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危險物品管理指導要點

危險物品管理指導要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06:31:24

危險物品管理指導要點(青少年行動派之三)1

關文麗/文 張進/圖

談到對物品的有效管理,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歸回原位——所謂“專物專放”。

這樣做事情的規規矩矩和井井有條,往深了說,其實質是“心的打理”,是心緒上的有條有理的外化。

管理清單:培養孩子自主管理物品的能力

多年前有位朋友,為培養懂藝術、愛讀書、有規矩和效率的女兒,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自我管理力。那份管理清單,貼在門上、冰箱上、女兒房間床頭,給我不少啟發:

早上起床之後要做的事情(上牆):

①穿衣

②喝水

③洗漱

④梳頭發

⑤吃早飯(親愛的寶貝,離開房間時記得關燈哦)

⑥做好出門前的準備工作(戴手表,自己倒水,并把水杯、水果袋、書包、出門要穿的鞋子提前碼放在門口;站在陽台上感受一下天氣,看衣服穿得是否合适)

⑦彈琴

⑧上學走的時候把垃圾帶走(主動倒0.20元,被提醒0.10元)。

放學回家要做的事情(上牆):

① 把手表摘下來,歸位。

② 洗手(寶貝,一天啦,手很髒,記得用香皂)

③洗口杯、抹布

④喝水(喝完後再續一杯)、吃牛肉等

⑤獨立完成回家作業(做作業前,先把學具碼放好,不要亂放)

⑥獨立練習舞蹈動作(親愛的寶貝,離開房間時記得關燈哦)

⑦練完舞蹈記得把瑜伽墊子、換下來的舞蹈服、舞蹈鞋歸位

⑧喝一杯水

⑨晚飯前擺放一家人的筷子

晚上睡覺前要做的事情(上牆):

①整理書桌、各種學具歸位。

②對照課程表準備第二天要用的書(想一想,明天都要上哪些課?每一科都要帶什麼書?一一碼放在桌子上,然後裝入書包)

③打開鉛筆盒,查看用具(橡皮、尺子、鉛筆)是否帶齊、鉛筆是否削好

④洗澡、刷牙、洗臉

⑤洗短褲、襪子(寶貝一定要注意洗漱的順序,洗襪子和短褲之間要用香皂洗手,洗完之後也要用香皂洗一下手。)

⑥根據天氣預報準備第二天穿的衣服,并提前把要穿的衣服整理好,放在床邊

周末要做的事情(上牆):

一、打掃房間

①整理書桌

②整理衣櫥

③整理廢物利用箱,該送到車庫裡的要及時送下去

④擦書桌

⑤擦窗台

⑥掃地

二、個人衛生(以下内容都由媽媽來做,媽媽記性不好,寶貝記得提醒媽媽哦):

①洗頭

②洗澡

③剪指甲

周末大掃除付費清單(上牆):

①擦衛生間地闆 5.00元

②餐桌及四把椅子 5.00元

③擦冰箱1.00元

④擦陽台地面 3.00元

⑤擦洗衣機 1.00元

⑥擦陽台洗衣盆 1.00元

注意:周末大掃除,要先把自己房間打掃之後再幫媽媽做家務,打掃自己房間不給付費。以上報酬為平時零用錢(零用錢的使用正在引導中)

跟女兒制定了如上規則的媽媽這樣解釋:

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規則意識?下面是我引導女兒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些操作方法。

首先,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是養成教育的關鍵。因此,這學期一開始,我把培養女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學習習慣放在家庭教育的第一位,培養這些能力和習慣時,我又特别把孩子的自主性放在了思考和觀察的第一位,哪怕能力和習慣形成得慢一些都不要緊,一定得是孩子自發自願去做這些事情。

清單是提醒女兒讓她知道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我想,讓她自己主動看清單,比我口頭的提醒更有助于她養成習慣的自主意識。最初,女兒在起床後、放學回家、晚上睡覺前站在這些清單前讀一遍,然後一一按照清單裡的内容做,慢慢地過渡到目前在這些時刻先想着做,然後再站在清單面前檢查疏漏。

兩個月快要過去了,她對自己要做哪些事情慢慢有了意識,清單上的内容她也能夠靈活地根據情況自行調整。我想等這學期結束的時候,這些清單的使命也就結束了。清單均是與女兒一起商量制定的,我們一起發現一起總結規律,女兒在這個過程中理解了什麼是管理生活,什麼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

專物專放對于效率人生至關重要,是終其一生都派得上用場的技能。

一些海歸和那些真正優秀、踏實勞動的商人們,對孩子實行着嚴格的管教。那種愛和管教,因為理性,使親子雙方少了很多無端沖突的麻煩。

學會秩序和界限,為所屬物、所屬領域負責

一對從德國回來、在高校從教的夫妻,在訓練孩子對日常生活安排的時候,首先鼓勵的,是孩子的獨立、自信和有規則做事的勇氣:

在日常生活中,我總是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事情。他在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做飯了,剛開始廚房會被弄得亂七八糟,甚至把我心愛的碗打碎。但是我從來沒有批評他,而是和他一起分析錯誤的原因。但是事不過三,不可以第三次犯同樣的錯誤。

好習慣的培養特别重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好習慣、好品德會讓孩子一生受益。我本人是個喜歡東西到處亂扔的人,為了給孩子養成好習慣我不得不收斂。

要求他每天回家,必須将自己的衣服挂起來,褲子放到指定的格子,書本要擺放整齊。每次要親自檢查,不合格就要重做。剛開始收拾廚房的時候,他十分不情願,敷衍了事,因此每次都要返工幾遍,直到他發現這樣下去他無機可乘,最後隻得乖乖就範。

現在教育孩子節儉不容易。他剛上學的時候,我就發現,每次給他買幾塊橡皮,結果總是很快就沒有了。每次我教育他要節儉不能浪費,他都會左耳朵進右朵出,下次還是照舊。後來我就讓他告訴我一學期需要多少橡皮、鉛筆。我會每樣多準備一兩件,如果一學期沒結束就用完了,那就不可能再買了。

“剛開始他沒當一回事兒,浪費依舊。有一天橡皮沒有了,我告訴他不可能再買了。結果他隻好用自己玩具車的橡皮轱辘擦,作業本弄得非常髒,第二天被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一頓。最後,他在班級的垃圾回收站翻到一塊非常小、沒辦法用、被人扔掉的橡皮,堅持用到放假。從那以後,他再也不敢了。

孩子小的時候從學校回來,經常告訴我需要哪些學習用品,我會記住并幫他準備好。漸漸地我發現他對自己的事情不上心。我決定要他自己準備。現在即使我去超市知道他需要什麼也不會給他買,明明知道他忘了準備學校要求的用品,也不會提醒他,如果忘了挨老師批評你也要承受。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一般我是要求他自己找書,查資料,自己解決,告訴他應該怎麼學而不是告訴他學習的結果。

總結以上兩位家長的做法,其實就是:建立了很強的空間和物權概念。一個孩子對物品的管理,實際上就是訓練孩子萬物各司其職的概念。

所以孩子的第一要務是學會秩序和界限,學會為自己的所屬物、所屬領域負責。東西學會歸位,用完的東西都放回原位,每一個位置的東西也保持能夠執行他們各自的使命。這樣一來就建立了歸屬概念,建立起區隔意識。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在家庭的勞動中怎麼分塊負責,在自己的各種角色中哪一攤是必須自己承擔的:這些都明确了,綱舉目張的框架就建立起來了。

當然,父母們各自都有自己讓生活舒适的小方法、小竅門,總之是要把自己全部有用的生活技能都轉化給孩子就對了。

訓練孩子整理物品的五條建議

以下是用于指導家長訓練孩子整理物品的五條建議,是一套從簡單到複雜、由低到高的系統操練:

第一,訓練孩子分類。配合孩子可以選擇分格子的抽屜和鬥櫃,使分類一目了然。也可以多設置整理櫃和整理箱。至于裡面物品的擺放,具體到如何折疊、放置、取用物品也要指導。

第二,訓練孩子歸位。要特别突出随取随放的習慣培養,東西的位置要固定,如果是碗面等有保護殼的物品,可以訓練孩子在上面以文字、圖畫、照片的方式标志,也可以送給孩子放貴重物品的儲物箱。随取随放之外,每天、每周還要有固定的整理時間。

第三,陪伴孩子養成整理習慣。先用一兩周的時間陪着孩子做,使孩子慢慢在這個過程中養成習慣,耐心而不呵斥,孩子忘了或錯了,隻是用柔婉的方式提醒。要反複肯定進步。

第四,培養孩子主動樂意建立規矩。使孩子對整理後的效果有強化印象,可以設想或畫出收拾後的狀态。喜歡秩序、喜歡清潔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該做的,是讓孩子看到,在清潔有序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有多麼快樂。

難的是集中攻堅。這點,可以試着帶領孩子一起處理歸類整理的焦點——家裡進出間的雜物聚集處,為它設立一個控制中心。一位旅居國外、擅長理家的媽媽這樣寫道:

控制中心的内容,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增加,我用的是一個大型的三孔活頁夾,裡面的幾項基本内容,是許多有袋子的檔案夾。每個家人有一個檔案夾。設立一個标明“存盤”的檔案夾。設立一個标明“賬單”的檔案夾。

放入常用電話簿(以後要打電話就不會再找不到電話簿了):現在有很多人把電話号記在計算機,或口袋型電子記事薄,或手機裡。但我發現,把生活中常用的電話号碼打出來,或寫出來放進控制中心,給家人和目己都帶來極大的方便。尤其緊急時,不需用大腦就可以找到電話。另外,也把一些新添的電話号碼寫在上頭,代替以前随手寫在便條紙上,後來卻找不到的困窘。

再設立一個标明“折價券”的檔案夾,設立一個标明“待處理”的檔案夾。

還有購物單:需要什麼就寫在上頭,到購物日時就不會忘這忘那。

文具袋:裡面要有原子筆、鉛筆、橡皮擦、訂書機、尺、便條紙、郵票、信封、透明膠、回型針、剪刀、超級小刀、超小型萬能膠棒,隻要你每次用完一定放回去,以後就再也不會找不到這些方便的小文具了!!提醒一下,不要把這個文具袋裡的東西借給家人,尤其是孩子。

當然,你不一定要用活頁夾作控制中心。我家廚房那張桌子有抽屜,所以活頁夾很方便。你也可以把每個檔案夾裡的東西都用一個大的塑膠透明封(或檔案袋)裝起來,然後把所有的塑料大檔案袋,都放在一個袋子裡,放在桌底下或挂在旁邊。

重點是:每天你去信箱取了信件,不要往桌上扔!直接把東西歸類進控制中心吧!耗費的時間比從前随手一扔多三分鐘,卻可消除一座垃圾山。例如你今天回家,收到兩張信用卡賬單,一張是自動轉賬,可以放進“存檔”夾,一張要自己去付,就放在“賬單”夾。折價券丢進屬它的檔案夾,先生的信放進有他名字的檔案夾,其他一些無法在幾秒鐘内歸檔的信件,就放進“待理”的檔案夾。

對付控制中心,要先把髒亂整頓好。方法是:拿三個袋子,一個寫“丢”,一個寫“歸”,一個寫“捐”。定時器調到十分鐘,在規定時間内,把市中心的東西全部丢進這三個袋子裡。“丢”的袋子立刻放進垃圾箱,“捐”的袋子放到車庫或儲藏室,把“歸”的袋子裡的東西——歸位。這樣的話,這個控制中心,就會成為家裡鬧中取靜的一塊“淨土”。

比較簡單的過渡,是借“疆界的區隔”達到暫時整潔。

在家裡每個角落和平台,放上各式各樣美麗的藤籃子,囑咐家人和孩子所有暫時無法歸位的東西都往裡頭丢。到晚上睡前,再去整理籃子。也鼓勵孩子、家人:“要扔就扔準一點,扔到籃子裡。”久了,全家人都習慣看見籃子外的東西,就撿起來放進籃子裡。整個家看起來也不會淩亂。

因為很多淩亂,是視覺沒感受到界線所造成的心理狀态。藤籃、盒子或袋子的主要使用目的正是給視覺一個疆界。

第五,把整理上升成一種精神需求。即,把打理、收納、清掃跟品格的養成結合在一起。這裡重點介紹由“日本清掃學習會”創辦人鍵山秀三郎倡導的“掃除道”,就是把清掃、整理變成“清掃哲學”的一種行動,其基本精神是“凡事徹底”、“感恩惜福”——正是當下青少年最需要補的一堂實用生活課。

按他們的理念,掃除的基本要求和思想準備,從整齊擺好清掃工具、設定清掃用具放置處,到垃圾投置場的清掃,甚至瓦楞紙箱、落葉、水溝蓋的清掃與垃圾分類等細節,都有标準的作業流程。

“掃除讓什麼發生了改變”?實施掃除道的企業、學校、社區與海外各國等,都有了哪些由外到内的徹底改變?,

改變是明顯的:業績快速提升,同仁間相處更融洽,三流學校變為明星學校,社區治安變好等。

以下是朋友不久前的見證,可以看出,即使僅是一個人貫徹掃除之道,這種更高級的物品管理方法,也能對小環境産生可觀的影響。

先是,她在春節前到美國,預備參加女兒的高中畢業典禮,卻趕上疫情嚴重,回不了國。于是,也是巧合,也是心志使然,竟在接待家庭裡實行了一場掃除道現實操練——按鍵山秀三郎的标準打掃。還神奇地理解了“把周圍打掃幹淨,相當于自救”的“清掃真義”。

她是這樣開始她循序漸進的“掃除道”的:

朋友夫妻倆都很忙,妻子當老師,丈夫是一名會計師,并且有一家電器公司,他倆既上班又要帶三個孩子。我來之後,洗衣服、做飯、遛狗幾乎都落在我身上。我們常常說活在當下,這句話對于我來說就是“神令”。

由于朋友夫妻倆工作忙,家務活幹得很粗糙,在訓練孩子們家務活上,不少美國人确實不太細緻。我用鍵山秀三郎的“掃除道”的标準進入了工作狀态。

這個過程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文化融合階段,我釆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從我到家的第一天開始,就用心觀察自己可以為這個家做點什麼了。

當所有人都上學上班走了,我就力所能及地把擺在眼前的活兒幹了。如果洗碗就一定把水槽和洗碗機清洗幹淨,做到凡事徹底。從冰箱取出食物的時候,不忘抽時間把冰箱整體整理至幹淨、整潔、有序,徹底消毒。

當孩子們回家後到冰箱取食物、用驚喜的眼神看着我的時候,我深深領會到了鍵山秀三郎說的那句話:再沒有比被期待,被依靠,更能讓人感到愉快的事了!

我洗衣服的時候就清理洗衣房,從機器到房間的窗戶、地面、牆面全部清潔,不留任何死角。

每天改善一個環境。朋友有些過意不去了,找我談話說:我歡迎你來不是為了讓你幹這麼多事情,我們希望你是在度假!我告訴他們,這是我熱愛做的事情,當我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我最好的休息,我是腦力工作者,幹家務是我最放松的時候!

從此進入第二階段:坦坦蕩蕩的階段。朋友不會覺得不好意思,我也不會回避他們,不再隻是在沒人的時候幹活,而是随時随地收拾家,很自然,就這樣過了兩個月。

疫情蔓延嚴重,一家七口撤回家,在家辦公,在家上網課。我的掃除道在這個家裡進入了第三個階段,鍵山秀三郎實在是高,他有一句妙語太貼切目前的處境,特别是身處逆境的時候:把周圍打掃幹淨,會給自己一種得救的感覺!

整兩個月的環境改造,家裡所有的人都接受了現在的環境。然而,撤回家之後要想保持整潔就很難做到了。四個孩子,三個大人,每個人一天平均兩個杯子的使用,泳池邊一人一條浴巾,每人用一個冰淇淋碗、勺子,再加上一日三餐的餐具,每人每天一套衣服,這一切全部乘七。

平時他們在學校吃午餐,放學後一頓晚飯,沒有覺得自己很累。朋友是教師,回家辦公要上網課,為了保持之前的戰績,我承擔了所有的家務。掃除道第三階段還有鍵山秀三郎的另一段話:無論做什麼,别人最最不願幹的事,首先自己要承擔起來,這是調動他人工作積極性的前提!

夫妻倆接受我的建議,和孩子們一起開會,制定出幾條家規:把用過的水杯洗淨收好,順手把文具書本整理擺放在書架上或書包裡。遊泳結束後把泳衣及浴巾放進洗衣筐裡,吃完飯,把餐具收拾幹淨,并擦幹淨餐桌。每天保持前一天的有序狀态!

孩子們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創造的過程中沒有強迫,全部接受了目前令他們舒适的環境。

這其實也是我自己一向教養孩子理念的延伸。在做母親方面,我最自豪的就是養了兩個特别勤快而且特别會做家務的女兒,她們倆的掃除力我遠遠不及,因為她倆更多了斷舍離的能力,而我卻做不到,我們六十年代岀生的人既懷舊又節儉,90後、00後就不一樣了。

欣賞她們倆設計打理庭院、衛生間消毒、整理廚房、收拾衣櫃是種高級享受。總之我做的活兒是被她倆嫌棄的。

很多朋友問我,兩個孩子井然有序的好習慣是怎樣塑造出來的?我反思了很久,回憶和孩子一起走過的歲月,往事一幕幕浮現。

首先我每天在家忙碌着把家收拾得幹幹淨淨,而且是開開心心唱着歌、聽着音樂收拾屋子,不厭其煩地把桌子上擺放的工藝品、各種小物件擦拭幹淨。尤其是幾十盆小綠植的養護,給每盆植物都取了名字,記得每盆花需要澆水的時間。

因為這是我選擇的生活方式,家裡保持幹淨整潔、舒适有序。所以收拾家務花費的時間并非很多,早上起床後我把整理家當做鍛煉身體,收拾完之後坐下來或喝杯咖啡,或泡壺茶。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因為我個人抑郁情緒低落的緣故,生活出現過混亂的現象。然而這并沒有影響到孩子個人的成長,因為她們看到過最好的狀态,而且她們知道那個最好的狀态才是她們想要的。總之,慢教育,求好精神,願意等待——成就了孩子的成長!

雖然我的家庭教育早期并不知道有掃除道一說,可是我所遵循的基本原則與“掃除道”完全吻合,在生活美學方面可能還多走了一裡路。我操練自己凡事徹底的能力。

掃除沒有捷徑,如鍵山秀三郎所說:“凡事徹底,幫助我們掌握化平凡為非凡的能力。”

奉行幾個月、靠清掃之道改變小團體人際關系質量的這位朋友說:

鍵山秀三郎的掃除道精神不是用來要求别人成長,而是幫助我們自己成長的。我選擇的生活方式會影響到孩子将來的生活方式,但是不會決定孩子的生活方式。我們隻能要求自己,不能強求孩子,隻要家長帶着目的制定目标訓練孩子,多半會執行不下去,因為那是父母的目标不是孩子的目标。

在我的生活中,我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同時我也要和孩子立界限,分清什麼是她們應該負的責任。“上所施,下所效”,把責任分配好,父母做父母的,孩子幹孩子的。

出于好奇,我也查了“掃除道”綱領性的幾句話。一讀之下,果然能體會到一種精神透徹勁兒。

其一,百術不如一清。道為體,術為用。有道者,術能長久,無道者,術必落空。所以,有百種掃除技藝,也需先得清掃之道方可持久、大成,受用一生。

其二,身處逆境的時候,把周圍打掃幹淨,會給自己一種“得救”的感覺。鍵山先生六十年如一日地踐行掃除,源自兩個動機:一是受父母的影響。作者幼年時,生活不管優渥還是貧瘠,父母總是每天将家裡打掃得幹幹淨淨、整整齊齊,甚至每天打掃好幾遍,這樣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作者的生活方式;二是出自想消除“人心頹廢”的願望。作者發現自己公司員工的心态普遍浮躁,他選擇掃除,給予員工整潔的工作環境,這樣能消減浮躁。

其三,從未見過樂于掃除的人是個傲慢者,而那些堅持掃除的人,都變成了謙虛的人,有心人。謙虛的人,擁有更和諧的人際關系,也更容易獲得幸福的人生。而實現謙虛的捷徑就是清掃廁所,能把廁所打掃得幹淨、整潔、美觀的人都是有心人。

其四,清掃一個地方,就賦予了其生命,掃除者也将受益于它。

與朋友這篇依靠整理、服務帶動起人際關系的流動相似,在疫情常态化的現在,孩子在家上網課或保持社交距離複課,種種的不确定,整理家務、物品空間管理也因此有了更高的意義。它不僅給深受“思維反刍”幹擾的情緒情感障礙“患者”們一劑“動立得”良藥。還能解決追求完美之人做事要求高、卻不容易享受安甯的困頓,因為,通常将事情做得完美之後,容易産生的是傲慢自負,而不是謙卑下來的“感恩”“惜福”。

我們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領域亦需看到掃除力的重要性。如果宅在家裡沒有事做或不能靜心,那不妨把如此“掃除力”落實在家庭裡。看一看這個奇妙的能力會給家庭帶來什麼樣的變化。父母和孩子之間會因為共同做一件事發生什麼樣的奇迹!(全文完)

作者簡介:關文麗,哈爾濱市第三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從教27年。近十年來在“應試教育”之外,更多精力轉向新教育和未來教育,研發了基于“療育”目标的“全人教育”親子課程。

危險物品管理指導要點(青少年行動派之三)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