模式。

“盡管已經開啟了數字化進程,但地理信息産業整體仍然相對封閉,多數企事業單位數字化轉型比較緩慢,缺乏變革的動力,甚至由于對新技術的不了解抗拒變革。”

“要想改變這種局面,需要一個契機。監管部門需要通過政策、法規進一步引導,也需要頭部企業的引領,幫助業界盡快達成共識。”王雲表示:“未來你的企業是将引領整個行業,還是會逐漸被動,可能就在一念之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